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辉:抓铁有痕韧劲足
2024年11月11日
字数:1384
版次:02
本报通讯员 肖 建
从“技术小白”到行家里手,从一线检修工到中层管理人员,从贵州公司“十大标兵”到集团“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工作27年来,贵州福泉公司维护部副主任杨胜辉一直在改变,而唯一不变的是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谈起设备治理,杨胜辉说:“我们要超前谋划、主动出击,不能坐等缺陷上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作为分管电气和热控专业的负责人,杨胜辉把实现“状态检修”作为设备检修工作的目标,定期深入现场巡查,实时掌握设备健康状况。2023年,他带领电气、热控专业针对设备状况摸实情、出实招,超前策划、制定并实施1、2号机组C级检修计划,确保“应修必修”。锅炉火检系统、机组控制和动力直流集中监控器、闭冷水泵出口电动门、电除尘高频电源等“顽疾”得到有效根治,切实做到了“修必修好”,为机组长周期运行、获评“南方电网金牌机组”打下了坚实基础。
“定期工作是从源头上控制减少缺陷的最有效手段。”针对电气、热控专业定期工作项目多的特点,杨胜辉每月初为各专业班组量身定制任务清单,月末照单核实完成情况,并纳入月度绩效考评。
在杨胜辉“抓铁有痕”的督促下,电气、热控专业各班组树牢“治未病”理念,抓早抓小、抓实抓细,深入分析、及时处理,把设备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小毛病”拖成“大问题”。2023年,两专业月平均设备缺陷从40条下降至10条左右,设备治理成效显著。
“我们要用创新破解检修难题,用创新提高检修水平,用创新降低检修成本。”杨胜辉深知创新对设备检修维护的重要性,主动担当作为,带头创新攻关,充分发挥“创新先锋”党员示范岗引领作用。
长期以来,传统的发电机端盖注胶不仅时间长,还容易出现汽泡,影响密封质量。杨胜辉深思,能不能发明一个专用工具,既能提升注胶速度,又能提高注胶质量。
“不好搞,难度大,如果可以的话,厂家早就研究出来了……”想法一经提出,大家都不看好。
杨胜辉却说:“事在人为,试试看吧!”他联合汽机专业李昌国一起研发,经过无数次试错,最终研发出“可调压力流体胶注射装置”,将发电机端盖注胶从之前的4人需要2天时间压缩到仅用1人2个小时就能完成,彻底消除了注胶气泡,保证了发电机端盖密封质量。
2023年以来,脱硫6千伏开关故障频发,杨胜辉牵头成立攻关组,针对开关合闸易脱扣、开关合闸线圈易损坏烧毁、开关接到合闸指令不动作等故障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25台脱硫6千伏开关逐一检查,彻底整治,将故障率降至零。
升压站220千伏母差保护升级改造,杨胜辉带领团队主动请缨,承担改造方案编制、设备选型、施工监理、设备调试等工作,与整体打包外委相比,节省费用100万元。今年7月,两套系统改造圆满完成,顺利投用,达到了预期目的。
“能修不换、降低成本”,这是杨胜辉在检修工作中一直坚持的理念。他带领电气一次班利用有机胺脱硫系统拆除时留下的旧电缆和旧开关,在1、2号柴油发电机出口增设联络开关,实现了两台柴油发电机互为备用,有效提升了机组保安电源的可靠性,节省费用近10万元。在他的带领下,电气、热控专业掀起了修旧利废热潮,2023年以来,修旧利废27项,节省检修成本费用71.58万元。
“学习身边先进,汲取榜样力量。”福泉公司党委书记刘晓燕参加维护部党支部7月主题党日活动时说,“2号机组A级检修,我们要向杨胜辉同志学习,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为优质高效完成检修任务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