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绿电之星”
2024年07月03日
字数:3340
版次:03

尹建政为技术人员讲解玛尔挡750千伏云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本报记者 杨田利 摄

尹建政在工作现场排除电气故障。本报通讯员 张海轩 摄

尹建政检查厂用电系统保护装置参数。本报记者 杨田利 摄

尹建政与厂商技术人员安装调试玛尔挡水电站5号机组。本报记者 杨田利 摄
从懵懂到熟悉,从青涩生疏到干练老成,从白白净净的帅小伙,再到“高原红”的民族青年……这是尹建政一路摸爬滚打的痕迹,也是他不断成长的见证,更是他扎根在青藏高原海拔3300米处,参与建设国家重点能源项目、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水电站的真实写照。作为青海玛尔挡公司果洛新能源副站长,尹建政先后参与建设赞麦光伏电站带电投运、750千伏云杉变电站升压投运、玛尔挡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等重大工程项目,曾获2023年度国家能源集团技术能手、青海省第十九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2023年青海省光伏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玛尔挡公司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敢闯——用探索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2022年3月,尹建政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青海公司内部招聘,从天府之国的大美成都,来到了海拔3300米处的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开启了他在雪域高原的奋斗之旅。因有着出色的专业技术,尹建政被公司委派全程参与建设位于海拔4100米处的赞麦光伏电站果洛州玛沁县大武乡300MWp光伏发电一期工程和3000MW“光牧储”多能互补综合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5月27日开工建设。
刚接到任务的尹建政还是有所顾虑的,自己虽然从事水电工作十余年,但是新能源光伏建设还是第一次。面对2022年疫情肆虐,大宗物资受限,现场专业技术人员少等多重困难,能否在当年9月30日完成升压站倒送电和12月份并网发电,尹建政略显忐忑不安。可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没有一蹴而就的。在3000MW“光牧储”多能互补综合一体化项目中,尹建政主要负责光伏升压站设备安装、调试、保护等运维核心技术工作。其中,土建与电气设备安装时的交叉作业,是项目建设的难点,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电源线路破损、设备损坏、人员触电等事故。
尹建政昼夜不息地伏在案桌前做事故风险预想分析,极尽可能地找到事故最小频发点,做到最大限度地“无漏”保护安全措施。他多次在现场协调会、进度分析会中逐条逐项分析细节,提出自己的可行性意见并出具相应报告。他高度重视施工人员安全,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白天盯工地、晚上忙协调,从生产准备到设备调试,尹建政仅带领5名新入职大学生,精钻细研,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2022年12月18日,赞麦光伏电站按计划全容量成功并网发电;2023年4月11日,赞麦光伏电站顺利通过青海公司生产准备验收。
敢拼——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
“把工作做得更好”一直是尹建政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原则。由于有着赞麦光伏电站顺利并网发电的经验,2023年5月,他再次被公司委派全程参与建设国内海拔3000米以上规模最大的智能750千伏云杉变电站投运工作。
七八月的高原正逢盛夏,在玛尔挡750千伏升压变电站调试现场,强烈的紫外线肆无忌惮地穿刺着尹建政与工友的肌肤。紧张繁忙的工作基地,尹建政带领工友不停地穿梭在设备之间认真调试,他们头顶火辣辣的烈日,手攥工程图纸,眼睛里迸发出灼热的热情之光。
图纸里有设备,设备里有图纸。按照操作指令,尹建政带领17名新入职大学生全神贯注,精细化作业,没有出现一点误差和纰漏。为防止重复作业,他们每个人都在二次屏柜上秉持着“排雷”的精神,聚精会神、精准核查。而这样的精细作业,他们坚持了140多天,直到玛尔挡750千伏云杉变电站所有设备的静态调试满足全部验收条件。
在继电器室内,尹建政操作着一台调试笔记本,手边是一大杯烧不开的温茶,一摞二次回路图,面前是一排排二次保护屏柜。他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茶还是那杯茶,审阅的图纸却越来越多。他废寝忘食,如果不是工友提醒,他根本不记得吃饭和休息。尹建政对电气工作的酷爱到了痴狂的地步,他的乐趣就是不厌其烦地在电气二次元件中,找到各种电气节点的连接,在二次回路接通与断开的瞬间,感受电流电压通过的稳定脉冲,如同感受自己脉搏与心跳的激情起伏。他的执着、敬业、担当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新入职的大学生,也在电力作业的岗位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玛尔挡750千伏云杉变电站的施工难度完全不同于平原地区,5月的天空还飘着肆虐的雪花。那段日子,扑面而来的风又硬又冷,不仅考验着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对建设者也是一种心智上的挑战。当高海拔与严寒影响设备的参数,让替代人工的智能技术无法施展时,就意味着建设者要接受不可估量的严峻考验。
