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朔准池公司:“新赛道”助人才“出彩”
2024年10月29日
字数:2356
版次:03
秋风轻拂、列车在驰骋,似一条巨龙蜿蜒,穿越山川,承载着能源保供的重任,一路前行。而在准池线上,无人机沿着铁道沿线进行高空巡视,以它独特的视角和高效的巡视能力,为能源保供保驾护航。
高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是“智能铁路、智慧准池”的“核动力”。新朔铁路准池公司坚持把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当成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从建立培养新体系、探索竞赛新模式和树立激励新导向入手,让技能人才立前排、站“C位”,画好高质量发展和职工成长成才的同心圆。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人才工作这篇“大文章”,给予人才成长成才正确的引导、积极的鼓励、施展的平台、良好的氛围,帮助人才茁壮成长。
“智能化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活力因子’,赋予产业‘新生命’,但智能化设备的操作应用和维护保养离不开高技能型人才的加持,新兴产业势必要催生‘智’时代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该公司负责人说。
做好人才保障工作,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该公司坚持系统思维,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平台载体,搭建聚才的“大舞台”。
从运输需要出发,积极引进智慧准池、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紧缺人才,多渠道畅通青年职工成长通道,建立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挂帅”“青马”活动,用薪酬制度引导职工向生产一线、高技术含量岗位倾斜,让技能人才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每当回看自己剪辑的视频,那些平凡的瞬间在精心编排下焕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我知道,这不仅是我成长记忆的宝库,也是与他人共享故事的平台。”该公司高家堡区段线路工李兴鑫兴奋地说。
经过几年的工作历练,李兴鑫凭借公司提供的培训以及个人的持续努力,已经熟练掌握剪辑视频的技巧。结合无人机航拍采集的影像资料,他如今能够独立且高效地完成视频剪辑工作,不仅提升了他的专业技能,也为保障铁路运输的稳定和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人才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关键变量”。
走进准池铁路生产技术部办公室,集团公司“工匠”“青年岗位能手”薛彦强正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编制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从他专注的眼神中,足以看出对工作的敬业和负责。他先后组织完成准池铁路82项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84项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发布,参与完成“外挂式动检仪”科技项目研制及安装工作。
该公司创新培训载体,针对一线队伍人员技术底子薄、关键岗位人员紧缺等情况,大力实施师带徒,以提问、讲解、讨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让职工在基层实践中掌握业务要领,把理论知识从书本搬进现场实践中,更好地满足职工学技能、强实力的“口味”。同时,坚持先调研、后培训的原则,分专业、分岗位、分层次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职工“口味”和生产需要制订对口培训计划,由全员培训向精准培训升级,由素质培训向差异培训延伸,由室内培训向现场培训覆盖。
“我特别感谢企业搭建的好平台,让我从最基层的一名调车员成长为技术能手。”“金牌班组长”白兰才是准池公司卧厂车站站长,先后被授予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工人标兵”等荣誉,耀眼成绩的背后是“准池人”为职工搭建成长平台的超强机制。
企业提供的舞台就有多大,职工职业技能才有多强。该公司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坚持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职工技能大赛、技术比武等活动,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加技能竞赛,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创建擂台,让各怀绝技的“俊杰”尽展风采。
此外,该公司坚持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紧跟智能化发展培养高精尖的人才评价培养机制,主动为新晋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将职工打造成“一专多能”、适应“一人多岗”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学习,能举一反三,经常有新想法,新点子。”该公司区段党支部书记张越明与这批大学生接触没多久就发现了他们的独特之处,“要帮助有想法、有追求的年轻人焕发自己的光彩。”
为此,除了岗位实践挖掘人才闪光点外,准池公司还打出了针对大学生管理的“组合拳”。
“我们定期组织大学生参与到攻坚和职工五小发明创造的工作中去,让他们的想法和攻坚在一线现场工作中发光发热。”该公司利用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特质,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鼓励探索的创新环境。
搭台子、选苗子、指路子、压担子、系扣子,在竞聘上岗机制推动下,该公司坚持实行岗位“公推公选”的选拔任用竞争机制,让优秀职工脱颖而出,能够得到不同岗位历练的机会,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年轻技术能手在干事中长本事,在磨炼中变“老练”,成长为“跑得快、跳得高、发展潜力大”的骨干力量,使得技术人才队伍愈发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同时,该公司加大对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优秀员工的推介和宣传力度,将各类能工巧匠由“幕后”推向“前台”,让他们走上舞台,让高素质人才“名利双收”,让胸怀壮志的“精英”扎根沃土。
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在准池线像白兰才、薛彦强这样的专业型高技能青年人才不在少数,推进“智”时代人才发展体制建设,实现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是该公司今后努力的方向,力争走出一条“‘智’人才+制度搭建+素质整体提升”的人才强企之路,着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迈向“智”时代。
今年以来,准池公司累计开展从业人员培训82场、6800余人次,先后有多名基层人员通过竞聘走上了管理岗位,5名新入职大学生充实在一线岗位。
正是这一个方向、一个平台、一份事业,聚集了一批英才,让准池发展有了最坚实的力量。
发展时不我待,奋进正当其时。新的征程上,准池公司紧盯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开创“智”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努力做优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奋力前行。
