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珍藏家
2024年07月15日
字数:1704
版次:02
当夕阳的余晖照耀大地,在贵州腹地的群山环抱之中,贵州公司红枫电厂正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当此时刻,红枫电厂企业文化及宣传主管代光祥总喜欢坐在夕阳下,翻阅着泛黄的老照片,脸上洋溢着温情。
代光祥今年56岁,喜欢摄影、写诗,也喜欢收集老照片和老物件,这些爱好使深山里的工作显得不再那么枯燥,闲暇时看看照片,能够让生活充满回甘。记者见到代光祥时,他正在整理企业宣传稿件。听说记者想要了解红枫电厂的历史,代光祥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从猫跳河名称的由来,到红枫电厂猫跳河梯级电站的建立,再到梯级6个电站风格迥异,在水电界拥有“水电坝型博物馆”的美誉……在代光祥的描述下,记者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胶片与油印并存的年代,四周墙壁上挂满了水电站的老照片,每一张都承载着他对过往的深情凝视。他的语言仿佛有一种魔力,每一个音节都记录着电站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的美丽瞬间。
在贵州公司相关人员陪同下,记者来到代光祥奋斗半生的修文电站,如今站在屋檐下,看着坚固的护栏与白色的外墙,仍然能感受到当年建设者们在这里奋斗的热闹场面。在60年的风雨中,小平房记录和见证着建设者们坚守的岁月和默默的奉献。
发电运行部修文电站主任贾志坚告诉记者:“代光祥拥有一双慧眼,他总能在那些被灰尘覆盖的旧文档中,发现被遗忘的‘宝藏’。”
在代光祥的收藏品中,依然保留着一本1978年刻蜡纸油印版水电机组《运行规程》。让人不禁想和现在的《运行规程》进行比较,看看这些年我国水电工业取得了哪些大的变化和进步。
贾志坚还告诉记者:“有一次,代光祥在同事打扫完宿舍准备扔掉的‘破烂’里,发现了许多退休员工留下的照片,代光祥觉得扔掉太可惜,就把那堆‘破烂’都要了过来,发现这些照片不仅有当年驻守电站员工的个人风采照,也有一些对企业来说弥足珍贵的场景照。”
代光祥补充说道:“这些照片是电站的记忆,也是我们一代代水电人的记忆,是最宝贵的财富。”
为此,代光祥将照片仔细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并努力寻找照片中的主人,试图将照片还给对方。当一张张老照片重新回到主人手中时,那份感动与温暖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让人动容。
遗憾的是,有一些人已经不在了,那些无法送达的照片终究成为了代光祥众多时光珍藏的一部分。后来,代光祥将留存的大部分照片提供给了红枫电厂文化陈列室,使它们真正融入了红枫电厂的历史长河中。
除了是历史的珍藏者,代光祥还是社区的桥梁守护者。在修文(三级)电站大坝上游500米处有一座吊桥,这座吊桥是两岸村民的重要通道。由于桥面铺的是木板,时间一长,桥面就出现了损坏,加上地方维护不力,造成桥面出现了大面积破损,最大的漏洞有一米多宽,冒险通过的村民无不胆战心惊。2013年,代光祥把这个情况反映见报后,很快就由当地政府介入修复了把桥面,大大方便了两岸村民的安全通行。再后来,修文县交通局在修建修文环城公路时,特意把原本准备在修文电站下游20公里修建的跨河大桥,改址修建在这座吊桥上游50米处,并取名“猫跳河大桥”。新的“猫跳河大桥”更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工作中的代光祥同样让人尊敬。2008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凝冻在贵州大地肆虐蔓延,一时间,道路封冻,举步难行。修文电站地处深山,电站生活区离大坝厂房有两公里,如何从生活区走到厂房,成为摆在电站当班人员眼前的燃眉之急。
有困难必须迎头上,没有办法也得想办法克服困难。时任运行值班主岗的代光祥带领班员,绑上防滑条,抓住沿着峡谷安装的护栏,一步一滑的在坡度接近45度的便道向山下挪动,最终有惊无险地滑到山脚。因为精神高度紧张,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他都没有察觉到。
那一次凝冻让贵州电网遭受到严重破坏,贵州电网大面积瓦解,小区域电网也岌岌可危,随时都有瘫痪的可能。地处深山的修文电站成了为数不多的电源点。为了保持小电网的运行,代光祥将调速器的自动调节设置为纯手动模式,披着军大衣站在调速器前,硬是将电网指标控制在最稳定的状态,为后期电网复电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代光祥,这位深山中的文化传承者,用他的坚守与热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守护、传承与希望的故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还将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与美好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那份来自深山的文化之光,永远照亮红枫电厂每一位员工的心灵。
