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冻土地”上铸精品
——吉林热电厂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见闻
2024年11月28日
字数:1676
版次:02

本报通讯员 王允梅


  北方的初冬,带着料峭的寒意,挡不住吉林公司吉林热电厂的建设热情。在这里,2台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工地上一天一个样,锅炉、汽机主厂房、除尘器基础等设施在加快建设中。参建人员以实干书写担当。
  不会就学,边干边学
  为了企业的发展,吉林厂从上到下步调一致,全力支持基建项目,调派精兵强将组建了基建部,下设工程技术部、安全环保部、计划部、采购与物资管理部、综合部、生产准备部。
  基建项目的审批流程错综复杂,涉及机组选型、设计等,点多面广,这些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来妥善处理。然而,基建部门的绝大多数职工都是生产领域的专家,他们缺乏在基建领域的实战经验和历练。
  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想在基建领域取得成功,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积累一定经验。所以他们不会就学,边干边学,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通过自学、咨询、集体学习等多种方式,增强自身本领。有的职工说,学习的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有了学习的支撑,基建项目的推进事半功倍,路线图、时间表被合理规划出来,按照工作目标和任务,大家通力协作,19大项36个策划文件、142个项目管理制度全部编制完成,集团立项批复、集团公司投资决策批复、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及开工条件检查通过集团评审……喜讯不断传来。每一次标志性的突破,都让吉热人欢欣鼓舞,这是坚持不懈的奋力跋涉,是孜孜以求的丰硕成果,是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遇事担当,追求效率
  “我们这个团队,真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该厂工程部副主任赵德新一说起他的团队,就非常自豪,“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过渡项目以及‘五通一平’,满足了118项开工条件,真是太不容易啦。”
  吉林厂投产至今已68年,经过了六期扩建、一期技改工程,电缆、循环水管、生活污水管……地下管网非常复杂。两台新机组在拆除的1至7号机组原址上新建,为了节约资源,要对原有公共系统进行最大程度利用和改造,一旦动工时破坏了运行中的设备管网,后果不可估量。施工过程恰逢冬季,更为施工增加了难度。
  晚上八九时,在施工现场经常能看到总工程师、副总、专业人员忙碌的身影,参加五方验收、旁站、不定期检查,他们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验收,每天的平衡会、协调会更是雷打不动,高强度的工作对身心都是一种考验,但他们凭借一份责任,严看死守,把住了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关。
  工程管理梁国军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大家都在积极地想事干事,领导更是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效率特别高。我们就是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团队。”
  专家评审组在开工条件审查时给予了吉林厂极高的评价:“我们评审过太多项目,吉林厂的118项开工条件完成的速度、质量标准都很高。”
  只想干事,没有抱怨
  在基建部,加班是常态。自“五通一平”开工以来,基建团队几乎没有休息日,每个专业,每个人都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开工即决战,白天要参加各种协调会议,处理临时事务,进行现场验收等工作,像整理业务文件、编写标书、技术协议等烦琐事务都要安排在晚上加班进行。晚上施工现场有作业,还要再去检查。
  一忙起来,盒饭都放凉了,也顾不上吃。离家近的职工,抽时间回家吃口饭,又回到单位。虽然工作繁重,但大家从未抱怨,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敬业的态度。
  计划部主任王来玉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她与政府、集团内外众多部门反复沟通协调,不仅耗费心力,更是一种应对复杂的工作任务、处理各方关系以及时间紧迫的巨大挑战。她必须确保那些对情况不甚了解的各方能够理解彼此的工作流程,寻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并达成一致,以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宣誓,必将以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项目高质量、高速度、低成本建设,在项目的各项管理中坚决做到合规管理,遵规守纪,廉洁自律,为建设吉热精品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克己奉公、竭尽全力。”基建部党支部全体党员一直牢记他们立下的铮铮誓言。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这条充满希望的工程建设之路上,吉热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勇往直前,以坚定的步伐迈向辉煌的明天。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