高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是“智能铁路、智慧准池”的“核动力”。新朔铁路准池公司坚持把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当成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从建立培养新体系、探索竞赛新模式和树立激励新导向入手,让技能人才立前排、站“C位”,画好高质量发展和职工成长成才的同心圆。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人才工作这篇“大文章”,给予人才成长成才正确的引导、积极的鼓励、施展的平台、良好的氛围,帮助人才茁壮成长。
“智能化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活力因子’,赋予产业‘新生命’,但智能化设备的操作应用和维护保养离不开高技能型人才的加持,新兴产业势必要催生‘智’时代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该公司负责人说。
做好人才保障工作,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该公司坚持系统思维,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平台载体,搭建聚才的“大舞台”。
从运输需要出发,积极引进智慧准池、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紧缺人才,多渠道畅通青年职工成长通道,建立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挂帅”“青马”活动,用薪酬制度引导职工向生产一线、高技术含量岗位倾斜,让技能人才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每当回看自己剪辑的视频,那些平凡的瞬间在精心编排下焕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我知道,这不仅是我成长记忆的宝库,也是与他人共享故事的平台。”该公司高家堡区段线路工李兴鑫兴奋地说。
经过几年的工作历练,李兴鑫凭借公司提供的培训以及个人的持续努力,已经熟练掌握剪辑视频的技巧。结合无人机航拍采集的影像资料,他如今能够独立且高效地完成视频剪辑工作,不仅提升了他的专业技能,也为保障铁路运输的稳定和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人才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关键变量”。
走进准池铁路生产技术部办公室,集团公司“工匠”“青年岗位能手”薛彦强正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编制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从他专注的眼神中,足以看出对工作的敬业和负责。他先后组织完成准池铁路82项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84项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发布,参与完成“外挂式动检仪”科技项目研制及安装工作。
该公司创新培训载体,针对一线队伍人员技术底子薄、关键岗位人员紧缺等情况,大力实施师带徒,以提问、讲解、讨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让职工在基层实践中掌握业务要领,把理论知识从书本搬进现场实践中,更好地满足职工学技能、强实力的“口味”。同时,坚持先调研、后培训的原则,分专业、分岗位、分层次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职工“口味”和生产需要制订对口培训计划,由全员培训向精准培训升级,由素质培训向差异培训延伸,由室内培训向现场培训覆盖。
“我特别感谢企业搭建的好平台,让我从最基层的一名调车员成长为技术能手。”“金牌班组长”白兰才是准池公司卧厂车站站长,先后被授予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工人标兵”等荣誉,耀眼成绩的背后是“准池人”为职工搭建成长平台的超强机制。
企业提供的舞台就有多大,职工职业技能才有多强。该公司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坚持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职工技能大赛、技术比武等活动,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加技能竞赛,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创建擂台,让各怀绝技的“俊杰”尽展风采。
此外,该公司坚持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紧跟智能化发展培养高精尖的人才评价培养机制,主动为新晋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将职工打造成“一专多能”、适应“一人多岗”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学习,能举一反三,经常有新想法,新点子。”该公司区段党支部书记张越明与这批大学生接触没多久就发现了他们的独特之处,“要帮助有想法、有追求的年轻人焕发自己的光彩。”
为此,除了岗位实践挖掘人才闪光点外,准池公司还打出了针对大学生管理的“组合拳”。
“我们定期组织大学生参与到攻坚和职工五小发明创造的工作中去,让他们的想法和攻坚在一线现场工作中发光发热。”该公司利用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特质,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鼓励探索的创新环境。
搭台子、选苗子、指路子、压担子、系扣子,在竞聘上岗机制推动下,该公司坚持实行岗位“公推公选”的选拔任用竞争机制,让优秀职工脱颖而出,能够得到不同岗位历练的机会,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年轻技术能手在干事中长本事,在磨炼中变“老练”,成长为“跑得快、跳得高、发展潜力大”的骨干力量,使得技术人才队伍愈发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同时,该公司加大对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优秀员工的推介和宣传力度,将各类能工巧匠由“幕后”推向“前台”,让他们走上舞台,让高素质人才“名利双收”,让胸怀壮志的“精英”扎根沃土。
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在准池线像白兰才、薛彦强这样的专业型高技能青年人才不在少数,推进“智”时代人才发展体制建设,实现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是该公司今后努力的方向,力争走出一条“‘智’人才+制度搭建+素质整体提升”的人才强企之路,着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迈向“智”时代。
今年以来,准池公司累计开展从业人员培训82场、6800余人次,先后有多名基层人员通过竞聘走上了管理岗位,5名新入职大学生充实在一线岗位。
正是这一个方向、一个平台、一份事业,聚集了一批英才,让准池发展有了最坚实的力量。
发展时不我待,奋进正当其时。新的征程上,准池公司紧盯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开创“智”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努力做优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