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煤质快检技术首次在煤炭全产业链示范应用
2024年10月31日
字数:530
版次:01
10月24日上午10时,在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安装于准能选煤厂785商品煤胶带机中部的煤质快检核心设备,正在对当天装车外运的商品煤煤质进行实时检测。两分钟后,涵盖发热量、水分、灰分、硫分等多项指标的数据信息已传输到下游用煤单位。这套设备可实现当天10列装车共计4.1万吨商品煤全部过检。
这是新型煤质快检技术在煤炭产业的最新应用。
当日,国家能源集团携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海康威视联合研发的“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在北京发布。这意味着中国煤炭数质量管控领域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并首次在煤炭生产、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成功示范应用。
长久以来,依赖化学手段的传统煤质检测技术存在过程复杂、操作差异大、流程长、结算周期长等诸多问题。一列煤从上游装车发出,到下游用煤单位卸车验收,至少经历2次检测,且很难保障上下游煤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这也是长期困扰购销双方的难题。
据介绍,此番发布的快检技术可以在线检测6毫米煤样的热值、全硫、灰分、全水等指标,整列车采样完成后仅需2分钟便可获取检测结果,而传统检测周期至少要8小时;样品代表性指数级增强,单列车的检测煤量可达1吨以上,是传统1克煤样检测量的百万倍;全程实现自动无人干预,改变了传统采样、制样、化验的复杂流程。
这是新型煤质快检技术在煤炭产业的最新应用。
当日,国家能源集团携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海康威视联合研发的“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在北京发布。这意味着中国煤炭数质量管控领域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并首次在煤炭生产、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成功示范应用。
长久以来,依赖化学手段的传统煤质检测技术存在过程复杂、操作差异大、流程长、结算周期长等诸多问题。一列煤从上游装车发出,到下游用煤单位卸车验收,至少经历2次检测,且很难保障上下游煤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这也是长期困扰购销双方的难题。
据介绍,此番发布的快检技术可以在线检测6毫米煤样的热值、全硫、灰分、全水等指标,整列车采样完成后仅需2分钟便可获取检测结果,而传统检测周期至少要8小时;样品代表性指数级增强,单列车的检测煤量可达1吨以上,是传统1克煤样检测量的百万倍;全程实现自动无人干预,改变了传统采样、制样、化验的复杂流程。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