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亮电力之光
2024年11月11日
字数:2897
版次:03
本报通讯员 沈春花 李 慧
成立于2004年的江苏泰州公司,正值二十载芳华季。经历了“十一五”建一期,“十二五”建二期,从江边荒滩到中国美丽电厂,二十年风雨兼程,泰电人始终牢记“做好煤电大事”的职责使命,传承“三个不相信”精神,坚定创新发展理念,在世界首个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煤电项目上建成了亚洲最大煤电CCUS项目,持续点亮电力之光,在美丽的长江之畔描绘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行而不辍,引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2016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泰州公司二次再热机组展台前,做出“在中国,煤电是个大事”的重要指示。这一刻,更加坚定了泰电人继往开来、勇往直前的奋斗航向。
2005年12月12日,泰州公司一期两台百万千瓦发电机组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奋战,昔日的荒滩野涂上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火力发电厂,两台机组分别于2007年12月6日和2008年3月31日正式投产,工程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超超临界机组,技术含量高,环保水平高,成为中国火电工程的样板,工程荣获“200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在国家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背景下,2011年,泰州公司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把握创新主动权,启动对大容量二次再热技术的探索实践。
作为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能源局高效煤电示范项目,二期两台机组分别于2015年9月25日、2016年1月13日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投入商业运行,其中3号机组是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性能试验显示,机组供电煤耗为266.3克每千瓦时,发电效率达47.82%。机组投产至今,已连续8年获评全国电力行业火电1000兆瓦级机组能效水平5A级,多次获评全国供电煤耗最优奖和全国可靠性标杆,先后获得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等荣誉,被国际能源署评价为“世界上发电效率最高的燃煤发电机组”。
“三改联动”是煤电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国家能源局全力推动煤电节能、供热和灵活性改造工作。泰州公司因时而动,主动攻坚存量机组的升级改造。2022年9月1日到12月26日,2023年9月1日到12月16日,分别成功实施2号、1号机组综合改造项目,成为区域和行业内率先同时完成“三改联动”+控制系统“三化”改造的百万机组。改造后,机组供电煤耗降低约10克每千瓦时,可安全由高负荷调峰至30%负荷,显著提高机组整体调峰调频性能。2024年8月,项目被评为全国煤电机组节“三改联动”复合类改造典型案例。
作为华东电网一个重要的电源点,四台机组投产以来累计发电超过2844亿千瓦时,实现连续安全生产近6000天,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改革突破,勇当转型升级排头兵
近年来,泰州公司主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企业实际,开启追“光”之路。
2022年2月22日,厂内27兆瓦光伏电站(含厂区分布式、水面漂浮式)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国内首个通过厂用电系统实现保障性消纳获准商业运行的光伏发电项目。
2024年8月7日,泰兴东夹江5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是泰州公司首个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也是江苏公司投产的首个厂外集中式光伏项目。
从2021年3月顺利开发第1个光伏项目到2024年9月,已累计完成项目开发47个,总容量190.98兆瓦,年平均发电量约1.9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约5.6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5.52万吨。
改革之道,以变制胜。泰州公司主动打破围墙,开拓综合能源市场。2010年7月,开工建设第一条总长7公里、供热能力50吨每小时的供热管线,2010年12月30日开始向永安洲镇高永化工园区内十多家企业供热,年供热量10万吨。2020年7月和2022年3月,成功突破泰兴市场,向泰兴方向的两根DN600管线相继投运……截至目前,已建成投运7根对外供热管线,供热终端用户突破120家,最大供热能力约800吨每小时,年供热量达到281万吨。
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固废综合利用新路径,通过扩建灰库、加装粉煤灰分选设备、装船系统增容等措施,加大细灰产出量和运输率,弥补细灰产能缺口。抓牢现有客户,积极拓展远端市场,减轻处置固废的经济压力和环保压力,固弃物销售量由2010年的65万吨年产量,最高提升至150万吨年产量,推动粉煤灰资源化高效综合利用。
创新赋能,打造低碳环保标杆示范
2024年8月29日,泰州公司CCUS项目写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作为亚洲最大50万吨/年煤电CCUS项目,它的成功实施力证煤电大规模CCUS路径可行、可持续、可推广!
作为国家发改委“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重大示范项目”,以及集团公司年度“十大科技攻关项目”,泰州公司50万吨/年CCUS工程于2022年3月22日高标准开工,2023年6月2日正式投运。项目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实现了装备100%国产化,成功打造目前“捕集规模最大、综合指标最优、消纳利用最全、连续运转最长”的煤电CCUS项目。项目荣获2023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作为煤电大规模碳捕集的先行者,泰电人敢闯敢试、敢作敢为,坚决突破“消纳”这一关键问题。他们挺进二氧化碳市场,广泛开展调研,科学制定销售策略,确保二氧化碳足额消纳,有效贯通区域碳循环,为煤电CCUS项目长期可持续运营提供了样本。2024年8月19日,泰州公司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名单。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当久久为功。其实早在2012年,超低排放概念还没有被提出的时候,泰州公司就主动探索清洁环保技术路线,对1号、2号机组进行了脱硫双塔双循环、湿式电除尘等技术改造,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一期两台机组率先完成了百万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其中2号机组被国家能源局定为超低排放改造示范机组;二期工程设计初期率先提出“六电场+单塔双循环+湿式电除尘”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投产即实现超低排放,实现了该技术在百万千瓦二次再热机组的首次成功应用,为节能环保改造的推广应用创造了可借鉴的经验。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推进,火电厂码头煤炭接卸也向着更加清洁、高效、智慧的方向发展。2022年12月13日,泰州公司正式投运“适应全煤种的2000吨国产无人值守螺旋式卸船机研制及工程示范”项目,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最大出力的无人值守螺旋式卸船机,也是长江流域投运的首台煤炭接卸用螺旋式卸船机。实际运行中,该螺旋卸船机直接提升卸煤速率30%。卸煤过程中可实现煤炭全封闭输送,设备运行期间码头各区域粉尘浓度均小于0.1毫克每立方米,有效解决粉尘无组织排放问题。
推进岸电发展,做实增绿文章。近年来,泰州公司积极探寻绿色低碳运营模式,通过完善码头岸电设施,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公司海轮码头岸电系统是集团公司和江苏省内首家应用在沿江发电企业码头的岸电系统,自2016年投运以来,运行稳定,用户反响良好。2022年又新建了综合码头和港池码头处内河船舶低压岸电设备6套,实现了港口岸电全覆盖,有效改善沿江生态环境,提升港口整体形象,推动长江经济带航运绿色发展。
从“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电站”到“中国美丽电厂”,一项项荣誉见证了泰州公司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不懈探索。风雨兼程,砥砺奋进。泰州公司将继续锚定目标、奋勇前行,在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