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博大而深厚的爱
——读《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有感
2024年07月17日
字数:1146
版次:04

◎张建军


  对于父母,我有时感到心里有很多话要说、要写,但一旦拿起笔来,又不知道怎么表达。父母就像一座巍峨的山,一片无垠的海,他们充盈着我们的情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体验,使我们感受到爱的博大和深厚。最近,我阅读了《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这本书,对这种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鲁迅、胡适、朱自清、许地山、老舍、石评梅、梁晓声等20多位现当代文学家写的短文。这些文字饱含了挚爱与愧疚、欢欣与伤痛、重逢与离别,其中温馨与误解碰撞,感恩与遗憾并存。他们描述了生活中与父母的点点滴滴,每一篇都是珠玑之作,每一篇都戳人泪点。
  读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深深被母亲那博大无私的胸怀和坚韧不屈的性格所感动。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一个人洗衣、缝补、打零工,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因此“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抗战期间,烽火狼烟,山河破碎,母亲虽然惦念漂泊在外的儿子,因怕儿子牵挂自己,从不把生病的消息告诉儿子,而当老舍得知母亲病故的消息时,已经是母亲去世一年以后了!老舍先生深情地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每读到此,我感同身受,泪眼滂沱!人们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就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老舍的母亲无疑是伟大的,但世上哪一个父母不是伟大的呢?哪一个父母不是子女的港湾和依靠呢?每次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胖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那捧在胸前的朱红的橘子就是父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鲁彦在《父亲》中写道,“父亲已经60岁了,但为了孩子有更好的生活,他依然到汉口去做生意。让我再帮儿子几年!”这是一位父亲最朴素的愿望。
  父母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还是我们成长路上第一任老师。梁晓声先生在《父母是最朴素的人文》中回忆道,在三年困难时期,母亲用全家残余的一点面粉做了一碗疙瘩汤,而在吃饭时来了一个讨饭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那碗疙瘩汤送给了他,自己宁愿饿肚子。老舍先生说,“我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无疑我们从父母那里不仅获得了身体成长所需的养分,还得到了人生的启迪和教诲。
  父母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但他们不能陪我们一辈子,我们终将分离。文学家萧乾的母亲想吃罐头,但当他把罐头买来送到母亲的床头时,母亲已停止了呼吸。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忽略了父母的感受,总觉得他们还能陪伴我们很久,但很多时候,一念即成永恒,失去才知遗憾。所以,为人子者,尽孝需趁早,恤亲正当时,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我想这也是编辑《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这本书的初衷吧!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电厂)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