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前方
2024年11月21日
字数:1357
版次:01
本报记者 单素利
2024年,是王悦来到辽宁公司大开厂的第12个年头。身材娇小的王悦干起工作来很是麻利。在机关党建工作部工作的她肩背照相机、手拿采访本,下现场、跑班组。说起大开厂的发展建设,聊到职工们的坚持坚守,她更是饱含深情。
2012年,大学毕业的王悦来到大开厂,成为一名制样员。当时,还需要人工进行采样、制样。十几米长的路线,几十公斤的重量,全靠人工搬运。大伙儿不叫苦不喊累,面庞经常被煤尘染黑,会彼此打趣看谁更像“包公”。他们细心操作、精准测算,用责任履行职责,为大开厂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准确依据。
在新厂投产、双线作战的关键时刻,王悦和大家一起经历了“大干一百天”,见证了新厂成功投产运营的时刻。厂里通过科技创新,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深度调峰成为主流之时,大开厂又立即进行多项改造,通过调峰收益拉高盈利能力。
伴随着厂里日新月异的变化,王悦也在历练成长。2017年,她通过竞聘来到政治工作部,担任宣传管理、企业文化专责。一线职工那种执着进取、团结奋进的精神总会带给王悦特别多的感动。炎炎夏日,丝毫不耽误大家巡检的脚步;供暖季节,赶上大雪时,职工们跳上火车进行人工卸煤,哪怕手被冻得通红,但手中的锹却一刻没有停下……王悦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将这些可敬可爱的先进事迹一一定格。
王悦的成长,正是得益于企业搭建的平台让青年职工展翅高飞。
大开厂高度重视青年职工的成才成长工作。厂党委将青年职工培养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着眼于塑造企业合格的“接班人”,完善“选、育、评、推、奖、树”人才培养体系,“从思想上抓引领”,帮助青年及时掌握内外部形势和重点工作部署,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从业务上传帮带”,帮助青年职工增加知识储备、提升业务技能。通过双向发力,打造出动力强劲的青年素质提升载体。
2009年入职的王明亮现在担任生产技术部主任一职。他是从专业专工一步步走过来的,不仅历练成长,还组建了家庭,爱情、事业“双丰收”。
大开厂国内首个350兆瓦超临界机组供热节能升级改造并成功投运,是在2016年底完成的。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王明亮还是难掩激动。从项目的立项、采购、实施,到项目调试、验收,他全过程参与其中。在项目实施阶段,他协调机炉电热各专业对实施过程全过程监控把关,保证了改造质量,并在调试期间与主机厂、电科院及行业专家共同确认方案,保证了改造成功投运。
王明亮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年轻人只要有梦想,只要努力进取,就会不断收获成长。
不定格某一个时刻的自豪,而是时时刻刻感到自豪;不甘于眼前的利益和发展,总是在曲折和创新中不断突破,永远迸发着勃勃生机。采访中,大开厂总会带给记者深深的震撼。
目前,大开厂加强地企产业协同,大力推动城市“综合能源+”基地项目的转型决策获得了属地新区政府的肯定和支持。二期扩建供热燃煤机组项目已完成初步可研,厂内二期光伏项目已报辽宁公司立项,压缩空气项目已与3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在3至5年内建成以大开厂为核心、辐射5公里半径范围内四条主线,实现年供气量5亿标准立方米,带动区域减碳5万吨以上,大开厂开发、建设的大连海青工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光伏+工业蒸汽”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实现工业园区直供,下一步探索压缩空气进园区,铺垫“城市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全面开启布局……
梦想在什么地方,总是那么令人神往。对于大开厂来说,梦想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