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中国最好吃的粉在哪里?
2024年09月05日
字数:1897
版次:04
  在我国庞大的饮食菜品种类中,各式各样的“粉类家族”,可以说是不分人群,不分地域,人人都爱吃的一种素食,土豆粉、红薯粉、龙口粉丝等等,但不同地方,做法不同,自然口味也相差几许,中国最好吃的粉丝、粉条美食是什么?
   粉条≈“肉”
  粉条,在我国至少有1400年的历史。最初的时候,粉条是以豆类淀粉为主。在北宋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粉条的明确记载。宋代陈叟达《本心斋疏食谱》中,提及的“碾绽绿珠”,形象描述了绿豆粉的做法。后来随着番薯等舶来品传入我国后,薯类粉开始逐渐登上人们的餐桌。
  时至今日,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番薯种植国,年均总产量超过1亿吨,种植范围南起海南,东至海滨,北抵黑龙江,西探藏南。
  吃粉条≈食肉,粉条既可以作为主食或配菜食用,可以搭配蔬菜、肉类或海鲜等食材一起烹饪,可谓是最百搭的食材。
  距今有1000余年的洛阳水席“扁垛”(也叫焖子、素肉、假海参,是一种用红薯淀粉或红薯粉条做成的民间美食),不管是与蒜苗同炒还是与酥肉、白菜、丸子一起烩汤,随便一搞就是一道硬菜。
  在我国东北地区,酸菜和粉条是绝配,最常见的是炒粉条,菜丝的脆嫩、粉条的弹牙,交织成丰富口感。往南到了湖北,这里黄土和砂土混合的土壤结构,让湖北郧阳的红薯长势既个大皮厚,淀粉含量又高并且口味十分独特以此制成的手工红薯粉条吃着爽滑、嚼着筋道。此外,在盛产土豆的西北地区,土豆粉成为了这里的美食常客。
  甘肃庄浪的土豆粉制作工艺独特且历史悠久,相传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庄浪的商人为了方便长途运输和保存食物,将土豆磨成浆制成粉条。这种粉条不仅易于保存和携带,而且口感鲜美,深受商人们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作工艺逐渐流传下来,成为了庄浪独特的文化现象。
  每当秋天来临,庄浪人家中便会开始制作土豆粉。将新鲜的土豆洗净去皮后磨成浆,经过沉淀、过滤、压制成型、晾干等工序后制成细腻的土豆粉。在制作过程中,家人们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制作,其乐融融。而当一碗热气腾腾的土豆粉端上桌时,那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刚出锅的土豆粉口感鲜美。
  往南的四川省,很多人吃米饭的时候都喜欢来上一盘子辣味的蚂蚁上树,吃起来非常的下饭。蚂蚁不是真蚂蚁,而是切成蚂蚁大小的肉末,蚂蚁爬的树是我们常吃的粉条(也有用粉丝)。从远处看就像蚂蚁趴在树上一样,因此得名!
  “配菜之王”——粉丝
  首先要声明两点:其一是粉条和粉丝其实本质上都属于粉条。声明第二点:粉丝不能空腹食用!因为粉丝的主要原料是淀粉,并且很大一部分属于直链淀粉。而含有直链淀粉的食物更不容易刺激血糖和胰岛素,且饱腹感强。如果遇到本身肠胃本就娇嫩的人、容易消化不良,所以建议不要空腹食用,吃的时候也要注意量,少量为佳。
  说了这么多,那么中国哪里的粉丝最好吃呢?立夏后天气渐热,总是喜欢吃一些凉拌的东西感觉更舒服。凉拌粉丝在这个季节趁机俘获了不少人心,酸酸辣辣,筋道爽滑,吃到嘴里瞬间一身爽快!根本停不下来……
  在安徽巢湖市,红薯粉丝是古老的传统美食,主要原料是鲜红薯,具有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这里的粉丝制作过程,对于其加工的温度很讲究,粉丝加工程序也很独特。首先将红薯破碎后加工成淀粉并晒干,室外温度必须控制在零下2摄氏度以下,再经过冲芡、煮熟、上杆等程序,最后才能形成粉丝。
  在我国台湾省,冬粉家喻户晓。这是一种以绿豆粉做成的细条,在台湾的闽南语、客语称之冬粉。冬粉被以为与冬天有关,所以出现了一种说法:冬粉以在冬天制造而得名,因为绿豆粉浆在抽丝后,必须马上冷冻,不然会黏在一起,因为早年间没有冷冻设备,所以只能在冬天制造。但实际上,冬粉本名是“山东粉”,简称“东粉”,是后来错写成冬粉。因为山东盛产粉丝,在1914年建立龙口港,粉丝才通过海运销售台湾以及其他地区。
  全国这么多粉丝,最出名的莫过于龙口粉丝,它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从龙口港装船外运出口而得名,老家山东招远素有“粉丝之都”的美誉。真正的龙口粉丝是用豌豆、绿豆的优质淀粉精制而成,以其匀、其韧、其透、其清、其“鲜”美名远播海内外的“龙口粉丝”,加点调味料就是一碟龙口海风般清新爽气的凉拌粉丝菜。
  得益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招远龙口粉丝才享誉全国,这里地处渤海之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春秋两季,空气清爽,阳光恰好,风力一般在三四级,水质甘甜而又软硬适中,这些自然条件十分利于粉丝的生产。其次,这里的粉丝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57年)就掌握了淀粉生产技术,在宋代已开始粉丝加工,一直绵延至今,从未断绝。这一历史传统,使粉丝加工技术在招远民间代代相传,孕育出大量有经验的“粉匠”,同时也将粉丝美食传遍了大江南北。

(据新华网)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