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向实再出发
2024年10月30日
字数:2473
版次:02
本报特约记者 梁小燕 通讯员 刘长江 蔡 亚
形态各异的铁艺作品衬托着极简风格的厂房,远处橘红色的龙门吊有序起落着,穿梭往来的运输车辆进进出出,厂区里井下所需的各类设备紧张维修……这里是神东煤炭专业化服务单位——设备维修中心。
近年来,设备维修中心坚持以能源保供为己任,聚焦设备维修工艺、技术、装备创新,年均大项修设备2800余台,取得国家专利183项,具备自主研发制造10多种矿用产品能力,为公司各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坚强设备保障。今年,设备维修中心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与这一殊荣相呼应的是一个个设备维修人奋进的生动实践。
以变求新
深秋已至,寒意渐浓,但在设备维修中心的21个生产车间里热度不降,各类修复项目力度不松、速度不减。
在一厂机加工车间,机器人大型自动化焊接工作站十分引人注目。一台机器人在工作人员遥控器的操作下,正用机械手臂焊接着下方的矿用移变列车。
“这是机器人自动焊接工作站,由6关节机器人、2轴变位机、5个行走轴和焊接电源站组成。”机加工车间负责人介绍说,这些机器人日常主要负责迈步式平板车、伸缩列车、移变列车的焊接任务。
过去人工焊接宽1.4米、长1.5米的板车需要3天的时间。如今,工作人员只需提前做好程序编辑,就可以交给机器人完成焊接,焊接效率相比人工焊接提升了20%。
在另一个维修车间,维修人员认真地观测电脑屏幕上的各类参数,这里的每一台电脑设备可实现最远无线距离超过200米的远程操控。
“采煤机遇到特殊故障时,维修人员不得不靠近它去调整参数,这就必须到溜槽上去看,可这样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说起当时创新研发的缘由,一厂维修二部电工许永成记忆犹新。
如今,这套由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采煤机远程智能调控系统彻底解决了许永成提到的难题,有效避免了调试、验收人员作业过程中触及高压电源的安全风险。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系统与被测采煤机可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可实现对在用国产化电控系统进行远程控制、调试和故障诊断。
循着科技创新赋能的发展规划,科技创新创效正应势乘风起:“掘锚机截割滚筒齿座定位系统”等一批国内先进设备相继上线;综合安防监控系统搭建完成,实现“监控+AI”双重安全防护;实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多个重点奖项“零”突破……一个个创新项目落地生根,让设备维修中心“稳”的基础更牢。
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支架检修质效再提升,圆满完成支架17套1752台检修任务。同时,实现了大型部件备件全覆盖、井下故障设备更换“零”等待。
以实筑基
国庆假期,一厂修复车间里掘锚机装载齿轮箱壳体焊接正在紧张进行。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设备维修中心焊工培训师张凤明进厂指导,他带着卷尺、笔记本等几件从不离身的物件儿,观察设备、测量长度,细心对比焊接缝隙。他的身边围着不少维修人员。
“铸铁材质不好焊接,我们在原来塞销子焊接的基础上,调整一下就可以了。”张凤明站直身,短短几句话,让大家心里有了底。
原来,要焊接的掘锚机装载齿轮箱壳体,最开始时使用的是塞销子焊接,但使用过程中销子会被拽出来。后来,张凤明建议大家从端面进行焊接,在侧面打一个小孔,与塞进去的销子通过销孔与销子焊接在一起,使用时保证销子不会被拽出来。随后,张凤明对此作了详细讲解,并现场进行了实操指导,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节假日更是煤炭保供的关键时刻,也是张凤明最忙碌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到培训基地和厂里看看,不时接听来自各个厂里的咨询电话,认识的、不认识的,他都耐心解答。他说,要发挥自身作用,让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的头衔更加“响亮”。
同样的故事,在维修一厂的机加工车间也有生动的注解。张凤明的徒弟王飞接续传承焊接精神,在该中心的支持下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将青年培养更多融入生产实践中。今年,王飞青年工匠工作室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2024年度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类似这样的技能大师和工作室,在设备维修中心有很多。其中,煤炭行业级技能大师有1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还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大师等一批先进代表人物,他们深耕于设备维修的各个业务领域,用心用情用技服务于公司矿井一线。
近年来,设备维修中心积极推进“三支队伍”建设,以技能大师工作室、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室为依托,通过“传、帮、带”师带徒活动、选送优秀员工外出培训等方式,促进技能人才成长。2024年向集团推荐大国工匠候选人1人、国能工匠候选人6人,其中入选国能工匠2人,让更多优秀人员的带动影响力在更大范围里发挥。
以干促效
承接各类采掘机电设备维修、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加工制作和矿井设备技术支持的设备维修中心,是煤炭保供“幕后”工作的重要单位之一。
在国庆假期,各个设备维修厂里,一群身穿蓝色工作服、手持维修工具的作业人员依然忙碌着。组装好的支架在维修二厂三部支架班班长张伟宁的指挥下,等待出厂。
“请各岗位人注意,准备开机生产!”随着工作人员一声指令,维修三厂矿用支护材料部的网片开启了生产。
为保证网片顺利交付矿井单位,车间每日值班经理24小时全程盯防,由党员先锋队成员和班组党员示范岗成员组成的应急生产小组,加班加点持续生产,保障各矿井矿用支护材料生产计划有序进行。
经过几日奋战,车间应急生产小组生产了塑料网5880平方米、焊网3480平方米,并第一时间安排发货交付矿方使用。
时间交叠,在另一处的生产一线,维修一厂维修三部的突击小分队深入到上湾矿井口和补连塔矿新井口的露天场进行防冻液加注。
“气温不断地下降,为争分夺秒抢在寒潮前,我们都坚守在岗位,保障矿井生产接续。”在现场进行生产调度和安全监护的部门副经理高军林说道。
多年来,奋楫笃行勇担当的姿态已成为维修人最美的奋斗常态,与这一个个奋斗场景相呼应的,是一组组“飘红”的数据。
前三季度,设备维修中心完成27个综采、15个连采工作面配套设备的大项修、抢修及新组装工作,完成采煤机、支架等大型设备191台套,小型机电设备7427台件,完成23个工作面的922辆单轨吊落地移变列车加工改造。
各项工作效率“节节向上”,服务矿井能力“步步高升”,奋力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设备维修”必将继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