尹建政不惧怕这些,用他的坚韧,坚定地与高原高寒高反抗争着。白天,他与工友扎根项目施工现场,对照施工图纸比对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实时调整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巡视检查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进度,指导现场工作人员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晚上,他回到宿舍,继续拿起各类电气设备专业技术理论书籍学习。高原高寒高反都没有侵扰他的“空隙”,他也没有时间去照顾高原高寒高反的“情绪”。尹建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越学习越知道自己的不足,越学习越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只有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发现问题、找到问题,才能大胆地去创新、去突破。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和实践标准,专业地去提高项目施工质量。
“孜孜求学”是电力行业的本色,“稳操实干”是电力人的卓绝风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尹建政等电力人的不懈奋斗,2023年9月15日,玛尔挡水电站750千伏云杉变电站较合同工期提前15天实现设备带电安全稳定投运,为玛尔挡水电站在2024年4月1日实现首台机组发电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这一消息也随之在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各大媒体相继报道,看着一篇篇报道,尹建政嘴角露出了稳操胜券的笑容,一切都是意料中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敢担——用实干擦亮先锋底色
目前,青海公司已进入发展、生产并重期,可控电力装机逐年攀升。随着发展战略落地,公司电力业态将主要以水电、新能源为主,这就需要一批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支撑。为满足公司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匮乏现状,利用好玛尔挡水电设备安装调试实践基地,更好更快实现未来“无人值班、基地运维、远方集控”生产管控模式,尹建政又多了一个身份——接机发电培训负责人,全面负责青海公司水电板块生产运维人员的培训工作。
这对于尹建政来说是最开心的工作了,自己从事十余年水电专业,这点底气还是十足的。他说,作为一名水电人,能亲自参与并见证新电站接机发电工作是至高无上的使命与荣誉,他要把这份光荣分享给大家、传递给大家。他说,这是水电人共同的财富,应该共同拥有。
尹建政把生硬枯燥的理论教学课堂搬到了生产作业现场,让运维培训人员身临其境参与机电设备安装、电气设备调试等,其目的就是让运维人员做到理论与实践同期同步、知行合一,在大脑中构建一个“三维水电站”模拟图像,准确掌握水电站真实的运行原理过程。
尹建政有着丰富的专业电工技术理论知识和经验,他充分利用玛尔挡水电站未投运前,其水电设备安装调试正在进行的“黄金期”,加强培训人员对设备原理、生产运维的学习理解,更好更快融入“无人值班、基地运维、远方集控”生产管控模式。他按照水轮发电机组专业特点,把不同专业的人员划分成综合自动化、保护、调速励磁、一次、机械5个小组,然后指定专业负责人和小组长有序管理。针对玛尔挡目前正在施工作业的特殊便捷条件,他协调玛尔挡参建单位水电七局施工调试班组,并联系设备厂家、设计院专家等走进培训课堂,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讲师授课。此外,他积极组织内部讲师收集整理水电厂基础理论、水电厂生产运行以及玛尔挡水电站培训教材51套,分发到每一个培训人员手里,达到理论与实践工作深度融合。
尹建政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发扬“传帮带”作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知识倾囊相授。仅1年的时间,他所带领的新入职大学生先后荣获青海省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和青海公司技术大比武一等奖和二等奖多个名次,牵头编制的《玛尔挡公司生产准备大纲》在玛尔挡水电站得到充分应用,2022年至今累计培训学员上岗76人,并取得相应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尹建政凭着对工作的执着专注,以勤于思考、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为扎根在雪域高原的有志青年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他激励自己,也鼓舞着全公司的年轻人。
他敢想、敢干、肯吃苦的奉献精神,在自我超越的路上也将永不停歇,成就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