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风雨无阻 沐光而行
——泰州公司东夹江光伏项目建设纪实
2024年10月21日
字数:2324
版次:03

本报通讯员 施 伟


  秋日的阳光洒在广袤的大地上,在江苏泰州公司泰兴东夹江水面光伏电站,有着别样的风景。板上光芒闪耀,板下波光粼粼,水中荷叶亭亭——这是泰州公司坚定绿色发展道路的生动画卷。作为新能源党支部攻坚竞赛项目,电站的顺利投产凝结着支部全体党员群众的汗水,他们的坚守与执着,宛如那一片片闪耀的光伏板笔直而坚毅,以“向光”的姿态诠释着能源人的责任与担当。
  主动破局,走出去才有路
  泰州素有“水城水乡”之称,丰富的水资源,自然是水面光伏必争之地。
  “我们在光伏领域起步较晚,在2021年前期调研时,泰州区域对于开发建设新能源项目的政策偏保守,所以要抢占水面集中式光伏市场,难度很大。”新能源党支部书记李鑫介绍道。面对困难,团队出现了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相对容易获取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有人认为缺乏水面光伏的经验,过程把控难度太大……
  “当时,公司党委书记参加我们支部党员大会时的一番话记忆犹新。他让我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大家分别从运行、综合管理等岗位转岗到新能源开发建设,这一步是怎么跨出来的?二是从开发第一个屋顶光伏,到一年完成20多个项目的建设,这一步又是怎么实现的?他勉励我们,坐在办公室里都是困难,走出去才有路。”党员王毅回忆道。
  因为起步晚,更要努力争取有限的资源,走出去才有路!党支部全员毅然踏上追“光”之路。党支部书记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国家能源局《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深入研究泰州市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分区分片调研计划。以泰州市三区三县为基础,延伸到周边县市,积极抢占新能源市场,与泰兴市政府会谈,到泰州市洽谈,到泰兴开发区调研……为了能够充分了解当地光伏开发的用地现状,大家实地勘察每一条河,反复测量每一块地,踏勘了泰兴市滨江镇、高港区永安洲镇、姜堰区淤溪镇等9个区域,共完成19个行政村、上万亩光伏用地的实地踏勘。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确定以泰兴东夹江704亩鱼塘作为公司首个集中式光伏项目,标志着公司在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群策群力,合力攻坚破难题
  “泰兴东夹江光伏项目是江苏公司首个厂外集中式光伏项目,我们可借鉴的案例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大家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丝不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确保项目能够如期高质量并网。”李鑫在项目推进会上说道。
  面对缺少施工案例的困境,参建人员迎难而上,由公司分管新能源的副总经理挂帅,从新能源开发建设部、设备管理部抽调骨干组建东夹江光伏项目部。由党员骨干吴东黎牵头,研究制定《东夹江光伏项目规划方案》,根据东夹江河道和项目进度,制定光伏南段、光伏北段、开关站段等五段式工程建设“路线图”。同时,在打桩、组件安装等重点区域设立“党建+网格化”责任区,建立安全、质量、进度三项责任清单和党员示范标准,形成党员与责任区有机结合的网格化格局,畅通上下任务传达和问题反馈通道,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关站用地审批和送出线路手续迟迟得不到解决。负责跑手续的新能源开发人员朱强万分焦急,他知道,随着项目主体及配套工程的推进,如果问题不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项目并网。
  这不是朱强一个人的事情,党支部全员必须合力攻关。党员主动领办问题,有的负责收集政策信息,有的请来专家“指点迷津”,有的主动到政府部门“驻点办公”,并会同参建单位构建起多方主体“联合作战”的工作格局。他们早出晚归,穿梭于供电公司和各政府部门之间,用双脚丈量着解决问题的距离,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种子。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奔波与努力,开关站用地问题和电站送出线路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为项目的后续建设及并网扫清了障碍。
   党建共建,筑牢安全质量防线
  “安全始终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你们的安全关系着自己的家庭和企业,所以思想上的弦不能松、工作标准决不能丢。”新能源党支部的老党员、安全员濮卫国在项目建设现场反复强调。
  为了密织安全防护网,党支部牵头,联合设备管理党支部、参建单位、施工监理单位,开展“党建引领,携手共筑安全防线”共建行动。针对施工现场实际,划分项目网格管理区域,由党支部包区、党员包责、全员包点,严格作业安全教育、作业规范辅导,细化技术交底、专项检查和应急演练,实现区域安全管理全覆盖。
  针对东夹江作业范围大,安全监管难以实现全过程监控的问题,共建单位联合建立“人防+技防”智慧安全监管体系,创新性地将现场监管与网络视频相结合,构建起了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监管体系。安装电子摄像头,让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下;引入远程监控,让大家能随时随地关注到现场的安全状况,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项目建设期间安全可控,未发生安全环保责任事故。
  光伏区域共设计15个方阵,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稳固而高效,每一根桩、每一块组件,都凝聚着对品质与效率的极致追求。“不是不信任你们,光伏项目一旦投运就要保证能长时间运行,对施工质量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亲自检查一遍我这心里不踏实。”面对施工图与现场实际不符的问题,土建专业工程师马啸峰没有退缩,他一次次往返于设计办公室与施工现场之间,用耐心与执着,确保了施工图的准确无误。无论是南区的5210根预制管桩还是北区的6797根,每一根桩的打入都经过精确计算和严格检测,以确保能够承载起73472块685Wp组件的重量。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支部党员面对工作的真实写照。
  2024年8月7日,泰兴东夹江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电超1000万千瓦时。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8万吨,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这样的成绩是对泰州公司新能源党支部全体成员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