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魔法”让宁煤华丽转身
2024年10月31日
字数:2467
版次:02
在广袤的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上,宁夏煤业一批新建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几十个煤化工和煤矿项目正在启动和快速推进,掀起了第二次建设热潮。
2024年,是宁夏煤业科技项目立项、示范工程启动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超亿元的科技示范工程、国内建设规模数一数二的重大项目集中启动,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
“十四五”期间,宁夏煤业以空前力度开展科技创新,其成果和中试成果在2024年陆续进入工业化应用,形成了大项目集中立项和建设的情景。
历经几十年发展,宁夏煤业更加坚定:不能走单一挖煤卖煤之路,要用科技创新谋划未来。
2024年至2030年“十五五”末,国家能源集团已批复宁夏煤业13项科技示范工程,大部分是煤化工项目。这标志着宁夏煤业围绕着煤炭的多元化发展、清洁高效利用,布局了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科技示范项目。
煤炭价值远大于燃烧
作为大自然的馈赠,沉睡千年的太西无烟煤从贺兰山深处采出,以其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特性,赢得“乌金”美誉。
“珍贵的煤炭不能只做燃料烧掉。作为优质的化石能源,如何让其发挥出更多作用,获得更大价值?”宁夏煤业沿着这个思路不断探索。
在以往开发活性炭、电锻增碳剂和石墨化炭基产品的基础上,近年来,宁夏煤业开始利用太西无烟煤研发制备锂电负极材料。这一项目由宁夏煤业炭基新材料研发创新团队和北京低碳院合作,分三个阶段3年研发实施。2023年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开发出太西煤基锂电负极材料成套技术,并在太西片区搭建了百吨级的中试装置。经测试,中试产品的快充性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2024年项目进入第二阶段的万吨级工艺包开发,将百吨级中试生产装置改成连续生产装置。第三阶段将建设4万吨级的锂电负极材料生产线,为后续市场开拓奠定基础。
这是宁夏煤业在新能源基础材料方面的首个项目,旨在快速抓住新能源材料的风口,让“乌金”变身为新能源材料,助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谱系化发展。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科技的强大加持下,煤炭正由“黑”变“白”、由粗变细,实现价值再提升。宁夏煤业也不断跨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科技魔法”让煤炭数次变身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上,鳞次栉比的宁夏煤业化工厂,像一个个魔术工厂,将煤炭“吞”进去,神奇地变出来各种油蜡、化工产品、新材料。
魔术的实现在于科技力量的大量注入。
科研是高投入、高风险工作,宁夏煤业把科技创新视为最紧迫任务,投入大量资金加速研发,“十四五”规划期间,宁夏煤业的科技研发投入总和达40多亿元,较“十三五”规划期间翻番,也是宁夏煤业成立前几十年投入的总和。
发挥“内智”,引用“外脑”。公司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了煤炭间接液化产品高值化利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设立上海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产教融合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建强“优秀专家、大国工匠、青年人才”三支队伍,成立了7个自治区创新团队,10个公司创新团队,再加上众多厂矿创新队伍,全力推进科研工作。
润滑油研发堪称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宁夏煤业实施滚动研发,坚持“研发一代、示范一代、推广一代”,推动成果快速应用。
凭借高科技含量,2万吨/年低黏度PAO生产技术开发及工业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能源集团2024年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宁夏煤业以400万吨/年间接液化装置生产的费托富烯组分油为原料,采用自主开发的BF3催化体系合成低黏度PAO的成套技术,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工艺包,启动建设国内首套费托富烯组分油生产低黏度PAO工业装置,将实现国内首套工业化应用,所生产的PAO低黏度润滑油为高端润滑油,将填补国产高端润滑油技术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改变国内依赖进口的局面。
因为科技,煤炭由固体变为液体,从低端走向高端,上演了一场场魔幻变身。
