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司:转型“蝶变”向未来
2024年07月16日
字数:2983
版次:02
2024年是辽宁公司重组成立的第3年,3年来,辽宁公司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生产经营业绩屡创新高,2022年同比减亏16.55亿元,整体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完成发电量197.71亿千瓦时,同比增发13.15亿千瓦时;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加1.77亿元,全年完成发电量158.38亿千瓦时,煤电利用小时连续3年保持区域对标第一。
从重组前的亏损到现如今的盈利,辽宁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坚决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致力于能源转型,深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蝶变”注入新动力。
乘风起,向光行,转型发展步稳蹄疾
在辽西大地上,新开工项目大干快上、蓄势待发,在建项目快马加鞭、热火朝天。辽宁公司坚持将转型升级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2023年新增新能源资源储备77.93万千瓦、立项157.19万千瓦。与朱碌科项目同步施工建设的还有柳树屯、沙海、北票等风电项目,2024年将实现风电项目累计投产80万千瓦目标。
截至3月末,柳树屯项目按计划完成道路和风机基础桩基,朱碌科项目完成升压站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北票项目完成首台风机基础浇筑里程碑节点。
能源是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新能源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辽宁公司并未满足于现有成绩,在深度融入地方发展规划的同时,不断巩固全员“抢项目、抓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后劲持续积蓄,康平135万千瓦风光火储基地、朝阳建平喀左18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以及一批分布式、分散式项目正积极推进中。
盛夏破浪,奋楫勇进。越来越多的项目潜能正在转化为辽宁公司的发展动能,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除风电项目外,康平公司500kV主变扩建工程完成施工招标文件审核及初步设计内部审查,庄河公司厂内分布式光伏二期项目EPC招标计划已开标,大开厂排水公司光伏项目完成达标投产内部验收,辽宁环保造化水厂光伏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审查,并已正式开工。
电热水,共联动,共生共赢成效卓著
“辽宁新能源彰东风电场东方红17号风机正式启动完成!”随着辽宁沈阳新能源集控中心操作人员远程启动指令的下发,远在140公里外的辽宁新能源彰东风电场东方红17号风机远程启动成功,风机投入运行。
2023年12月8日,辽宁公司新能源区域集控中心建设通过集团公司专项组夺旗验收成功上线,标志着辽宁省“一区域一集控”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可以预见的是,在整体建成投运后,将实现集团在辽445万火电、240.6万新能源的集中管控,为集团公司辽宁区域创造资源效益最大化。在“绿色发展、追求卓越”理念引领下,辽宁公司也将实现电、热、污水处理和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发展。
从庄河市区出发,沿滨海路向东约30公里,一座现代化火电厂伫立在滨城海岸。“这么大的火力发电企业当年在辽宁省都数一数二的!”作为庄河公司“元老级”人物、副总工程师张世海感慨道。
曾几何时,一座现代化火电厂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重要能源保障,也是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标志。近几年,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传统火电企业面临新的挑战。为改变能耗高、企业经营亏损的现状,辽宁公司紧紧抓住新能源建设、供热改造两条主线,加快低碳转型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浴火重生之路。
作为一个拥有80万人口的县级市,城市供暖一直以来是辽宁省庄河市政府的一个难题。在重重压力之下,作为地方能源供应保障先锋的庄河公司,决定采用现有火电热力全面替代燃煤锅炉供热。
经过半年多的周密谋划以及各方的通力配合,如今热网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庄河公司在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前提下,全面拓展新能源项目,大力推动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让传统火电企业焕发新的光彩,为实现“双碳”目标奋勇前行。
而在辽宁省另一端的沈阳大地上,还埋设着一条号称亚洲最长、全长111公里的中水输送管线,这条管线是名符副实的电厂“生命线”。
位于沈阳北部100多公里的康平公司一期建设有2×600兆瓦国产超临界湿冷燃煤发电机组,根据国家“三北”地区电厂建设不使用地下水的要求,决定利用辽宁环保公司北部污水处理厂中水作为电厂水源。通水试运行至今,每年稳定向康平公司输送近2000万吨中水,满足了康平电厂两台机组正常的用水需要。延绵111公里的中水输送管道除了可以用于冷却电厂机组外,还给当地卧龙湖“输液”,节约水源至少够30万个家庭用一年,实现了生活污水中水冷却水湖水“一水三用”。
强管理,创价值,治亏攻坚有力推进
3年前,在东北区域电力体制改革中,辽宁公司率先完成重组工作。公司成立两周内完成管理权移交和接收、一个月内完成省公司组建,蹄疾步稳推动重组融合,实现了“交得稳、接得住、管得牢”的既定目标。
