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75人 75个堡垒
2024年10月10日
字数:3283
版次:02

平庄煤业六家矿机电区党支部:靶向“破”题
本报通讯员 张 超


  今年春节期间,平庄煤业六家矿主提升系统变频器故障频发,单元故障、过热故障、通讯故障……此次爆发出的复杂电力系统连锁故障是机电区党支部多年以来第一次遇到,并没有可借鉴的快速高效处理故障方法。
  面对技术人员紧张、电子元件老化严重等困难交织叠加影响,机电区党支部聚焦主井提升系统故障频发难题,分组召开故障破解分析会,经过多方调研、反复研究、充分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修方案。
  有了明确目标,机电区党支部坚持把支部建在项目上,组织开展“支部攻坚”行动,激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主提升系统故障频发难题上,更多党员和技术骨干攻坚克难的身影穿梭在井塔与班组之间。“此次按件点兵非同小可,每一块线路板,电路组合上的成千元件,我们都要掌握‘脾性’,更要迎难而上,千方百计破难题,全力以赴打赢重点项目攻坚战。”机电区党支部书记郭浩向支部党员发出铿锵有力的号召。
  号角已吹响,奋进正当时。攻坚小组和技术骨干对组合式变频柜电子元件进行分解,按一定频次或周期对电子元件开展检验,历经720小时,10多名成员的辛勤付出,快速掌握了电子元件“脾性”,建立了电子元件跟踪记录档案,及时掌握电子元件疲劳周期,绘制出“电子元件生命周期表”,提前预知设备运转状态。
  以此为据,一项科学有效的“强制检修计划”应运而生。在检修过程中,可根据“电子元件生命周期表”,对元件、部件进行同类别替换或创新研发,从而缩小故障査找范围,有故障的元件可在替换中及时发现,降低设备故障率。计划实施后,主、副井提升系统故障率降低30%,恢复了往日的平稳运行。当前,“强制检修计划”广泛应用于矿井设备检修实践中,为设备维护保养、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党支部攻坚并没有止步于此。六家矿副井井筒受地质条件影响,井壁上出现多处出水点,井筒淋水给职工升入井、设备的维护带来诸多困扰。由于此前尝试过多种治理淋水的方法均未取得显著效果,8月15日,机电区党支部以“水”为令、迅速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和技术骨干构成的党员突击队,主要攻克井筒淋水问题。
  “攻难关,解难题!”郭浩再次发出动员。
  井深527米,井筒直径6米,共百余处出水点,其主要原因是井壁引水槽堵塞,导致井壁内水流顺井壁流淌,四处喷溅,造成井筒中水流不断。机电区党支部经过分析研判,改变了以往“堵水”治水思路,变“堵”为“疏”,决定从控制水流的思路出发,采用集流、导水的方法引导水流,在井筒内自上方第一个出水点自上而下敷设一趟管路直至井底作为导水管,每一处出水点设置接水槽,通过集水管将水汇入导水管,使所有渗水全部从导水管流出,避免井壁上的流水和喷溅。在施工方案上,机电区党支部设计并加工了与井壁弯曲半径相同的弧形接水槽,接水槽与井壁紧密贴合可将淋水全部收集。同时,在导水管中间连接处设置支流管,不需破坏整根的橡胶管即可将水流汇集并直接排出。
  凿壁、接管、引水……8月28日22时,井筒内凉风不断涌出,党员突击队人员虽然身披雨衣,但工作服却已被淋湿;一句句“班长,请让我上”令人动容,个个不畏困难、冲锋在前。党员突击队5人一组开展三班倒作业,腰挎工具兜,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徒手清理20余个引水槽,在井筒内铺设管路450米,修复引水管路200余米。他们化身蜘蛛人,攀爬在井壁上用铁锤、扁铲一下一下地凿出椭圆形小槽,在出水点处安设导水管,引出井壁水流。
  在党员突击队全员的密切配合下,此次攻坚项目提前15天完成作业任务,不仅改善了现场环境、提升了系统安全稳定性,还降低了排水能耗,促进节能降耗。“面对再艰苦的环境、再艰巨的任务,施工质量与工期不能降,精神更不能散。”机电区区长乔富国坚定地表示。
  截至9月30日,六家矿矿井年内累计生产商品煤127万吨,超日历计划7万吨。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机电区党支部全体成员辛勤付出的成果,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党支部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
  