1万吨/年的CTL润滑油基础油项目曾是国家能源局的“卡脖子”攻关任务,宁夏煤业通过3年攻关,于2023年完成研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CTL润滑油基础油技术成果和工艺包,研发出不同黏度等级的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系列产品及相匹配的复合添加剂配方。2024年,作为宁夏煤业十大科研成果之一,该项目被确定为成果转化项目,开展万吨级工程示范建设,由煤制油公司实施,煤制油化工研究院负责技术服务和保障。
宁煤,不止于煤!在科技的带动下,煤炭已不是原来的样子,宁夏煤业也不再是一家纯煤炭企业,路越走越宽。
延链强链 志在千里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宁夏煤业加快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超前谋划新一轮化工延链强链壮链项目,开发煤间接液化二代技术。
氩气、氪气、氙气作为稀有气体,在电子、半导体、光伏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受全球多地战争影响,目前,国际国内极度短缺。
基于此,宁夏煤业利用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杭氧系列101500Nm3/h空分装置,开展特大型内压缩空分装置贫氪氙提取技术开发,开发了富氧液空提取贫氪氙工艺技术,形成完善的贫氪氙提取工艺设计包,拟建设工程示范项目。同样是利用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杭氧系列101500Nm3/h空分装置,公司还开发出通过引入临近空分粗液氩提高氩产量的方法,已建成一套高纯氩制取装置,计划年内试车。
两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填补了宁夏煤业的空白,对挖掘煤制油公司装置潜力,延长产业链,缓解我国稀有气体资源紧缺意义重大。
宁夏煤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仅煤制油项目目前已形成5大类、21种精细化工产品集群,不仅使吨煤价值提升了7倍,还实现了从单一的油品和聚烯烃产品,向“油—化—新材料”多元化产品体系转变。
截至目前,宁夏煤业已相继建成煤制油、煤基甲醇、煤基聚甲醛、煤基烯烃等9个现代煤化工项目,年产能规模超过1000万吨,年转化煤炭3400万吨,为我国煤炭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新途径。
一张科技蓝图绘到底,宁夏煤业以“顶层设计牵引”为指引,出台一系列制度性、指导性、引领性文件,系统布局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紧跟重大工程布局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撑保障作用。
宁夏煤业以科技强企兴国为己任,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举措,不断开创企业科技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年,是宁夏煤业科技项目立项、示范工程启动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超亿元的科技示范工程、国内建设规模数一数二的重大项目集中启动,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
“十四五”期间,宁夏煤业以空前力度开展科技创新,其成果和中试成果在2024年陆续进入工业化应用,形成了大项目集中立项和建设的情景。
历经几十年发展,宁夏煤业更加坚定:不能走单一挖煤卖煤之路,要用科技创新谋划未来。
2024年至2030年“十五五”末,国家能源集团已批复宁夏煤业13项科技示范工程,大部分是煤化工项目。这标志着宁夏煤业围绕着煤炭的多元化发展、清洁高效利用,布局了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科技示范项目。
煤炭价值远大于燃烧
作为大自然的馈赠,沉睡千年的太西无烟煤从贺兰山深处采出,以其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特性,赢得“乌金”美誉。
“珍贵的煤炭不能只做燃料烧掉。作为优质的化石能源,如何让其发挥出更多作用,获得更大价值?”宁夏煤业沿着这个思路不断探索。
在以往开发活性炭、电锻增碳剂和石墨化炭基产品的基础上,近年来,宁夏煤业开始利用太西无烟煤研发制备锂电负极材料。这一项目由宁夏煤业炭基新材料研发创新团队和北京低碳院合作,分三个阶段3年研发实施。2023年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开发出太西煤基锂电负极材料成套技术,并在太西片区搭建了百吨级的中试装置。经测试,中试产品的快充性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2024年项目进入第二阶段的万吨级工艺包开发,将百吨级中试生产装置改成连续生产装置。第三阶段将建设4万吨级的锂电负极材料生产线,为后续市场开拓奠定基础。
这是宁夏煤业在新能源基础材料方面的首个项目,旨在快速抓住新能源材料的风口,让“乌金”变身为新能源材料,助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谱系化发展。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科技的强大加持下,煤炭正由“黑”变“白”、由粗变细,实现价值再提升。宁夏煤业也不断跨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科技魔法”让煤炭数次变身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上,鳞次栉比的宁夏煤业化工厂,像一个个魔术工厂,将煤炭“吞”进去,神奇地变出来各种油蜡、化工产品、新材料。