重组改革后,集团公司在辽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区域改革红利充分释放,一个新的企业生机勃发地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截至去年,发电量完成156.59亿千瓦时,火电利用小时对标排名区域第一名;辅助服务收入完成6.32亿元,同比增幅45.96%,创历史新高;净利润完成3.78亿元,同比增加1.77亿元……似火的盛夏讲述着改革故事,亮眼的数据印证了奋斗的意义。
辽宁公司因地制宜制定营销策略,牢固树立“保价争量、经营创效”理念,持续抓好抢发“经济电、效益电”各项工作,自2021年起,连续3年保持火电利用小时区域排名第一。
抓住省间现货交易电量与电价增长的机遇,全力争取增收创效,累计成交电量2.39亿千瓦时,增加发电边际效益2892万元,单位千瓦边际利润区域排名第一。
精准实施深调靶向攻关,创新综合利用小时考核方式,全力争取最大调峰收益,预计全年累计获得辅助服务收入6.32亿元(去税),同比增幅45.96%,创历史新高。
主动出击破解供热成本倒挂难题,年增收热费3980万元,在区域六大集团中率先取得政府定价突破。全力攻关陈欠热费、水费清缴问题,对长期挂账欠费实施“一案一策、专项攻关”,通过限期催告、起诉维权等方式,累计回收陈欠热费1.19亿元;通过加大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力度,年内累计回收陈欠水费6947.12万元。自2021年辽宁公司成立至今,累计清缴陈欠热、水费共计13.90亿元。
促转化,激活力,科技创新高质发展
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更是企业进步之魂。辽宁公司一直立足技术创新谋发展,深入贯彻集团公司科技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2023年组织实施2项集团级科技项目,其中朝阳公司“脱硫浆液闪蒸取热供热”项目成为国内首台350兆瓦机组示范典范,为燃煤电站提升供热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提供了全新思路,为企业缓解供热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大开厂,1号机高背压供热改造,2号机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改造,1、2号机高低旁供热热电解耦改造……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大大提升了该厂冬季供暖能力,同时实现严寒期供热及深度调峰两者兼顾,大大降低了机组能耗水平,其中,1号机组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火电机组能效水平对标中连获4A奖章。
今年以来,辽宁公司完成了第一批科技项目立项,分别为庄河公司“空预器综合效能优化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朝阳公司“烟塔合一型冷却塔填料和配水协同优化节能减碳技术研究与应用”、辽宁热力“城市低碳智慧供热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辽宁新能源“关于优化Renk结构齿轮箱设计的研究与应用”,目前项目正在策划招标采购。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责任使命催人奋进。2024年是辽宁公司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转型发展、治亏创效、管理提升“攻坚年”。站在新的起点上,辽宁公司将坚定信心、不负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开创集团公司在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从重组前的亏损到现如今的盈利,辽宁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坚决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致力于能源转型,深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蝶变”注入新动力。
乘风起,向光行,转型发展步稳蹄疾
在辽西大地上,新开工项目大干快上、蓄势待发,在建项目快马加鞭、热火朝天。辽宁公司坚持将转型升级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2023年新增新能源资源储备77.93万千瓦、立项157.19万千瓦。与朱碌科项目同步施工建设的还有柳树屯、沙海、北票等风电项目,2024年将实现风电项目累计投产80万千瓦目标。
截至3月末,柳树屯项目按计划完成道路和风机基础桩基,朱碌科项目完成升压站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北票项目完成首台风机基础浇筑里程碑节点。
能源是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新能源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辽宁公司并未满足于现有成绩,在深度融入地方发展规划的同时,不断巩固全员“抢项目、抓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后劲持续积蓄,康平135万千瓦风光火储基地、朝阳建平喀左18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以及一批分布式、分散式项目正积极推进中。
盛夏破浪,奋楫勇进。越来越多的项目潜能正在转化为辽宁公司的发展动能,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除风电项目外,康平公司500kV主变扩建工程完成施工招标文件审核及初步设计内部审查,庄河公司厂内分布式光伏二期项目EPC招标计划已开标,大开厂排水公司光伏项目完成达标投产内部验收,辽宁环保造化水厂光伏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审查,并已正式开工。
电热水,共联动,共生共赢成效卓著
“辽宁新能源彰东风电场东方红17号风机正式启动完成!”随着辽宁沈阳新能源集控中心操作人员远程启动指令的下发,远在140公里外的辽宁新能源彰东风电场东方红17号风机远程启动成功,风机投入运行。
2023年12月8日,辽宁公司新能源区域集控中心建设通过集团公司专项组夺旗验收成功上线,标志着辽宁省“一区域一集控”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可以预见的是,在整体建成投运后,将实现集团在辽445万火电、240.6万新能源的集中管控,为集团公司辽宁区域创造资源效益最大化。在“绿色发展、追求卓越”理念引领下,辽宁公司也将实现电、热、污水处理和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发展。
