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邳州
2024年08月01日
字数:1916
版次:04
适逢休班,我和丈夫决定去毗邻的邳州过周末,这座位于江苏北部的县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魅力。
吃过早饭,我们简单收拾一下就出发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抵达了邳州,刚进入市区,就被眼前宽敞整洁的街道所吸引,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开烂漫,现代与古典建筑相融合,充分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审美。
炎炎夏日,去博物馆是不错的选择,于是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邳州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承载着邳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走进馆内,第一眼便看到了镇馆之宝——两根大象牙化石,这两根象牙化石为纳玛象门齿化石,于1989年在邳州出土,较长的一根长达3.66米,看着这硕大的象牙,你无法想象纳玛象究竟有多大,据推测,其体长超过5米,体重超过20吨。纳玛象是现代非洲象和印度象的祖先,生活在距今20万年左右的更新世后期。专家推断,当时的邳州属于雨林气候,温暖湿润、百草丰茂、雨量充沛,适合纳玛象的生存。后来由于冰川、地壳运动的影响,纳玛象逐渐迁徙或死亡,深埋地下,形成了今天的化石。
周边展柜里还陈列着纳玛象其他部位的化石,这些化石对于探索远古时期大象的生存、演变,对研究当时的气候、环境和古生物都具有珍贵的实物资料价值。
二楼陈列着邳州历史发展的见证,从古老的陶器到精美的青铜器,再到璀璨晶莹的玉器……从线条粗糙的石刻画到栩栩如生的纸质书画,每一件展品都让我感受到了邳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见证了邳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遗产。
下午,我们来到了被誉为苏北第一名园——桃花岛公园,公园占地1000余亩,其中水面约410亩。春天,这里盛开着大片的桃花,因此被当地人称之为“桃花岛”,7月虽桃花不再,但树上结满了黄的、红的、绿色的桃子。六保河穿园而过,上有润城河,下连京杭大运河,园内三步一池,五步一桥,水上修筑着以农历二十四节气命名的二十四座景观桥,每座桥形态各异,微风拂过,水动桥静,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的经典美景。这里湖水清澈,岸边绿树成荫,实在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虽不识谁生的“桥边红药”,但桥边园丁培育的鲜花正放,宛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
次日下起了蒙蒙细雨,天气凉爽了许多,驱车前往沙沟湖水杉公园,园内绿化面积近3000亩,法桐、水杉、银杏、柳树及人工培育的鲜花次第丛生、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环境幽静,时有布谷鸟在丛林深处鸣叫。可能是下小雨的缘故吧,偌大的公园,游人很少,只有寥寥的几名工作人员在打扫。公园保留着原有的自然生态,遇水则桥,遇地则园,农业观光区从南到北由一条狭长的水道连为一体,水道两旁生长着高大的水杉树,“水杉公园”大概由此而得名。漫步在水杉大道,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水杉的葱郁挺拔之美。绿树掩映的河岸,草丛中撑伞的垂钓者,应了那首《桃源行》,“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这里有着热带雨林般茂密的植被和湿润的空气,看来,远古时期这里能成为纳玛象的栖息地,一点也不足为奇。
返程路上去了距离邳州20多公里的窑湾古镇,这座古镇始建于唐朝初年,白墙青瓦,飞檐翘角,虽在江北,却尽显江南水乡的韵味。想要了解古镇,建议去民俗史画馆、吴家大院就足够了,工作日游览可免门票。窑湾古镇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之一,是明、清漕运鼎盛时期,南北水路之重镇。今天依然是镇上居民出行的接驳码头,码头上泊着平板船,汽车、三轮车、行人统统可上船,站在甲板上,几分钟就可摆渡至对岸。
邳州虽然毗邻山东临沂,但是在环境、饮食方面却与临沂有着很大区别。邳州的面皮子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成为当地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也吸引着无数游客的味蕾。刚出锅的面皮子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切成条状,放入碗中,再配上豆芽、黄瓜丝、胡萝卜丝等新鲜蔬菜,浇上酱油、醋、藤椒油、辣椒油、花生酱等调料,撒上蒜末、芝麻面,搅拌均匀后,每一根面皮子都充分吸收了佐料的精华,根根分明,香味浓郁。入口的瞬间,面皮子的劲道爽滑与蔬菜的清脆爽口相得益彰。醋的酸爽和藤椒油、辣椒油的麻辣刺激着舌尖,面皮子蘸上香甜的花生酱,再裹上醇香的芝麻面,那浓郁的香气更胜一筹;各种味道相互交融,在口中碰撞,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邳州的八义集豆腐乳已有二百多年的制作历史,被列入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曾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可谓远近闻名。丈夫慕名而来,要带回去给家人尝尝。八义集豆腐乳,青灰色、质地松软、气味别致;其貌不扬,味道却堪气四溢,正所谓:“闻着臭、吃着香。”据说常吃八义集豆腐乳可预防老年痴呆,不知真假,但是众所周知,发酵过的纳豆有益健康。
此次邳州之行,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天,还是收获满满,所到之处无不充满了新奇,令人欣喜,若不执着于名川大山,邳州还是值得一览!