魔术的实现在于科技力量的大量注入。
科研是高投入、高风险工作,宁夏煤业把科技创新视为最紧迫任务,投入大量资金加速研发,“十四五”规划期间,宁夏煤业的科技研发投入总和达40多亿元,较“十三五”规划期间翻番,也是宁夏煤业成立前几十年投入的总和。
发挥“内智”,引用“外脑”。公司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了煤炭间接液化产品高值化利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设立上海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产教融合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建强“优秀专家、大国工匠、青年人才”三支队伍,成立了7个自治区创新团队,10个公司创新团队,再加上众多厂矿创新队伍,全力推进科研工作。
润滑油研发堪称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宁夏煤业实施滚动研发,坚持“研发一代、示范一代、推广一代”,推动成果快速应用。
凭借高科技含量,2万吨/年低黏度PAO生产技术开发及工业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能源集团2024年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宁夏煤业以400万吨/年间接液化装置生产的费托富烯组分油为原料,采用自主开发的BF3催化体系合成低黏度PAO的成套技术,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工艺包,启动建设国内首套费托富烯组分油生产低黏度PAO工业装置,将实现国内首套工业化应用,所生产的PAO低黏度润滑油为高端润滑油,将填补国产高端润滑油技术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改变国内依赖进口的局面。
因为科技,煤炭由固体变为液体,从低端走向高端,上演了一场场魔幻变身。
1万吨/年的CTL润滑油基础油项目曾是国家能源局的“卡脖子”攻关任务,宁夏煤业通过3年攻关,于2023年完成研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CTL润滑油基础油技术成果和工艺包,研发出不同黏度等级的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系列产品及相匹配的复合添加剂配方。2024年,作为宁夏煤业十大科研成果之一,该项目被确定为成果转化项目,开展万吨级工程示范建设,由煤制油公司实施,煤制油化工研究院负责技术服务和保障。
宁煤,不止于煤!在科技的带动下,煤炭已不是原来的样子,宁夏煤业也不再是一家纯煤炭企业,路越走越宽。
延链强链 志在千里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宁夏煤业加快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超前谋划新一轮化工延链强链壮链项目,开发煤间接液化二代技术。
氩气、氪气、氙气作为稀有气体,在电子、半导体、光伏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受全球多地战争影响,目前,国际国内极度短缺。
基于此,宁夏煤业利用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杭氧系列101500Nm3/h空分装置,开展特大型内压缩空分装置贫氪氙提取技术开发,开发了富氧液空提取贫氪氙工艺技术,形成完善的贫氪氙提取工艺设计包,拟建设工程示范项目。同样是利用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杭氧系列101500Nm3/h空分装置,公司还开发出通过引入临近空分粗液氩提高氩产量的方法,已建成一套高纯氩制取装置,计划年内试车。
两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填补了宁夏煤业的空白,对挖掘煤制油公司装置潜力,延长产业链,缓解我国稀有气体资源紧缺意义重大。
宁夏煤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仅煤制油项目目前已形成5大类、21种精细化工产品集群,不仅使吨煤价值提升了7倍,还实现了从单一的油品和聚烯烃产品,向“油—化—新材料”多元化产品体系转变。
截至目前,宁夏煤业已相继建成煤制油、煤基甲醇、煤基聚甲醛、煤基烯烃等9个现代煤化工项目,年产能规模超过1000万吨,年转化煤炭3400万吨,为我国煤炭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新途径。
一张科技蓝图绘到底,宁夏煤业以“顶层设计牵引”为指引,出台一系列制度性、指导性、引领性文件,系统布局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紧跟重大工程布局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撑保障作用。
宁夏煤业以科技强企兴国为己任,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举措,不断开创企业科技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