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敦煌
2024年11月13日
字数:1330
版次:04
夏晓红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特别喜欢一样事物,喜欢到不敢表达,怕怎么表达都配不上它的好?看完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我就是这样的感受。人已走出剧场了,心还被震撼着,耳朵里都是沧桑的回声:“我是你低头看见的大陆无边,我是你抬头看见的星辰万点,我是你的一瞬间,我是你的一千年。”看《又见敦煌》,不仅是看,还是参与,跟着剧情边走边沉浸其中,演员和历史触手可及。就如有一把钥匙,帮你打开了时光隧道,让你经历了一场盛大的古今穿越场景,与历史深情对望。
大漠的风,拂开寂静千年的漫漫黄沙,丝绸之路恢宏而灿烂的文化向我们一步步走来。一段段沉睡的历史篇章,犹如长卷徐徐铺展,还原在你眼前。一个个尘封的历史人物,从2100年前渐次醒来,与你亲切对话。
两次出使西域、开创丝绸之路的张骞;肩负重托、远嫁和亲的汉公主刘细君;咏叹“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人王维;文可草书、武可平寇的将军索靖;英勇无畏、收复河山的义军首领张议潮;兵分十路“人肉报信”结果九路死在途中的悲壮信使;两年艰辛徒步带回“沙洲归唐,大路开通”口信的悟真和尚;发现和苦守藏经洞却又将部分文物卖到国外的清道士王圆箓;坚守大漠40载守护国宝的敦煌艺术研究所第一任馆长常书鸿,等等,横亘千年的城市历史苏醒,大大小小的历史人物复活,上演了一场“真人秀”。
那些鲜活的人物,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为我们讲述千年丝路的沧桑与辉煌。在那样壮美的叙事中,你会觉得自己好像也和历史人物一起,在那条福泽天下、光明璀璨的大路上走着,不只你自己,还有你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前行不辍。
及至看到“飞天”,剧场里惊呼声一片。原本洞窟沉寂,忽然佛音阵阵,满壁风动,天衣飞扬,一个个“飞天”于电光石火中衣袂飘飘、舞姿曼妙,从洞窟中呼之欲出,那种惊艳,犹如一场奢华的视觉盛宴。
《又见敦煌》把王圆箓的故事讲得很细,我觉得是一种还原。卖掉经书让文物流失固然可恨,但那是历史对清王朝的嘲讽,不应将罪责全部归于一个小人物。发现和守护藏经洞,王圆箓已尽了最大努力。他卖经书,一是多次上报官方保护无果,二是被斯坦因巧舌如簧的蛊惑,所得款项也是用于修缮藏经洞。是非功过,只留待后人评说?
慈悲的是,敦煌飞天以母亲的姿态,包容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宽恕了他们的愚昧和曾经的伤害。面对王圆箓和参加文物运输的乡民们的忏悔,母亲的一句“我不怨你,我的孩子”,让人潸然泪下。
参观石窟的场景设计很有巧思。石窟底部和顶部都是透明玻璃的,观众可以透过脚下的玻璃看到历史。看到壁画供养人为被画入壁画,为了使自己的美貌流芳千古而精心装扮,一遍遍问“我美吗”,殊不知岁月侵蚀已令其样貌模糊。看到撒马尔罕痴情女子米薇正给丈夫写信,埋怨他将自己和女儿弃在大漠一去无音讯。正当观众为她们的命运唏嘘时,石窟顶部亮起,一个旅人拨开黄沙看向屋里的观众。原来,我们,以及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欢笑与泪水,梦想与执着,也会成为历史。千百年后,我们的故事或被尘沙深深掩埋,或被发现,让后人通过一方小小窗口,窥见曾经的盛世辉煌。
一瞬千年。以千年为单位,再深的积怨,也不过羌笛一曲;再耀眼的繁华,也不过一捧黄沙。古朴苍凉的大西北,滚烫悲壮的敦煌戈壁,一场穿越千年的神秘相遇,让人梦绕魂牵。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