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智”造者让重活巧干
2024年09月25日
字数:829
版次:03

本报通讯员 武姗姗


  “张队,你拿着这废铁干啥?”
  “张队,该升井了,别琢磨了!”
  大家口中的“张队”,是新疆能源乌东矿综采三队队长张晓宇。
  “这可不是废铁,加工改造后,能有大用处。”张晓宇头也不抬地回应道,继续端详着满地的废旧钢管。
  近期,受地应力及采动影响,乌东矿上山巷道顶板出现破碎,支护强度不足,综采三队正在进行补强支护作业。
  喷浆机轰隆隆地工作着。这边,工人忙碌地搬运着沙子、水泥,投放物料;那边,随着巷道的深入,加之又是斜坡,原本50米就需挪动的喷浆机现在30米就得挪动一次。
  多次的拆解、运输、组装、固定……无形之中,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张晓宇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这样的喷浆加固方式既耗时又费力,有啥好法子能省时又省力呢?”爱琢磨的张晓宇犯起了难。
  “张队,能不能在喷浆管道上加个并联装置,把喷浆压力提起来,射程远了咱也就不用频繁挪动机器了。”说这话的,是技术员银鹏飞,十几年丰富的机电工作经验,让他成为队里公认的“智多星”。“咱们把两根钢管焊接成Y型,一根用来送风,一根用来送料,不知道可行不?”
  “你查查资料,我们合计下拿个方案出来。”一丝惊喜从张晓宇的眼里闪过。
  一番讨论后,两套方案跃然纸上。说干就干,两人一阵忙活起来。
  “注意Y型的夹角角度,太直了砂浆容易堵住。”张晓宇叮嘱道。
  不一会儿,按照方案,一个简单的增压装置便安装在砂浆输送管道上,但试运行时却出了问题。
  “哪里出问题了?”看着试运行失败的装置,银鹏飞陷入了疑惑。
  “把进料的管道跟进风的管道换一下位置呢?现在这样的情况,风压太大,砂浆不容易上去。”仔细分析后,张晓宇说。
  简单调整后,一股股砂浆从管道向远方喷涌而出。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银鹏飞激动地向张晓宇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二人自主研发的喷浆增压装置已成功在该矿推广应用,大幅减少了材料运输和设备搬运的工作量,日喷浆面积由原来的300平方米提升至1000平方米,操作人员由原来的3人减少至2人,单次就可节约人工成本约6000元,实现了减人增效、安全可靠。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