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的逐梦之旅
2024年11月05日
字数:1649
版次:02
9月23日中午12时20分,吃过午饭,浙江宁海电厂维护部项目组副主任魏良脚步匆匆赶往2号机电除尘抢修现场,检查电除尘电场绝缘异常处理情况,只为机组迅速启动,保障能源供应。
从事电力检修工作20年来,魏良先后获得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新时代浙江工匠、国家能源集团道德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称号……他的风采全厂职工有目共睹,见贤思齐。
作为宁海电厂的第一批建设者,魏良经历了从基建到运行,再到机组绿色升级改造的全过程,参与机组检修40多次,组织完成各类技术改造600余项,包括直流系统改造、凝泵变频改造、电除尘设备改造等重大项目,多次被评为“检修技术能手”称号。2005年,机组还在基建期,魏良以厂为家,每天跟着老师傅,奔波于现场的各个角落,没有休息日,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累了就回班组躺一会儿,正是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他在同事心中留下了不仅技术能力强,而且十分敬业爱岗的印象。也正是因为他不怕吃苦、勤学苦钻,让他迅速成长,很快走向了技术员、班长的岗位,由工到匠,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现场的瓶颈难题必须要解决,而且要更高效、更节省人工。”怀揣着这样的初心,2015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魏良创新工作室”成立,就这样,他带着一群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80、90”后青年们开启了创业之路,致力于解决生产现场疑难杂症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从“小白”到央企劳动模范,走过怎样的路,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走过荆棘,也必将赢得掌声,“全国优秀班组创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荣誉接踵而至。
600兆瓦励磁系统改造前,部分功能不能满足电网的新要求,魏良抓住绿色升级改造时机,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现场攻关,对16项回路设计和操作方式创新优化,形成现场应用成果,大大提高了国产励磁设备的可靠性,使国产励磁系统顺利应用,并为其他电厂改造提供宝贵经验。多年来,该工作室共形成创新课题成果28个,其中《提高柴油发电机切换成功率》《提高机组AVC投运率》等课题荣获中电协一等奖,《缩短二期厂用电量数据调取时间》获集团公司一等奖,《船用岸电技术(卸货港)应用研究》《提高励磁系统电压监测可靠性研究》等课题创造价值460余万元,另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要将优秀的种子播撒到艰苦的地方成长,将专业技能人才放在更重要的岗位锻炼。”2020年,魏良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作为首席检修技师,他的专业技术让大家深深折服。在3号机检修中,6千伏备用开关合闸后有异音,找不到故障点,项目负责人伍玉祥立刻想到了“老班长”魏良。赶到现场后,魏良先是研究了设备图纸,然后逐步排查,发现技改后的一根线接错了位置。1个小时无法找到的“病因”,魏良15分钟就寻到了根源所在,为后面设备调试“抢”回了宝贵时间。
“能够成为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的一名火炬手,除了激动,还有荣耀,这一刻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承接好这一棒,把光荣转化为动力,将亚运精神融入工作中,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电力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去年9月12日,作为第113棒火炬手,魏良高擎火炬,带着责任和荣誉,在亚运之窗展现了榜样力量,并做出庄严承诺。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多年来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一刻汇聚成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魏良的奉献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更体现在他对社会的关爱与回馈上。“电力检修是我的专长,刚好能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去年10月4日,魏良帮着社区工作人员对老旧小区的电力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和整改,这是他给自己的国庆假期安排的一次别样“加班”,而这样的加班,只是众多次节假日的缩影。他多年如一日地帮助社区发现并解决近百处潜在的安全隐患,包括电线老化和过载、电器开关保护装置故障等问题,只要社区有需要,他就随叫随到,社区工作人员称赞他是“万能电工”,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默默守护着居民和城市安全。2023年,“宁波鄞州好人”这份荣誉如约而至。消息见报时,魏良所居住小区的一位小朋友认出了他:“这位叔叔来我们学校讲过课,我听过他的故事。他让我们要好好读书,多学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事电力检修工作20年来,魏良先后获得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新时代浙江工匠、国家能源集团道德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称号……他的风采全厂职工有目共睹,见贤思齐。
作为宁海电厂的第一批建设者,魏良经历了从基建到运行,再到机组绿色升级改造的全过程,参与机组检修40多次,组织完成各类技术改造600余项,包括直流系统改造、凝泵变频改造、电除尘设备改造等重大项目,多次被评为“检修技术能手”称号。2005年,机组还在基建期,魏良以厂为家,每天跟着老师傅,奔波于现场的各个角落,没有休息日,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累了就回班组躺一会儿,正是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他在同事心中留下了不仅技术能力强,而且十分敬业爱岗的印象。也正是因为他不怕吃苦、勤学苦钻,让他迅速成长,很快走向了技术员、班长的岗位,由工到匠,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现场的瓶颈难题必须要解决,而且要更高效、更节省人工。”怀揣着这样的初心,2015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魏良创新工作室”成立,就这样,他带着一群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80、90”后青年们开启了创业之路,致力于解决生产现场疑难杂症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从“小白”到央企劳动模范,走过怎样的路,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走过荆棘,也必将赢得掌声,“全国优秀班组创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荣誉接踵而至。
600兆瓦励磁系统改造前,部分功能不能满足电网的新要求,魏良抓住绿色升级改造时机,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现场攻关,对16项回路设计和操作方式创新优化,形成现场应用成果,大大提高了国产励磁设备的可靠性,使国产励磁系统顺利应用,并为其他电厂改造提供宝贵经验。多年来,该工作室共形成创新课题成果28个,其中《提高柴油发电机切换成功率》《提高机组AVC投运率》等课题荣获中电协一等奖,《缩短二期厂用电量数据调取时间》获集团公司一等奖,《船用岸电技术(卸货港)应用研究》《提高励磁系统电压监测可靠性研究》等课题创造价值460余万元,另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要将优秀的种子播撒到艰苦的地方成长,将专业技能人才放在更重要的岗位锻炼。”2020年,魏良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作为首席检修技师,他的专业技术让大家深深折服。在3号机检修中,6千伏备用开关合闸后有异音,找不到故障点,项目负责人伍玉祥立刻想到了“老班长”魏良。赶到现场后,魏良先是研究了设备图纸,然后逐步排查,发现技改后的一根线接错了位置。1个小时无法找到的“病因”,魏良15分钟就寻到了根源所在,为后面设备调试“抢”回了宝贵时间。
“能够成为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的一名火炬手,除了激动,还有荣耀,这一刻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承接好这一棒,把光荣转化为动力,将亚运精神融入工作中,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电力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去年9月12日,作为第113棒火炬手,魏良高擎火炬,带着责任和荣誉,在亚运之窗展现了榜样力量,并做出庄严承诺。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多年来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一刻汇聚成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魏良的奉献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更体现在他对社会的关爱与回馈上。“电力检修是我的专长,刚好能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去年10月4日,魏良帮着社区工作人员对老旧小区的电力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和整改,这是他给自己的国庆假期安排的一次别样“加班”,而这样的加班,只是众多次节假日的缩影。他多年如一日地帮助社区发现并解决近百处潜在的安全隐患,包括电线老化和过载、电器开关保护装置故障等问题,只要社区有需要,他就随叫随到,社区工作人员称赞他是“万能电工”,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默默守护着居民和城市安全。2023年,“宁波鄞州好人”这份荣誉如约而至。消息见报时,魏良所居住小区的一位小朋友认出了他:“这位叔叔来我们学校讲过课,我听过他的故事。他让我们要好好读书,多学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