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这片多情的土地
本报记者 单素利
2024年11月06日
字数:2464
版次:01
  北方秋天的原野是一幅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画卷,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喜悦和收获。
  走进吉林双辽公司,整洁的厂区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命名了所有道路,在每个不起眼的地方见缝插针策划的“随行文化”让人眼前一亮,处处都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
  国庆前夕,一对退休老夫妻来到双辽公司企业文化展室参观。宣传干事邓凤影热情地为他们进行讲解,共同回忆一段段难忘的岁月。
  自企业文化展室建成后,邓凤影就一直担任义务讲解员,从艰苦创业、争创一流、涅槃重生、百万雄风再到机组容量超200万千瓦展现雄风的高光时刻……她深情讲述着一张张图片背后的故事。参加工作31年来,她见证了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礼拜机”到现在机组实现安全稳定运行6200多天的发展历程。
  “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干好工作,让自己无愧内心。”虽然岁月流逝,但邓凤影的爱企情怀始终未变。
  2020年11月17日,吉林省气象台发布橙色冻雨预警。受冻雨影响,电网线路出现故障,双辽公司5台机组全部跳闸,作为双辽市的唯一热源,供热、供暖、民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怎么办?
  听到消息后,全公司干部员工没有片刻犹豫,第一时间赶到生产现场。没膝的积雪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巡视设备、检查线路、恢复机组启动……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因为失电,所有设备都需要人工手动启动,而人的力量在重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设备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空气预热器是锅炉的重点设备,为防止预热器因失电出现卡死现象,大家轮番上阵,使出浑身解数确保齿轮转动,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小时,当厂用电恢复的刹那,所有人还没来得及欢呼,就已经累得瘫倒在地上。
  “那天晚上,我和大家一道坚守在抢修现场,见证了双电人的拼搏,他们的精神让我感动。”说起当时的情景,邓凤影依然激动不已。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机组运行、恢复对外供热受到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扬。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邓凤影说,她和爱人都是双辽公司的员工,他们的工龄和企业同龄。“双辽公司培养了我,我不能辜负她。”在他们看来,东北人就得坚守在东北的黑土地上,他们爱东北,爱这片土地,更爱双辽公司。
  每年的5月,是双辽公司贮灰场最美的季节。小草泛绿,杨柳依依,各种果树的花竞相开放,碧波荡漾之下,鱼翔浅底。此外还有野鸭、大雁、凤头鸊鷉等20多种候鸟竞相飞翔,它们大多在此路过,贮灰场就成了它们远行的“加油站”和“避风港”。
  说到贮灰场,就要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双辽公司员工口中所说的“郑家屯的杨善洲”——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邵建波。
  二十多年前,时任生产技术部主任的邵建波就开始致力于贮灰场的绿化治理工作。他带领青年团员采草籽、花籽,去灰场干滩上种草种花。贮灰场土质不好,植物很难存活,邵建波就一次次进行尝试,想方设法改善土壤的同时,不断试着种植适合灰场生长的植物。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这一坚持就二十多年。贮灰场已累计栽树十万多棵。每年双辽公司都会组织党员团员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前来种树。起初那几年大伙儿出去撸草籽、挖野生的树苗,后来养成习惯,出差看到好的种子也要想办法带回来。如今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地带已变成了绿洲,变成了水草丰美的湿地,每年都会有几十种鸟类在这里栖息。
  有的人,真的是你看一眼,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邵建波没有领导架子,看起来就像一位“老大哥”,说话、为人、做事都是如此。有担当、负责任,想主人事、干主人活、尽主人责,在双辽公司一提起他,大伙儿都会竖起大拇指。
  人生就是一场离别,最终都要告别这个舞台。
  今年10月底,邵建波离开了他辛勤工作30多年的岗位。他说还要发挥余热,尽所能把规划的蓝图变成现实,让灰场变成旅游景区。
  双辽公司办公楼门前有七棵银杏树,这还是邵建波出差时带回来栽种的,如今已枝繁叶茂。秋风吹过,叶片如黄蝶般飞舞。
  传承“塞罕坝”精神,变“煤渣灰”为“生态绿”,这是几代双辽人的梦想。奔跑的进程中,双辽人创业奔赴的接力棒一棒棒往下传,在新时代跑出了“风光火”一体并进的加速度。
  卢迪,是双辽公司主管新能源工作的副总经理,最近他每天工作的核心就是全力推进“国能吉林双辽80万千瓦风电项目”,这是双辽公司新建1×66万千瓦火电机组的配套项目,共配套了132万千瓦新能源开发指标。
  一期80万千瓦风电项目既定了“年底前具备核准条件”的工作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在距离年底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卢迪带领团队细化工作任务,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用地预审、相关要件的办理到项目指标的下达,多次往返于设计院、风电场址、政府部门等地,全力以赴地沟通协调具体事项。
  双辽公司是吉林省最大的发电企业,火电机组容量达到20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建成不仅可以优化公司火电、新能源装机占比,抵御火电机组占比大的风险、持续提升公司盈利水平,还有助于推进公司风光火一体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巩固吉林省最大发电企业龙头地位,进一步提升国能品牌形象。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1年3月,集团公司组建吉林电力有限公司,重组区域内火电资产,加强集中管控,充分发挥一体化运营、专业化管理优势,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形成整体合力,提高集团公司在吉区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作为亲历者和见证人,从原东北公司机关来到吉林双辽公司,卢迪深刻感受到优化组织机构设置和激励考核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改革做法带来的成效。
  “真抓实干、务期必成,切实解决制约项目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用业绩说话、让结果证明。”谈到项目建设,新能源开发建设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神采飞扬,充满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他们下定决心要在新能源开发建设中进一步磨砺锤炼,全力以赴将一期80万千瓦风电项目圆满落地。
  工作千头万绪,画卷日新月异。
  只要有目标、有方向、有行动,胜利就在前方。双辽公司秉承着“实干、奉献、创新、争先”的企业精神,把擘画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蓝图一步步变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双电,这颗科尔沁草原边陲的能源明珠愈发璀璨明亮。
  记者离开的时候,耳边不由响起一段熟悉的旋律: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踏过的路径上,阵阵花香鸟语,我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