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被绑架的人生
2024年11月26日
字数:1542
版次:04
◎夏晓红
女婿来京轮训,周末带我去看了一场电影《出走的决心》,还说是特意要带我看的。
电影开场没一会儿,我就知道了应该是以苏敏的故事为原型改编的,之前我在网上看到过苏敏的故事,特佩服她的勇气,没想到拍成电影了,道出了大多数中国女性不被看见的隐忍和委屈,也展示了“出走”之后的各种可能。
说实话,观影过程挺压抑,可能因为自己同为女性吧,对李红的遭遇更能共情。
李红学习成绩好,本来有把握考上很好的大学,但家里困难,重男轻女的父亲以一句“你是长女,就不能为家里想想吗?”扼杀了她的大学梦,让她把机会留给弟弟。放弃高考的李红回到老家,在造纸厂干了一份特别枯燥的工作。
李红本想以远嫁来逃离原生家庭,结果却陷入了更大的困境。抠门儿的丈夫嫌她没有工作,每天跟她一分一厘地算菜钱。后来她找了个扫大街的工作,因为有了工资才得以挺起腰杆。
丈夫大男子主义,一点也不尊重她,对她颐指气使,永远是挑剔和指责。亲戚来了逼她喝酒;买菜多了怪她浪费;自己呼朋唤友来家吃饭,李红给客人准备了烟灰缸,他拼命把烟灰缸拿开,让大家把烟灰弹地上,反正有人收拾。李红一个人做家务,一个人带娃,丈夫优哉游哉打乒乓球、钓鱼,好像什么都跟他没关系,还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地让她收拾。李红一个人忙活,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桌,丈夫连正眼都不看她,用手指敲敲厨房的窗户支使她拿这拿那。
电影里几个镜头让我唏嘘。一是李红和丈夫一起出门买菜,赶上下雨,丈夫一个人打着伞走在前面,丝毫不顾及拎着一堆菜的她淋在雨中。第二个镜头,两人吵架时,丈夫怒摔了她最爱的花瓶,我的心都跟着碎了一地。第三个镜头,丈夫大吼“哪家的女人不生娃不做饭呀,你说,你比别人多干啥了?”没有半点心疼怜惜,看得人心堵。刚刚送走女儿一家,又一次被丈夫刻意误解和歪曲贬损后,李红得了抑郁症。
大半辈子,作为女儿、妻子、母亲,李红尽心尽力地付出,唯独没为自己活过。约好的同学见面一次次因家人“更重要的事”需要她而妥协。尽管这样,还总被丈夫指责“不明事理”。在丈夫的概念里,女人就该是家庭的附属品,不应有任何抱怨和个人要求。
李红也想过离婚,但原生家庭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为了女儿,她只能继续忍着。后来女儿有了孩子,她又成了带娃的姥姥,继续禁锢在没完没了的家务里。丈夫、女儿、女婿,每个人都有值得骄傲的成绩,只有她的付出不被“看见”,最终她毅然选择了“出走”。这看似冲动决绝的“出走”实际蓄谋已久,为这次“出走”,李红不惜撕破脸找弟弟要工钱、贷款买车、学车、买装备,当最后一次牺牲也被漠视的时候,终于勇敢地冲出家门,不再回头。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也并不觉得这电影放大矛盾会让社会婚姻家庭不稳定。幸福的家庭有很多,电影表现的只是那些不幸福女性面对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和可能。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先爱自己,再爱别人,适时清醒,勇敢地为自己活一次,未曾不是陷入苏敏或李红这样困境的女性的一条出路,总好过背负一个个角色赋予的“应该”的责任,在别人的漠视和完全没有盼头在绝望中走完一生。
李红“出走”以后,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有了更多见识,被丈夫百般嘲笑的自制辣椒酱也销路很好,还学会了做短视频,性格渐渐开朗。在丈夫冷漠地打来第一个电话,要她别忘了把错用他的ETC卡付的81元过路费转给他的时候,李红还了钱,把卡一拔一扔,彻底放下了那个让她痛苦的人。现实中的苏敏也与丈夫离婚,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从电影院走出来,女婿跟我说,他和女儿让我看这个电影,就是想告诉我,我做妈妈已经做得很好了,不要再为他们辛苦,不要总想着给他们打更好的基础或退休后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尽管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我开心了,他们就开心,他们不会用自己的幸福绑架妈妈。
谢谢女儿女婿,有你们,我很幸福。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