张锦:创新路上的“硬核”党员
本报通讯员 曹 蕊

  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职工、金牌班组长,山西公司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晋中市“五小”创新优秀个人,晋中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一系列的荣誉,并没有让张锦停下追求卓越的脚步。在他看来,党员就是要在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彰显榜样的力量。
  担任榆次热电继电保护班班长10余年来,张锦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用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为班组成员树立了榜样。
  去年9月,正值1号机组励磁系统改造,张锦带头成立青年突击队并担任队长。在人少活多的情况下,他白天进行常规性检修作业,下班后利用空余时间带领3名青年职工再次进入设备改造现场,利用夜间赶进度。最终,仅用不到2周的时间就完成了1个调节柜、3个功率柜的换新工作。今年9月,在对2号发变组保护及励磁系统进行改造时,张锦提前与厂家设计人员联系,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在脑海中反复进行预演。改造过程中,为了防止PT二次线在甩线过程中发生失误,他发明了小电流负载法进行带电查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对所有带电的二次线完成了核对及拆除工作。整个安装及调试过程,他精益求精、严格把关,最终圆满完成了发变组保护及励磁系统改造工作,并且一次投运成功。
  今年4月,由于电网升级改造,需要加装一套线路保护装置。接到工作任务后,张锦立即投入到改造工作中,从制定方案到保护装置入厂、安装、调试,他全程负责、亲力亲为。半个月的检修时间里,张锦每天9时准时进入安装调试现场,直到晚上收工才离开。他和技术负责人一一核对各项工作、逐一检查每根接线,不放过任何细节。不仅如此,当完成每步工序节点时,张锦都要检查确认。“这套线路保护装置,是保证双机停运时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装置。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全厂停电事故的发生,每一步都必须严谨细致。”最终,在张锦和班组成员的努力下,保护装置一次投运成功。
  “空冷系统进口变频器安装量大、故障率高,能不能对进口变频器进行国产化改造?既能降低备件成本,还可以实现自主检修,最重要的是,一旦变频器发生故障,可以立马进行维修。”带着这样的问题,张锦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对变频器进行拆解研究,分析出故障产生的根源后,在机组停止运行时,先对一台变频器进行改造,采用国产器件及通用风机对变频器进行修理,在反复确认改造方案可行之后,他随即对两台机组30余台寿命到期的变频器功率器件及风机进行了更换,今年所有空冷变频器顺利度过了夏季满负荷考验。在变频器改造过程中,张锦还研发出风机测试平台,可以在不解体的情况下对变频器风机进行功率及风量测试。此举不仅提高了空冷系统的可靠性,节约变频器更换费用180万元,而且还能保证设备不发生欠维修情况。看着改造后的变频器,张锦满是欣慰。
  从事电气检修多年,张锦安装的开关盒数不胜数,经常遇到线槽与开关盒上的进线孔对不上的情况,需要另在开关盒上开孔。他拿着废旧的电气开关盒反复研究,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反复试验,成功设计出一款便于安装并且不需要调整电缆进线位置的电气开关盒,安装完毕后,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还可以降低现场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延长开关使用寿命。此项目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近期,张锦利用机组检修时机,组织班组职工对全厂已经使用了12年的6KV综合保护器进行整体维护,采用更换电源模块的方法,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6KV保护的可靠性。针对更换量大、电路板价格昂贵的实际,他研发制作了一个专用CPU板更换电源模块平台,通过工业电视监控方法提高定位精度,采用整体加热的方法减少加热时间,将原先更换一块模板的时间从20分钟压缩到2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省备件购买费用80余万元。不仅如此,张锦结合实际,提出了变压器检修对重要电流端子进行灌锡的工艺处理要求。为保证焊接工艺质量及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他亲自对全部主变高压侧套管二次端子进行灌锡处理,彻底消除了高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的安全隐患。
  岗位可以平凡,事业必须出彩!如今的张锦,带领着他的创新工作室团队,如一颗颗螺丝钉深深扎根一线,用执着和智慧播种梦想,引领更多的“后浪”为电力事业发展增砖添瓦!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