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人才 添动力
2024年08月26日
字数:1861
版次:02
铁路装备包头分公司对标先进学经验借鉴“良方”促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 苑体伟)实地考察厦工中铁、光莆电子、厦钨新能源等多家标杆企业智能生产线,现场学习先进制造与数字工厂经验做法……这是2024年上半年铁路装备包头分公司为职工准备的“学习大餐”,行程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让广大干部职工突破了“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不愿转”等认知问题,个个争当持续改善工匠人。
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改数转”)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包头分公司作为铁路装备的重要一员,一直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流程,并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分公司结合未来数字化与智能化变革趋势,积极以“智改数转”中的难点痛点为导向,从制度梳理、流程变革、标杆参访、工艺优化等多维度开展落实,针对职工岗位技术性强、专业度高的特点,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的双重推动,重点打造了一支专业的数字化人才队伍,以人力资本增值推动企业战略发展,通过教育培训激发企业和职工发展的内生动力。近两年来,分公司常年开展培训考察,截至当前开展数字化培训284班次,参训人员达到12224人次,累计完成多项生产技改,让职工收获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在学思践悟中实现了政治素质、数字化素养、创新精神的多方位提升,为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实施“智改数转”提供参考借鉴。
“智改数转”是铁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需要兼顾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利益。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吸收和借鉴成功经验,培养一批既懂制造技术又熟悉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持续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借助集团强大的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支撑,继续积极探索新的数字化转型领域和应用场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
金凤矿“师带徒”强技能促提升
本报讯(通讯员 苏 昊)一直以来,宁夏煤业金凤矿把“师带徒”作为培养优秀人才、传承专业技能和经验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发展构筑强大的技术输出和人才支持。多工种,多专业,“师带徒”做到全覆盖。该矿成立“师带徒”人才储备领导小组,下设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综合六个专业;各专业小组对本工种、本专业职工技能情况进行摸底,签订师徒协议,确定师徒关系,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期限、双方权利义务、奖励机制等,该矿目前有“师带徒”38对76人,做到各工种全覆盖。
多指导,多讲解,师傅授业解惑毫无保留。“师带徒”过程中,师傅根据徒弟的岗位需求和个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包括现场实操、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煤矿工作、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每月对徒弟进行考试考核,检验徒弟学习效果,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工作要领,减少了因操作不熟、技艺不精导致的安全事故和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力争在师徒期满后取得各类等级证书,不断提高技艺水平,逐步成长为各专业的行家里手。
多沟通,多交流,“师带徒”有的放矢成效显著。该矿利用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创新等形式不断检验“师带徒”成果,促进了矿山内部的技术创新和经验交流。同时师傅和徒弟在工作中共同探讨,相互启发学习,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部分优秀的师徒组合还针对生产中的难题进行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提高了矿山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多学习,多思考,徒弟传承技艺学无止境。通过“师带徒”,徒弟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更传承了师傅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职工队伍。许多徒弟在师傅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智慧化矿山建设的骨干力量,为矿井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技艺和智慧。

今年以来,山东泰安公司通过“专业大培训”“检修大练兵”“竞赛大比武”等活动,全面提升职工业务技能水平,为公司培养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为安全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生产人才保障。图为8月19日,在公司生产运行人员“师带徒”培训考核现场,师傅观察徒弟操作过程。本报记者 郝 华 摄

8月20日,贵州公司电力行业仿真机培训基地正式落成并揭牌,标志着贵州省首家电力行业仿真机培训基地建成投用。仿真机基地配备了3套先进的仿真机设备和系统,能够高度还原贵州区域300MW和600MW主力火电机组的实际运行工况,让参培人员在培训过程中体验到机组启停、负荷调整、故障处理等复杂多变的操作场景,从而有效提升其专业技能。图为参培人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本报通讯员 廖永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