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奋进争先 增量提质创效
2024年11月26日
字数:1660
版次:01
国内首艘绿色甲醇船舶正式运营
本报讯(通讯员 胡昕源 王志康)11月18日5时41分,“国能长江01”轮装载着9151吨煤炭缓缓驶离江苏江阴长宏码头,运往安徽公司铜陵电厂,标志着国内首艘绿色甲醇船舶正式投入运营。
“国能长江01”轮由国能远海航运(武汉)有限公司投资,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研发设计,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建造。作为川江及三峡库区运输船舶的标准船型,“国能长江01”轮船长130米、宽16.26米、型深7.98米,设计载货量10850吨,入级中国船级社,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国内首张内河万吨级甲醇双燃料船舶检验证书,并配置有低压岸电系统。
今年以来,航运公司紧抓航运业发展机遇,通过投入运营“国能长江01”轮为长江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该轮采用甲醇/柴油双燃料电力推进系统,可根据不同工况灵活调整发电机组数量以优化动力效率,荣获中国船级社“绿色船舶、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集成平台”等附加标志。“国能长江01”轮的投入使用不仅推动了整个航运产业在绿色、智能的航道上稳步前行,实现了质量提升与创新发展,还有效提升了船舶的运行效率,大幅降低了污染气体排放。
集团三家电厂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
本报讯(记者 陈其芳)在11月19日举行的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4年5G工厂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来自煤炭开采和洗选、汽车制造等39个行业的400家5G工厂项目入选《名录》。江苏常州公司5G工厂、江西神华九江发电厂5G智慧工厂、山东寿光公司5G工厂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高水平项目入选名录,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在5G智能化应用场景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集团深入实施“1331”科技创新战略,围绕“煤电路港航、煤电油气化、产运销储用”一体化独特优势,积极推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利用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智慧+”新型能源体系,在智能矿山、智能电站、智能化工等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各板块、全产业智能化升级。加快数智化转型,完善“平台化发展、数字化运营、生态化协作、产业链协同、智能化生产”体制机制,推动“黑灯工厂”等智控企业建设,深化北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感知等新技术创新应用,推动关键业务数字化升级覆盖,获批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产业行业大模型领域链主企业,建成统一数字底座的煤炭行业云和国能企业云,大幅提升“云计算、云安全、云数据”体系化服务支撑能力,全面构建“1+M+N”大数据体系,培育国能DCS(分散控制系统)、风机变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矿鸿、风鸿等工业软件品牌,促进以5G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灵活智慧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联合动力风电主控系统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
本报讯(通讯员 王文亮)11月20日,采用联合动力全新平台风电国产化主控系统的5兆瓦—195机组在国能通榆新茂风电场并网发电,标志着联合动力风电自主可控技术与应用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该主控系统是基于1.5兆瓦、2兆瓦、3兆瓦在运机组国产化主控系统成熟应用经验研发而成,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特点。联合动力与国能信控联合开发的国产化主控设备,构建了全新的PLC硬件架构,攻克了全国产化高性能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难题,突破了多核多任务并行处理技术,大幅提升了计算能力、响应速率和设备可靠性。多项编程工具支持模块化主控程序灵活快速部署,大幅缩短了主控系统的开发周期。通过一系列严格测试,充分保障了风电机组安全可靠运行。
一直以来,联合动力充分发挥集团一体化优势,坚守科技创新核心理念,深耕布局风电自主可控关键技术,研发的全国产“风鸿”集控系统已列为集团自主可控四大标志性成果之一,并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金奖”。公司牵头编制的首个风电场能量管理的行业标准《风电场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已于6月28日正式实施,自主开发的模块化、标准化主控程序以及创新开发的阵风模式、湍流控制、叶轮不平衡自补偿等系列先进控制策略已推广应用,形成了大兆瓦风电机组主控系统设计技术体系,为集团新能源自主可控发展以及在运风电场国产化改造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