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创新勇攀高
2024年09月24日
字数:2542
版次:03
本报特约记者 任振华 通讯员 王柯杰
近年来,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完善铁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引入前沿科技成果,向“新”而行,探索找寻确保设备安全的新答案,加快发展铁路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力量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合力攻坚——开启联维施工新篇章
在原平分公司管辖256公里线路的区段里,宁武西至北大牛与南湾至小觉两个铁路运输区间,长期以来被业界称为困难区段。
为破解困难区段施工频繁、管理困难、效率低下及风险高等问题,分公司党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前瞻性地提出了联维创新模式,选取龙宫中心站和滴流磴中心站管辖的两个困难区段为试点,着力实现“施工与维修整区段一体化规划、机械修一体化运作、承包商一体化管理、智能设备一体化推进”,达到提效、增效、降本、保安的工作目标。
联维施工模式,其特点是直击主要矛盾、关键问题、突出短板。
分公司在“条管理”与“块落实”的双重职责驱动下,对中心站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与优化配置,将党的建设、安全生产、物资管理、考勤考核、后勤保障等工作按照“块”进行区分,编制完成人员分布信息图,明确岗位职责,实现“条”管理,确保“一嗓子能够喊到底”。同时,精心绘制中心站设备分布图,据此组建运维组、安技组、综合组,协同制定针对设备重点、难点、薄弱点及跨专业结合部的管理养护方案。
此外,明确计划管控体系、指挥防护体系、风险责任管控体系等,从施工计划的平衡铺排、编制上报、会签确认,到方案的编制汇总、会审修改等,充分调动和优化各方资源,发挥集体智慧,齐心协力,共同绘制发展蓝图。坚持精益管理,制定联维天窗施工“四图两票一表两方案”,各项图表直观明了,切实压实责任,指导现场施工,便于整体施工管控,更好地卡控施工安全质量;加强计划管理,绘制困难区段全年施工轮廓计划图,以两横一纵的工作思路,完善月、日施工计划平面示意图,实现按图运营、挂图作战。
自联维施工模式实施以来,与去年同期相比,施工及维修2647项,同比增加437项,天窗容积率提升19.8%;投入作业人员93251名,同比减少1180名,减少2.5%;投入机械车组542组,同比增加82组,车组容积率提升18.1%;投入驻站联络员1075名,同比减少1144名,减少51.6%;投入防护人员5522名,同比减少3069名,减少35.7%;线上平行作业570项,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性进展。
一条条举措、一串串数字,使得重复作业、人工投入明显降低,施工效率明显提升,标志着分公司从人工密集型作业向机械高效型作业转变,映射出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展现了推动联维模式深入实施的底气和信心。
提质增效——探究道岔清筛新策略
8月酷暑,在宁武西站,清筛车、捣固车、稳定车……一台台连挂编组的大型养路机械,犹如钢铁巨龙蜿蜒至作业区,开展维修作业。
铁路线上的石砟在列车冲击和气候作用下,容易碎裂形成污土板结,导致道床排水不畅,特别是道岔等关键设备,容易破坏道床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而机械清筛作为给道床“洗精伐髓”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筛分道床上的道砟,将较大且清洁的道砟通过漏斗回填至道床中,有效解决道床脏污板结,保持轨道几何尺寸优良,保障设备质量安全可靠。
清筛后的道床,其透水性和整体性得到显著提升,大幅延长了线路大修周期,增强了线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然而,受清筛作业的限制,传统作业方式需进行“三捣”稳定线路,且清筛捣固后列车需限时限速通行以确保安全,总限速时长高达28小时,运输效率相对较低,慢行期间线路作业人员的强制性保养存在一定风险。
为缩短限速时间和最大化提升列车通过速度,原平分公司于去年6月引进WD-320型道岔稳定车辅助道岔清筛作业。利用稳定车在线路清筛、捣固作业后进行高频振动,增强道砟密实度和道床稳定性,巩固作业效果。
“以往道岔清筛后采用‘三捣’作业方式,引入道岔稳定车后,首次升级为‘三捣两稳’,作业方式改变后,总限速时长由原来的28小时缩短至4小时,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运输生产部主任李跃鹏解释道。
“三捣两稳”即道岔机械清筛完毕后,大机捣固3遍、稳定车稳定2次,线路质量相当于道岔处所历经24小时行车碾压,道床的密实度、垂向刚度和横向阻力均得到提升。与原有的“三捣”作业方式相比,线路只需限速两列列车即可恢复常速运行,大幅降低了施工慢行对运输效率的影响。
施工后限速方式调整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提质增效,为分公司全面推广运用“三捣两稳”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提升了运输保供能力,开创了行业内道岔机械清筛作业新模式。
科创领航——打造桥隧清筛新格局
随着铁路技术装备的革新,线路设备的维修作业已全面转向机械化,高性能、高效率的大型机械化装备已成为维修的主力,实现了从传统的人海战术向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运维的转变。
原平分公司管内山峦连绵、峰丛林立、谷深坡陡,共有134座桥梁、77座隧道,线路蜿蜒其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面对桥隧清筛任务的逐年增长,人工清筛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为此,分公司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引进SQS-300X型桥隧清筛车,构建了一个多方力量融合、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格局,从而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水平。
“这种作业车辆融合了机械、电子、液压、气动等多项专业技术,是快速恢复线路设备性能的强大工具。”技术部主任杜功介绍道。
SQS-300X桥隧清筛车是专为桥梁及隧道清筛作业而研发的新型清筛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和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其创新的垂直式挖掘装置,能有效适应狭窄的施工作业环境,最小挖掘宽度3100mm,实现了起道、拨道、扒砟、清筛、回填、排污等一系列作业流程的自动化操作,具有集成化、高效率和安全环保的优点。
分公司于8月27日天窗日在上行线十里坪大桥成功运用该清筛车进行清筛作业并实现首战告捷,为2024年隧道清筛作业迎来了良好的开端,更为线路设备的稳定和安全运输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标志着朔黄铁路在山区隧道线路维护技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当前,原平分公司以“新”为指引,锚定“山区重载数原平”特色品牌建设,紧密协作,施工管控模式不断创新,维修作业方式持续革新,铁路机械设备不断升级,加速推进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建设,山区重载铁路的运输、管理、维护正逐步迈向智能化、自动化,推动铁路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奋力推动铁路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