吃过早饭,我们简单收拾一下就出发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抵达了邳州,刚进入市区,就被眼前宽敞整洁的街道所吸引,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开烂漫,现代与古典建筑相融合,充分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审美。
炎炎夏日,去博物馆是不错的选择,于是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邳州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承载着邳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走进馆内,第一眼便看到了镇馆之宝——两根大象牙化石,这两根象牙化石为纳玛象门齿化石,于1989年在邳州出土,较长的一根长达3.66米,看着这硕大的象牙,你无法想象纳玛象究竟有多大,据推测,其体长超过5米,体重超过20吨。纳玛象是现代非洲象和印度象的祖先,生活在距今20万年左右的更新世后期。专家推断,当时的邳州属于雨林气候,温暖湿润、百草丰茂、雨量充沛,适合纳玛象的生存。后来由于冰川、地壳运动的影响,纳玛象逐渐迁徙或死亡,深埋地下,形成了今天的化石。
周边展柜里还陈列着纳玛象其他部位的化石,这些化石对于探索远古时期大象的生存、演变,对研究当时的气候、环境和古生物都具有珍贵的实物资料价值。
二楼陈列着邳州历史发展的见证,从古老的陶器到精美的青铜器,再到璀璨晶莹的玉器……从线条粗糙的石刻画到栩栩如生的纸质书画,每一件展品都让我感受到了邳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见证了邳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遗产。
下午,我们来到了被誉为苏北第一名园——桃花岛公园,公园占地1000余亩,其中水面约410亩。春天,这里盛开着大片的桃花,因此被当地人称之为“桃花岛”,7月虽桃花不再,但树上结满了黄的、红的、绿色的桃子。六保河穿园而过,上有润城河,下连京杭大运河,园内三步一池,五步一桥,水上修筑着以农历二十四节气命名的二十四座景观桥,每座桥形态各异,微风拂过,水动桥静,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的经典美景。这里湖水清澈,岸边绿树成荫,实在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虽不识谁生的“桥边红药”,但桥边园丁培育的鲜花正放,宛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
次日下起了蒙蒙细雨,天气凉爽了许多,驱车前往沙沟湖水杉公园,园内绿化面积近3000亩,法桐、水杉、银杏、柳树及人工培育的鲜花次第丛生、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环境幽静,时有布谷鸟在丛林深处鸣叫。可能是下小雨的缘故吧,偌大的公园,游人很少,只有寥寥的几名工作人员在打扫。公园保留着原有的自然生态,遇水则桥,遇地则园,农业观光区从南到北由一条狭长的水道连为一体,水道两旁生长着高大的水杉树,“水杉公园”大概由此而得名。漫步在水杉大道,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水杉的葱郁挺拔之美。绿树掩映的河岸,草丛中撑伞的垂钓者,应了那首《桃源行》,“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这里有着热带雨林般茂密的植被和湿润的空气,看来,远古时期这里能成为纳玛象的栖息地,一点也不足为奇。
返程路上去了距离邳州20多公里的窑湾古镇,这座古镇始建于唐朝初年,白墙青瓦,飞檐翘角,虽在江北,却尽显江南水乡的韵味。想要了解古镇,建议去民俗史画馆、吴家大院就足够了,工作日游览可免门票。窑湾古镇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之一,是明、清漕运鼎盛时期,南北水路之重镇。今天依然是镇上居民出行的接驳码头,码头上泊着平板船,汽车、三轮车、行人统统可上船,站在甲板上,几分钟就可摆渡至对岸。
邳州虽然毗邻山东临沂,但是在环境、饮食方面却与临沂有着很大区别。邳州的面皮子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成为当地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也吸引着无数游客的味蕾。刚出锅的面皮子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切成条状,放入碗中,再配上豆芽、黄瓜丝、胡萝卜丝等新鲜蔬菜,浇上酱油、醋、藤椒油、辣椒油、花生酱等调料,撒上蒜末、芝麻面,搅拌均匀后,每一根面皮子都充分吸收了佐料的精华,根根分明,香味浓郁。入口的瞬间,面皮子的劲道爽滑与蔬菜的清脆爽口相得益彰。醋的酸爽和藤椒油、辣椒油的麻辣刺激着舌尖,面皮子蘸上香甜的花生酱,再裹上醇香的芝麻面,那浓郁的香气更胜一筹;各种味道相互交融,在口中碰撞,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邳州的八义集豆腐乳已有二百多年的制作历史,被列入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曾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可谓远近闻名。丈夫慕名而来,要带回去给家人尝尝。八义集豆腐乳,青灰色、质地松软、气味别致;其貌不扬,味道却堪气四溢,正所谓:“闻着臭、吃着香。”据说常吃八义集豆腐乳可预防老年痴呆,不知真假,但是众所周知,发酵过的纳豆有益健康。
此次邳州之行,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天,还是收获满满,所到之处无不充满了新奇,令人欣喜,若不执着于名川大山,邳州还是值得一览!
(作者单位:山东费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