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庄煤业:向绿向质向新
2024年07月03日
字数:2502
版次:02
盛夏,一场大雨过后,令人向往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碧空如洗,草木繁茂,目光所及皆是美景。走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的平庄煤业锡林河公司,万里无云的蓝天下,干净整洁的矿区、竞相绽放的野花、绿意盎然的草坪,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绿画卷,让人心情豁然开朗。
近年来,平庄煤业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双碳”目标,坚持向绿、向质、向新而行,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提档升级,成功探索出一条更加安全、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擦亮了企业绿色发展底色。
向绿而行厚植生态底色
进入锡林河公司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矿矿区,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远处排土场的草坪上一串串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美丽的光晕,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花园之中。这幅矿区美景,只是平庄煤业多年来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一个缩影。
如今,矿山变绿成为矿山发展的主旋律。平庄煤业坚持把绿色矿山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兼顾当前、近期、中远期工作,按照“一矿一策、一矿一案”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绿色矿山建设设计方案,按照“重整、再造、提升”总体思路,将绿色发展理念践行到矿山开发利用和保护各环节、全过程,在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六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企业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发展。
平庄煤业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开展矿区环境治理及复垦绿化。露天矿14座排土场通过削坡整形、土壤改良、植物筛选、乔灌草搭配种植等措施,完成复垦绿化面积4267公顷,绿化率达97%以上,矿区实现“融于环境、优于周边”。井工矿累计治理范围478公顷,矸石山全部移除绿化,塌陷区治理100%。截至目前,9个生产矿井已全部达到内蒙古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2家煤矿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2家煤矿纳入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名录,5家煤矿获得国家市场监管、认监委绿色矿山建设水平等级AAAAA级认证。
向质而行加快示范创建
平庄煤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展现新作为。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集团公司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平庄煤业聚焦绿色矿山标杆示范创建,按照“整体规划、效果提升、标杆创建”的思路,在锡林河公司东排土场、白音华公司南排土场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排土场生态重构研究,对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应用,着力打造园林式绿化。同时,探索以树养草、乔灌草结合的排土场生态重构模式,在锡林河公司北排土场利用科研手段对植物进行筛选和配置研究,优选出适合本地区排土场生长、生命力强、不易退化的植物种群,治理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有力推动了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对当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起到了积极作用,该项目在内蒙古地区形成了可复制的属地典型矿区绿色智能生态修复样板示范区和技术标准。在蒙东矿业积极引进专业科研队伍,按照“分区分类、集中设计、集成示范、效果检验”的思路,集成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绿化生态示范项目,形成有景观防护林、防洪蓄水灌溉系统、土壤快速熟化、开发利用固体废物资源的循环产业模式,打造了具有锡盟特色的生态景观。
“建设绿色矿山、筑梦天边草原”十二个红色大字矗立在矿区排土场的绿草丛中,时刻彰显着平庄煤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绿色矿山建设、智能化建设三个方面,把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打造成锡盟地区标杆示范型露天煤矿,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平庄煤业副总工程师滕庆山信心十足地说。
向新而行构建和美生态画卷
今年以来,平庄煤业坚持“以煤为基、改革赋能、延链补链、协同发展”的发展方向,围绕“双碳”目标任务,积极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探索“光伏+土地综合治理”新模式,推动煤炭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和资源多能互补,逐步构建多元化的产业格局,以新质生产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3月4日,平庄煤业锡林河公司与内蒙古蒙西公司合作开发的12兆瓦光伏项目,取得内蒙古公司立项批复,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该项目利用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矿北排土场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12兆瓦,占地总面积约350亩,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输送绿电2027.2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182.24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24吨、氮氧化合物排放量3.62吨。项目所发电量由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矿就地消纳,可实现煤矿电价下浮10%以上,预计每年节约自用电成本600多万元。
