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甘肃公司:驭风而上逐光向前
本报通讯员 马 绚 李扬丛
2024年07月05日
字数:2955
版次:02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甘肃公司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攻坚克难加快推进传统火电企业向新能源转型发展,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加速向“风光无限”高质量发展路迈进。
  追风逐日 迈上转型发展新征程
  盛夏,太阳炙烤着大地,在酒泉风电场辽阔的戈壁上,一排排风机整齐列阵,迎风旋转,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起层层涟漪,昔日连绵不绝的戈壁沙漠早已变身“蓝色海洋”。
  酒泉风电场是甘肃公司转型发展的“摇篮”。2014年,一直以火电立足的甘肃公司正式踏足新能源领域,建成首个新能源项目——酒泉风电项目,为全方位推动转型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20年,随着煤电区域整合政策的落地,赖以发展的煤电资源全面移交,倒逼出一条传统火电企业向清洁能源发展的转型之路。自此,甘肃公司观念破冰、发展重塑,依托甘肃省丰富的风光资源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走上一条“追风逐日”的转型发展之路。
  踏上新风口,竞速新赛道。虽然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但甘肃公司干部职工一个目标、一个声音、一个步调,扎根荒漠,接续奋斗,在全力“赶考”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个个步履铿锵的坚实足印,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答卷”:装机容量快速翻两番,经营业绩由负到正,项目建设突飞猛进,职工干劲势如破竹。
  亮眼的成绩,是喜人的答卷,更是前行的信心,凝聚着公司不断攀登、主动求变的创新探索。
  公司主动审视市场,统一思想,谋篇布局,积极融入甘肃省及各地市县发展规划,加强沟通协调,主动争取资源和市场。经过3年的跨越式发展,产业已覆盖甘南、酒泉、白银、临夏、武威等多个市州,涉及“光伏+生态治理”、分布式光伏、风光储一体化、牧光互补、抽水蓄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制氢产业、共享储能、智慧城市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研究开发。
  如今的甘肃公司,已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定步伐,企业发展的思路更清、方向更明、信心更足,职工的干劲也更大,正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精神,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奋力建设“有地位有形象的区域一流能源公司”。
  巴丹吉林沙漠大基地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复的4个新能源基地项目之一,对于甘肃省加快能源资源优势转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由甘肃公司牵头推进,规划配套调峰煤电400万千瓦、新能源1100万千瓦、光热50万千瓦、电化学储能165万千瓦4小时。
  公司紧抓发展机遇,全体干部职工提振精神、压实责任,在人才极为匮乏的情况下,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加大与省发改委、电网公司、电规总院、受端企业等的联系协调,紧盯基地电源方案上报、评审及批复进度。截至目前,已完成线路送出(陇电入川)纳规、大基地套煤电项目选址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评审工作,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各项前期工作落实落地。
  数智赋能  打造提质增效新引擎
  当前,随着国家新能源板块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内市场呈现一片蓝海之态,甘肃公司深刻洞察到技术创新、智能创造的重要性,主动融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积极打造智慧化光伏电站。
  针对光伏场区面积大、光伏组件多的特点,大力开发光伏项目智能感知系统。在光伏电站投入使用具有定点巡航、图像识别、红外热成像分析技术等“十八般武艺”的智能巡检无人机,一边进行远程巡检,一边将采集数据、缺陷及异常情况实时上传,实现巡检无人化、智能化。
  酒泉风电场是甘肃公司首家无人机精准巡检试点单位。为了让无人机沿着最高效的路线巡检,让数据传导更精准,一批入职才两三年的小伙子们夜以继日地测试、研究,通过风机最优功率曲线优化系统分析风机的运行情况和性能,建立起风机经济运行管控模型,形成了一套成熟应用的无人化、自动化光伏电站运维体系,开创了甘肃公司在无人智能巡检领域的先河。
  针对场地偏远辽阔的实际,他们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推动新能源场站向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数字化运维模式转变。
  在场站“风光无限创新工作室”、QC小组等技术攻关团队的带领下,瓜州光伏箱逆变一体机散热系统技改、风机齿轮箱润滑油系统改造、风机变桨超级电容改造、风机变桨电容远程测试、风机振动监测接入项目等一系列创新成果涌现,极大提高了企业智能化发展水平。
  在永靖山地光伏项目现场,连绵的群山,数以万计的光伏板,靠传统的人工维护根本不可能,智能导航定位运维辅助系统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系统通过状态监测及大数据分析,了解光伏板的健康状态,并生成“体检报告”,将故障信息告警发送到检修人员手机上,检修人员可根据信息指示快速精准地到达故障所处区域,切实降低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和区域管理成本。
  “像这样一座占地上千亩的山地光伏,如果光靠人工,即使用再多的人,撒到漫山遍野也肯定忙不过来,我们将不断深化智慧运营体系,持续优化信息化、智能化运维管理模式。”永靖项目场场长李航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感叹着先进技术带来的便捷。
  公司着眼巡检无人化、值守少人化、监控远程化、运维智慧化、管理数字化,加快推进“一区域一集控”、变电站和场站生产设施无人巡检、风光储智慧运维、复杂地形光伏组建无人机清扫、班组智能管理等重点项目。同时,编制发布《甘肃公司数智化建设规划》《甘肃公司新能源智慧场站建设标准典型接入导则》,按计划推进甘肃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重点项目实施,已建成北斗三号短报文系统、生产运营集中控制中心临时接入点项目等,加快推进酒泉风场无人机智慧管控平台研发与应用系统、巴丹吉林火电厂5G+智慧电厂网络、达拉河(尼傲峡)水电基于工业互联网云上水电平台建设等项目,持续提高智能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逐绿而行 发展与环保共生共赢
  建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走进民勤九墩滩光伏治沙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基地核心试验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区域生态恢复与电力供应多元化产业的“实验田”。
  该项目是甘肃公司与兰州大学生态学院联合,在极端温差达70摄氏度、蒸发量是降水量近30倍的沙漠地区探索的一项光伏治沙修复技术。通过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工程措施,突破“风”“干”“贫”的环境限制,构建效果显著、成本可控、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光伏治沙生态修复模式。目前,研究团队已完成具有极强抗旱能力的六倍体唐古特白刺的移植,为甘肃公司新能源治沙融合发展画出路线图。
  民勤200万千瓦“立体生态+光伏治沙+科研文旅”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示范项目已通过武威市政府评审,被列入武威市重点示范项目清单,正继续加速推进项目列入甘肃省沙漠治沙示范项目清单。而且,光伏组件本身就具有挡风防风的作用,能有效阻止风沙移动。成片的光伏组件,犹如防风铠甲,对于治理扬尘、固沙防风具有积极作用。
  针对靖远风电、永靖光伏场站地处黄土高原山区,水土保持要求高、雨季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公司在严格监测生态环保问题的同时,出资对周边道路进行硬化和修复,种植耐旱植物,促进自然环境恢复。加强与高耗能企业、工业园区合作,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围绕低碳零碳城市建设,推动“新能源+”,着力在农光互补、牧光互补上下功夫,打造多能互补的现代能源基地。此外,该公司还紧盯政策动向,创新发展路径,在新能源供热、光伏治沙规模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氢+氨等多元化发展上下功夫、求突破。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甘肃公司行将必至、做则必成。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