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驭未来
2024年08月16日
字数:3234
版次:03
本报通讯员 张卓尔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之下,物资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对数字化转型的号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供应链领域,率先吹响了智能评审的“先锋号角”,成功研发并上线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技术在非招标采购领域的应用系统——智能无人评审系统,实现全流程人机协作,极大地提升了评审效率,杜绝人为干预采购领域的可能性,有效防范廉洁风险,推动物资采购更加便捷、高效、公正。系统获得第七届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智能科技赛道总决赛一等奖、“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成功入选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展,引领采购行业数智化转型发展。
挺膺担当,“先锋号角”启新程
2023年10月18日,对物资公司智能无人评审项目专班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天。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与汗水浇灌,智能无人评审系统终于正式上线。
会议室里灯火通明,专班成员们早早聚集在此,等待着这一重要时刻的到来,在经过前期多次测试后,专班成员对系统上线充满了信心。
墙上的时钟指向晚上7时,系统准时停机开始发版,此时的会议室鸦雀无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兴奋的氛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电脑屏幕上,大家都在默默地祈祷,希望一切能够顺利进行。
经过几个小时的部署,智能无人评审系统在生产环境正式上线,团队成员按照非招标业务流程,开始进行第一单业务的操作。
虽然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和测试,系统还是在提交采购文件的关键一步,出现了阻断。
在短暂的慌乱后,专班成员迅速调整心态,进入紧急应对模式。每个人都快速有序地行动起来,仔细排查代码,检查系统漏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会议室里只能听到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讨论声。尽管大家都已经很疲惫,但坚毅写在每个人脸上,团队成员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深知,每一次尝试都是向成功迈进一步。
“找到了!”几个小时后,问题终于被锁定,专班成员迅速打通阻点,解决了问题,系统再次进行上线测试。
“成功啦,上线成功啦!”在一阵欢呼声中,系统成功上线了。此时,已是第二天清晨5时许,大家激动地拥抱、击掌,为系统上线成功和团队的努力拼搏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一刻变得无比珍贵和意义重大。
“当看到系统成功上线运行,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专班负责人王建祥说道。
“人生总是充满变数,我们无法预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时刻做好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是这项工作带给我们的启迪。”专班成员回想起这一天时感慨地说道。
智能无人评审系统的上线并非一帆风顺,系统的研发过程更是充满波折。
从无到有,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们是国内首个智能无人评审系统,是第一个把AI应用到采购领域的央企。”王建祥自豪地说。“可以说,我们是能源行业采购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现行物资采购行业面临很多难点痛点问题,采购评审、资质业绩审核基本靠人力,流程繁琐,工作量大,需要逐个、逐次审核查验,费时费力。物资采购资金密集,属于高风险领域,特别是非招标采购,其适用情形多样,竞争激烈,评审规则模糊。采购过程中存在采购需求提出不全面、线下沟通较多,采购人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容易滋生廉洁风险。
为解决这些问题,物资公司组建了由17名业务骨干构成的智能无人评审项目专班,于2022年正式启动智能无人评审系统的研发工作。
但这条路,比想象中困难。
“这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专班成员回忆道。“项目起步阶段,我们大量走访、调研,想借鉴市面上的成熟案例和经验,结果发现我们是第一家这么做的。”
面对未知的领域,智能无人评审专班没有退缩,他们迎难而上,发扬爬坡过坎的精神,决定从头开始自主研发。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刚开始,专班成员试图完全依赖人工智能,很快就遇到了技术瓶颈,“现有的AI技术,无法建立起标准的模型和评审体系。”研发人员说道。
困难压不倒一支拥有顽强意志和创新精神的团队!在经过多次调研分析、梳理总结和“头脑风暴”后,专班确立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建设思路:以标准化为基础,以结构化为支撑,以自动化为骨干,以智能化为核心。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智能无人评审系统的坚实基石。
思路有了,具体怎么落实,又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智能无人评审系统的开发并非易事。它需要将复杂的人工评审规则转化为算法,同时确保评审过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现有的人工评审规则,评审点多、复杂,没有统一规范。”专班人员说道。
如何处理海量数据并确保信息安全,这些都是摆在团队面前的巨大挑战。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团队的创新潜能。
万事开头难。首先是实现标准化,这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为了实现标准化,物资公司举全公司之力配合,智能无人评审项目专班开展广泛而全面的调研,涵盖全行业的需求和范本,筛选出近5年的1000余条方案,一遍遍梳理其中的评审点和评审规则,构建了符合智能评审规则的资质业绩库,同时训练了针对88种常见资质以及业绩合同的智能评审模型。为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确保系统能够适应多样的采购需求,他们精心设计了1576个采购文件范本,最终实现标准化需求。
问题接踵而来。集团公司覆盖煤炭、电力、化工、运输、新能源等业务板块,需求各有不同,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争执、分歧随时存在,这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
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先解决共性问题,再选择性处理差异化问题,最后考虑个性化需求。
“研发过程枯燥、机械,得把眼睛睁得像放大镜一样,才能从几千份复杂的资料中提取关键标准要求。”“训练AI的过程非常漫长,眼花都不算事,麻木、呆滞才是常态。”“我们花了无数个日夜研究、测试、优化,有时候甚至觉得是在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专班成员们回忆起研发过程,感慨万千。
坚持,在坚持中成长,在成长中蜕变。正是凭着这股敢打硬仗、接续拼搏的精神,项目专班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智能无人评审系统研发成功了!
系统通过智能化模拟专家评审,实现了全流程人机协作,还创新性地研发了编报一体的结构化编制工具,简化了采购文件和报价文件的编制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一系列的技术突破,被国内权威专家组鉴定为“国内领先”。
创新不止,重塑采购行业生态
智能无人评审系统的研发上线,拉开了我国采购行业变革转型的关键序幕,改变了传统的评审模式,推动物资采购更加便捷、高效、公正。
智能无人评审系统上线至今,运行超过9万余单,准确率超过97%,年均产生经济效益19亿元。
“对于常规的采购项目来说,整个评审过程平均用时不到2分钟。”专班成员自豪地说,“以前评审一个项目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现在最多需要几个小时。智能评审系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改变行业的力量。”
显著提升评审效率的同时,智能无人评审系统在防范廉洁风险方面成效显著。
“以这个项目为例,项目挂网采购后,有6家供应商参与报价,经系统对采购要求及供应商响应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生成评审结果,最终一家企业成为首选供应商。”专班成员一边熟练地点击整单评审、AI评审结果一边说道。
智能无人评审系统以科技手段助力监督,得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题报道:“作为巡视、审计重点审查的采购环节,智能无人评审系统的推出,有效降低了采购人员、技术人员、评审专家的自由裁量权,杜绝了相关人员插手干预采购领域的可能性,有效防范廉洁风险。”
每一次技术迭代都是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智能评审系统不仅是一套技术解决方案,更是物资公司作为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要让每一次评审都更加公正、透明。
智能无人评审系统的研发成功,标志着首个AI评审模型的诞生,推动采购评审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未来,物资公司将深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迭代升级智能无人评审系统,从源头防范风险,推动非招标采购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发展,在集团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创品牌、树形象。

智能无人评审项目专班就技术路径实现开展“头脑风暴”。

智能无人评审项目专班召开需求讨论会。

智能无人评审项目专班就标准库体系建设展开讨论。

智能无人评审项目专班针对非招标采购全流程AI技术嵌入点进行讨论。

智能无人评审项目专班荣获集团公司“最美奋斗者”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