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结缘 用“心”感悟
2024年11月08日
字数:1647
版次:04
付兰伟
从城市到乡村;从高原到大海;
从莽莽苍苍无人区到繁华喧闹市中心;从辽阔雄浑的大美新疆到美丽富饶的荆楚大地;
从赛里木湖畔的“最美风电场”到中法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华投资东台海上风电项目;
从沙海蓝海汇聚成生机之海的光伏发电“沙戈荒”基地到“点点星光汇成海熠熠光辉耀江西”的户用光伏项目现场……
算起来,从事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十几年,采访过数不清的人和事,也算见过些世面、经历过一些大场面,但2023年跟随集团公司“四保一大”新能源采访组的工作经历却令我难忘,虽然过去了一年,但采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却时常萦绕脑际。
4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断断续续地对集团公司具有代表性的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进行深入采访,见识了各具特色的绿色新能源项目,听到了很多感人故事。让我一路前行,一路用“心”感悟,然后用手中的笔去抒发感动、去记录感受、去展现集团公司新能源人身上的那种开拓进取、以苦为乐、敬业奉献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担当。
我是在内蒙古乌海矿区长大的,参加工作后,自己也成了一名煤炭企业职工。从小看到的听到的,后来自己亲身感受到的,都是煤矿工人如何劳累、工作环境如何艰苦。今年随集团采访组与集团新能源事业的建设者、开拓者和坚守者面对面地交流,才发现他们的艰辛不易,他们的内心煎熬、孤寂彷徨让人动容;他们的勇于开拓、以苦为乐、执着坚守更令人感佩。
去年年底,我们采访组录制的“《他们说》之走近湖北公司”在国家能源之声视频号发布。节目的结尾,湖北公司汉川电厂新能源部副主任叶震说,今年有一个心愿:去幼儿园接一次女儿,给老婆孩子做一顿饭!我把视频号转发给他,顺便开玩笑说,那个心愿实现了吗?他回复,没机会实现了,马上年底,项目部更加忙碌,心愿只能明年去实现了。
那天距离节目录制已经过去了将近4个月。
采访叶震那天,正是暑季,他随身背着一个双肩包,后背的衣服都已被汗水洇湿。我拿过双肩包拎了一下,足有20斤重,里面装着笔记本电脑、鼠标、充电器和厚厚的各种资料。他说,由于项目部的工作性质,随时随地要准备投入工作。最长的一次,3个月零4天没有回家。妻子是宜昌三峡大学的老师,年幼的女儿基本由妻子带大。对工作付出得多,对家人的亏欠也多。每每感觉压力大、心情压抑或内心喜悦时,就会跑5.2公里,然后发个朋友圈,既释放压力,又锻炼身体,还能向异地分居的妻子表达最深沉的爱。叶震只是集团公司新能源建设者中的一员,有太多的人和他有着相近的工作经历和情感经历。
34岁的王伟是国华投资东台海上风电公司华海风电场场长。从远离城市的陆地风电到无人区的海上风电,从事风力发电已经13个年头。可以说,他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那种艰辛孤寂的环境中度过,但他始终面带微笑。采访过程中,不论讲述多大的困难和内心挣扎,表情都是淡定从容。
海上平台的生活艰苦而孤寂。四周除了风机和偶尔飞过的海鸟,就是茫茫大海。平台上虽然有冰箱,但储存能力毕竟有限,大家每次都是先吃容易坏的蔬菜,把方便保存的留到最后。没有对花色和品种的要求,能吃饱即可。平台上没有淡水,只能靠水箱储存,新鲜的水放几天后就有股难闻的味道,却依旧是大家别无选择的生活用水,一直要坚持到下一次补给到来。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王伟和同事们无怨无悔地坚守,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他说,平台上每一台设备、每一个螺丝,他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哪里出现故障,不论白天夜晚,都会及时准确地加以排除。正是青春飞扬的年纪,却几乎没有娱乐、没有社交,虽然上岸回家时也会欢欣雀跃,但只要来到工作现场,就开始高度认真负责地投入工作。
听着他娓娓道来,访谈他的记者都为之动容,忍不住抹去眼角的泪水!他反而平静地说,真的还好,没觉得有多苦!
一路走来,一路感悟、一路感动!这些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都是集团公司新能源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勇于开拓、执着坚守、乐观阳光,用实际行动聚成一道光,照亮集团公司新能源事业的发展道路;用敬业奉献汇成一片海,为集团公司打造“全球可持续能源典范”贡献不竭的青春力量!
(作者单位:乌海能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