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瀑水里的私语
2024年07月25日
字数:1380
版次:04

黄瑾瑶


  当暑热如影相随,亲水的念头就像恣意生长的藤蔓丝丝缕缕在心底盘缠,于是在“纷纷红紫已成尘”的时节,我去“竹深树密虫鸣处”觅水。沿着低矮的峭壁,穿过几丛枝叶茂密的翠竹,踏着凹凸不平的石阶,我走在了蜿蜒而下的藏龙瀑布边,这儿层峦叠嶂、绿树荫浓可十里不打伞;翠竹连绵,山高峡深无蚊虫之扰。流水飞瀑,瀑瀑相连,这儿是浙江最大的瀑布群,号称江南一绝。空气清新湿润犹如天然的大氧吧,气温凉爽宜人,乃避暑观瀑探幽的极佳之处。
  水潺潺地流着,满眼的葱郁苍翠,我且行且歇,尽揽那一脉相承的股股如银似玉的水流,从各处山涧或轻缓或湍急流过的千姿百态,它们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或作清泉石上流,或作激流勇进状,在山道的拐角,在山谷的尽头,一潭潭、一涧涧欢笑着、簇拥着,淙淙的水声把盛夏缀饰得晶亮透明。石道渐窄渐收,我缓缓逆流而上,经潜龙瀑,过龙须瀑,转过一个山坳,蓦地一个飞泻如纱的瀑布呈现在眼前,清亮柔顺,飘然而下,仿如一幅洁白闪亮的缎子被黝黑的山崖撕成了千丝万缕,垂挂于此动感十足。细观边上的介绍方知是龙纱瀑,真是恰如其名。飘洒而至的凉意在脸上、手上、腿上轻柔又短暂地逗留后又悄然消逝,我意犹未尽,便驻足在此贪恋了许久。
  继续前行,走栈道,观仙人桥,愈往上行,其境愈幽,其道愈险,其瀑亦愈奇,前往观瀑已无山径可行,多是钢筋制成的栈道,脚踩在镂空悬挂的钢结构上,不免心神俱颤,脚底发痒,只是前方的美景时时诱惑着我,“无限风光在险峰”呀。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散着瀑水的细雾,像风像雨又像雾,细柔地润泽着我的心田,只容一人通过的栈道坡度越来越陡,几乎成90度直角,上行越加困难,我是双手紧紧抓过护栏,唯恐一闪失就和大地拥抱了,但这又似乎预示着上方必有奇景出现,果不其然,一阵阵如雷如鼓之声渐近耳旁,抬眼望去,一道落差高达60米的飞瀑正从正前方的陡崖上猛然跃出,飞流直下,犹如千军万马从天而降,只见它被嶙峋突兀的岩壁隔成三级阶梯,层层下跌,这一拦一阻,其势更急,喷珠溅玉,犹如蛟龙出世,这便是著名的长龙飞瀑。瀑布飞泻处,水珠如雨如雪,为了更亲密地接近它,我走上晃悠悠的索桥,好让整个身心都沐浴在其中,仰望着这大自然的杰作,我由衷地感叹,也许生命中也该有这样绚丽的高潮,只是高潮过后必然会有平淡的低潮,就如这光彩照人的瀑布一跌落幽潭,便只泛起些浪花或漪涟就趋于平静了,高潮降临时尽情地拼搏,低潮来到时安静地沉默,无须矫揉造作,无须愁结百肠,这似乎是大自然诉说的规律,又岂不是人生的规律。
  在自由活动空隙,我终是抑制不住一亲芳泽的冲动,挽起裤腿,在幽潭边濯足,安享一刹那的清凉幸福。在习习的凉风中思绪渐渐飘远,飘到了童年的夏天:那时最喜欢去离家不远的网岙龙潭乘凉,三二结伴,溯溪而上,赤脚踩在清凉的溪水中,翻起溪石捉蟹,到了龙潭就把从瓜田里摘来的西瓜、黄金瓜抛入潭中,潭水冰凉是天然的大冰箱。有一次表姐还在潭边野炊,煮蟹烤毛豆,我们吹着山风,掰着蟹脚,吃着豆子,甭提多惬意啦……导游的一声吆喝打断了我的臆想,回神之际我踏上了归程。孩提时的快乐总是简单而纯粹,只是在如水的岁月中,成长是一门需要终身修炼的课程。不知何时天边飘来一片乌云,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继而小雨淅沥,幽林、山雨、瀑水,沉浸于这份山水的恬淡和从容,我恋恋不舍,和着那片水,伴着那份情,我烹煮了这篇关于水的文字。
 

(作者单位:浙江北仑电厂)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