代光祥今年56岁,喜欢摄影、写诗,也喜欢收集老照片和老物件,这些爱好使深山里的工作显得不再那么枯燥,闲暇时看看照片,能够让生活充满回甘。记者见到代光祥时,他正在整理企业宣传稿件。听说记者想要了解红枫电厂的历史,代光祥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从猫跳河名称的由来,到红枫电厂猫跳河梯级电站的建立,再到梯级6个电站风格迥异,在水电界拥有“水电坝型博物馆”的美誉……在代光祥的描述下,记者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胶片与油印并存的年代,四周墙壁上挂满了水电站的老照片,每一张都承载着他对过往的深情凝视。他的语言仿佛有一种魔力,每一个音节都记录着电站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的美丽瞬间。
在贵州公司相关人员陪同下,记者来到代光祥奋斗半生的修文电站,如今站在屋檐下,看着坚固的护栏与白色的外墙,仍然能感受到当年建设者们在这里奋斗的热闹场面。在60年的风雨中,小平房记录和见证着建设者们坚守的岁月和默默的奉献。
发电运行部修文电站主任贾志坚告诉记者:“代光祥拥有一双慧眼,他总能在那些被灰尘覆盖的旧文档中,发现被遗忘的‘宝藏’。”
在代光祥的收藏品中,依然保留着一本1978年刻蜡纸油印版水电机组《运行规程》。让人不禁想和现在的《运行规程》进行比较,看看这些年我国水电工业取得了哪些大的变化和进步。
贾志坚还告诉记者:“有一次,代光祥在同事打扫完宿舍准备扔掉的‘破烂’里,发现了许多退休员工留下的照片,代光祥觉得扔掉太可惜,就把那堆‘破烂’都要了过来,发现这些照片不仅有当年驻守电站员工的个人风采照,也有一些对企业来说弥足珍贵的场景照。”
代光祥补充说道:“这些照片是电站的记忆,也是我们一代代水电人的记忆,是最宝贵的财富。”
为此,代光祥将照片仔细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并努力寻找照片中的主人,试图将照片还给对方。当一张张老照片重新回到主人手中时,那份感动与温暖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让人动容。
遗憾的是,有一些人已经不在了,那些无法送达的照片终究成为了代光祥众多时光珍藏的一部分。后来,代光祥将留存的大部分照片提供给了红枫电厂文化陈列室,使它们真正融入了红枫电厂的历史长河中。
除了是历史的珍藏者,代光祥还是社区的桥梁守护者。在修文(三级)电站大坝上游500米处有一座吊桥,这座吊桥是两岸村民的重要通道。由于桥面铺的是木板,时间一长,桥面就出现了损坏,加上地方维护不力,造成桥面出现了大面积破损,最大的漏洞有一米多宽,冒险通过的村民无不胆战心惊。2013年,代光祥把这个情况反映见报后,很快就由当地政府介入修复了把桥面,大大方便了两岸村民的安全通行。再后来,修文县交通局在修建修文环城公路时,特意把原本准备在修文电站下游20公里修建的跨河大桥,改址修建在这座吊桥上游50米处,并取名“猫跳河大桥”。新的“猫跳河大桥”更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工作中的代光祥同样让人尊敬。2008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凝冻在贵州大地肆虐蔓延,一时间,道路封冻,举步难行。修文电站地处深山,电站生活区离大坝厂房有两公里,如何从生活区走到厂房,成为摆在电站当班人员眼前的燃眉之急。
有困难必须迎头上,没有办法也得想办法克服困难。时任运行值班主岗的代光祥带领班员,绑上防滑条,抓住沿着峡谷安装的护栏,一步一滑的在坡度接近45度的便道向山下挪动,最终有惊无险地滑到山脚。因为精神高度紧张,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他都没有察觉到。
那一次凝冻让贵州电网遭受到严重破坏,贵州电网大面积瓦解,小区域电网也岌岌可危,随时都有瘫痪的可能。地处深山的修文电站成了为数不多的电源点。为了保持小电网的运行,代光祥将调速器的自动调节设置为纯手动模式,披着军大衣站在调速器前,硬是将电网指标控制在最稳定的状态,为后期电网复电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代光祥,这位深山中的文化传承者,用他的坚守与热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守护、传承与希望的故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还将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与美好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那份来自深山的文化之光,永远照亮红枫电厂每一位员工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