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逐渐变暗的世界点一盏灯
2024年07月17日
字数:1600
版次:04

邂逅《天黑得很慢》这部小说,是在厂工会图书室里,它立在浅棕色的书架上,温暖的色调和别致的名字吸引了我的目光。我随手把它从书架上抽出来,略略翻看,这是一部关注老龄化社会的长篇小说,字里行间,表达出作家对“变老”这个话题长久而深入的思考。
全书分为七个章节,对应着从周一到周日七天时间。前四章,也就是从周一到周四,分别讲述了“陪护机器人薇薇推介会”“灵奇长寿丸发售”“返老还青虚拟世界体验”“人类未来寿限讲座”四个话题,其实就是养老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健康专家的推介活动,里面的所有桥段和语言都似曾相识。看到这里,我有些淡淡的倦怠,把书放在一边,一连好多天都忘了看。
直到还书日期将近,我才又把它拿起来,没想到后三章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让我沉思良久。
后三章的故事情节围绕“老法官”和“护理员”展开。萧伯伯从法官的岗位上退休,不久,他的女儿要陪女婿前往美国读书。临行前,女儿为他雇佣了一个护理员——二十出头、大专毕业的笑漾。彼时,刚刚从繁忙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萧伯伯“不服老”,常因为护理员的关心和旁人的敬老行为而生气、发脾气。为了证明自己“不老”,他决定找一个伴侣,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点一点明白,人到老年,有许多事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从六十岁进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来,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上,光线会越来越暗,陪伴在身边的人会越来越少,路也会越来越不好走。
经历了一场“黄昏恋”之后,萧伯伯接受了自己“确实老了”的事实,言行也开始发生变化:街边的孩子叫他“爷爷”时,他会笑着答应了;在公园散心时,愿意往那群老人身边凑了;坐公交车时,愿意被人搀扶或者坐“老弱病残孕”专座了……在一次大手术后,他不仅完全承认自己“老了”,更是隐隐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
而生活不会因为你的恐惧就变得安宁,萧伯伯刚刚适应了这种生活,一场意外从天而降——他的独生女离婚后患上抑郁症,并最终选择了自杀。不久后,“天黑”之前最难走的一段路也来临了——萧伯伯患上老年痴呆症,记忆渐渐丧失,智力退化到一岁孩童,终日枯坐于轮椅之上,无力等待着天完全黑下来。
如果只有这些,那这部小说无疑是一部非常沉重灰暗的作品,好在,无论何时何地,人间都有真情在,那一缕真情,犹如温暖的光,穿透厚重的乌云。护理员笑漾,从农村老家来到北京,打工供男朋友上学。她厚道、勤快,把日渐衰老的萧伯伯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坚强、自立,被男朋友抛弃也不怨天尤人,拿得起放得下。在萧伯伯经历了脑溢血、耳聋、失明、失忆、瘫痪乃至患上阿兹海默症的整个过程中,她倾尽全力、心细如发地照顾他。她坚定地对老人说:“你一定要活下去,活到上天确实不让你活的那一天再说,我坚决不让你提前走,我一定要让你看到生命最后一天的风景!”她让老人有了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气。
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起疫情期间,一位医生推着病情痊愈的98岁老人看夕阳的照片,那金色余晖、那脉脉温情,感动了无数网友;还有一位老人,弥留之际,亲人来不及赶到,医生、护士、病友围在他的床边,轻声唱起他喜欢的歌曲,送他最后一程;还有老公的太姥姥,在农村种了一辈子地,90岁高龄耳不聋眼不花,每天把自己和房间收拾得清清爽爽,还能做针线活,一直活到102岁。后面那几年不能自理了,儿子、儿媳,孙子、孙媳一起照顾她,年幼的重孙子都知道有好吃的先孝敬她。太姥姥在一个晴朗冬日中午,吃完午饭,吃了片儿子给她削的苹果,又喝了一杯孙媳妇买给她的牛奶,在睡梦中安然而逝。一村人都赞不绝口。太姥姥的儿媳妇说:“谁都会老的,将心比心,到了那时就得相互依靠、相互帮衬。”
回到书中,萧伯伯在日渐衰老的过程中遇到了护理员笑漾、热心邻居、长寿村的老人等许多好心人,他们给予他温暖与关怀,为他逐渐变暗的世界点上一盏明灯。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人类的寿命也在不断增长,如何对待老去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话题。变老,并不是一件可怕、悲惨的事情,因为人间自有真情在。
(作者单位:安徽平圩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