从庄河市区出发,沿滨海路向东约30公里,一座现代化火电厂伫立在滨城海岸。“这么大的火力发电企业当年在辽宁省都数一数二的!”作为庄河公司“元老级”人物、副总工程师张世海感慨道。
曾几何时,一座现代化火电厂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重要能源保障,也是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标志。近几年,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传统火电企业面临新的挑战。为改变能耗高、企业经营亏损的现状,辽宁公司紧紧抓住新能源建设、供热改造两条主线,加快低碳转型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浴火重生之路。
作为一个拥有80万人口的县级市,城市供暖一直以来是辽宁省庄河市政府的一个难题。在重重压力之下,作为地方能源供应保障先锋的庄河公司,决定采用现有火电热力全面替代燃煤锅炉供热。
经过半年多的周密谋划以及各方的通力配合,如今热网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庄河公司在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前提下,全面拓展新能源项目,大力推动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让传统火电企业焕发新的光彩,为实现“双碳”目标奋勇前行。
而在辽宁省另一端的沈阳大地上,还埋设着一条号称亚洲最长、全长111公里的中水输送管线,这条管线是名符副实的电厂“生命线”。
位于沈阳北部100多公里的康平公司一期建设有2×600兆瓦国产超临界湿冷燃煤发电机组,根据国家“三北”地区电厂建设不使用地下水的要求,决定利用辽宁环保公司北部污水处理厂中水作为电厂水源。通水试运行至今,每年稳定向康平公司输送近2000万吨中水,满足了康平电厂两台机组正常的用水需要。延绵111公里的中水输送管道除了可以用于冷却电厂机组外,还给当地卧龙湖“输液”,节约水源至少够30万个家庭用一年,实现了生活污水中水冷却水湖水“一水三用”。
强管理,创价值,治亏攻坚有力推进
3年前,在东北区域电力体制改革中,辽宁公司率先完成重组工作。公司成立两周内完成管理权移交和接收、一个月内完成省公司组建,蹄疾步稳推动重组融合,实现了“交得稳、接得住、管得牢”的既定目标。
重组改革后,集团公司在辽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区域改革红利充分释放,一个新的企业生机勃发地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截至去年,发电量完成156.59亿千瓦时,火电利用小时对标排名区域第一名;辅助服务收入完成6.32亿元,同比增幅45.96%,创历史新高;净利润完成3.78亿元,同比增加1.77亿元……似火的盛夏讲述着改革故事,亮眼的数据印证了奋斗的意义。
辽宁公司因地制宜制定营销策略,牢固树立“保价争量、经营创效”理念,持续抓好抢发“经济电、效益电”各项工作,自2021年起,连续3年保持火电利用小时区域排名第一。
抓住省间现货交易电量与电价增长的机遇,全力争取增收创效,累计成交电量2.39亿千瓦时,增加发电边际效益2892万元,单位千瓦边际利润区域排名第一。
精准实施深调靶向攻关,创新综合利用小时考核方式,全力争取最大调峰收益,预计全年累计获得辅助服务收入6.32亿元(去税),同比增幅45.96%,创历史新高。
主动出击破解供热成本倒挂难题,年增收热费3980万元,在区域六大集团中率先取得政府定价突破。全力攻关陈欠热费、水费清缴问题,对长期挂账欠费实施“一案一策、专项攻关”,通过限期催告、起诉维权等方式,累计回收陈欠热费1.19亿元;通过加大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力度,年内累计回收陈欠水费6947.12万元。自2021年辽宁公司成立至今,累计清缴陈欠热、水费共计13.90亿元。
促转化,激活力,科技创新高质发展
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更是企业进步之魂。辽宁公司一直立足技术创新谋发展,深入贯彻集团公司科技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2023年组织实施2项集团级科技项目,其中朝阳公司“脱硫浆液闪蒸取热供热”项目成为国内首台350兆瓦机组示范典范,为燃煤电站提升供热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提供了全新思路,为企业缓解供热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大开厂,1号机高背压供热改造,2号机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改造,1、2号机高低旁供热热电解耦改造……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大大提升了该厂冬季供暖能力,同时实现严寒期供热及深度调峰两者兼顾,大大降低了机组能耗水平,其中,1号机组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火电机组能效水平对标中连获4A奖章。
今年以来,辽宁公司完成了第一批科技项目立项,分别为庄河公司“空预器综合效能优化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朝阳公司“烟塔合一型冷却塔填料和配水协同优化节能减碳技术研究与应用”、辽宁热力“城市低碳智慧供热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辽宁新能源“关于优化Renk结构齿轮箱设计的研究与应用”,目前项目正在策划招标采购。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责任使命催人奋进。2024年是辽宁公司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转型发展、治亏创效、管理提升“攻坚年”。站在新的起点上,辽宁公司将坚定信心、不负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开创集团公司在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