一直以来,平庄煤业始终将“低碳”理念践行到企业发展全过程,持续加大生态环保资金投入,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和节能降耗,增强生态治理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十三五”期间,公司加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以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力度。通过除尘脱硫系统提标改造,移交地方政府、实施集中供热、改用清洁能源等措施,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通过新增矿井(坑)水治理能力、建设危废暂存库和对矸石山治理以及生活污水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矿区周边环境的扰动。
“十四五”期间,公司积极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实施了4个井工矿以及白音华公司和锡林河公司露天贮煤场封闭工程,实现了卸、储、运、装封闭进行,防止厂区煤尘污染;实施白音华公司、老公营子矿和六家矿矿井(坑)水处理站提标改造项目,实现了矿井水“零排放”;实施元露天矿、蒙东矿业和六家矿等采暖热源替代改造项目,引进空气源热泵+太阳能设备和燃气蒸汽锅炉替代传统燃煤锅炉,更加低碳节能环保。
“采煤不见煤、出煤不见尘、用水不排水”,这些过去煤炭企业无法想象的场景,如今在平庄煤业变成了现实。
一项项节能降耗举措,汇聚起低碳发展的蓬勃力量,在平庄煤业塞外煤城铺展开来。一幅幅壮美的生态画卷,诠释着这个具有65年悠久历史的煤炭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完美蜕变。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未来,平庄煤业将坚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档升级,以绿为笔,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矿区美好生态新画卷,为筑牢我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平煤力量。
近年来,平庄煤业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双碳”目标,坚持向绿、向质、向新而行,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提档升级,成功探索出一条更加安全、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擦亮了企业绿色发展底色。
向绿而行厚植生态底色
进入锡林河公司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矿矿区,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远处排土场的草坪上一串串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美丽的光晕,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花园之中。这幅矿区美景,只是平庄煤业多年来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一个缩影。
如今,矿山变绿成为矿山发展的主旋律。平庄煤业坚持把绿色矿山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兼顾当前、近期、中远期工作,按照“一矿一策、一矿一案”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绿色矿山建设设计方案,按照“重整、再造、提升”总体思路,将绿色发展理念践行到矿山开发利用和保护各环节、全过程,在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六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企业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发展。
平庄煤业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开展矿区环境治理及复垦绿化。露天矿14座排土场通过削坡整形、土壤改良、植物筛选、乔灌草搭配种植等措施,完成复垦绿化面积4267公顷,绿化率达97%以上,矿区实现“融于环境、优于周边”。井工矿累计治理范围478公顷,矸石山全部移除绿化,塌陷区治理100%。截至目前,9个生产矿井已全部达到内蒙古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2家煤矿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2家煤矿纳入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名录,5家煤矿获得国家市场监管、认监委绿色矿山建设水平等级AAAAA级认证。
向质而行加快示范创建
平庄煤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展现新作为。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集团公司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平庄煤业聚焦绿色矿山标杆示范创建,按照“整体规划、效果提升、标杆创建”的思路,在锡林河公司东排土场、白音华公司南排土场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排土场生态重构研究,对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应用,着力打造园林式绿化。同时,探索以树养草、乔灌草结合的排土场生态重构模式,在锡林河公司北排土场利用科研手段对植物进行筛选和配置研究,优选出适合本地区排土场生长、生命力强、不易退化的植物种群,治理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有力推动了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对当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起到了积极作用,该项目在内蒙古地区形成了可复制的属地典型矿区绿色智能生态修复样板示范区和技术标准。在蒙东矿业积极引进专业科研队伍,按照“分区分类、集中设计、集成示范、效果检验”的思路,集成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绿化生态示范项目,形成有景观防护林、防洪蓄水灌溉系统、土壤快速熟化、开发利用固体废物资源的循环产业模式,打造了具有锡盟特色的生态景观。
“建设绿色矿山、筑梦天边草原”十二个红色大字矗立在矿区排土场的绿草丛中,时刻彰显着平庄煤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绿色矿山建设、智能化建设三个方面,把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打造成锡盟地区标杆示范型露天煤矿,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平庄煤业副总工程师滕庆山信心十足地说。
向新而行构建和美生态画卷
今年以来,平庄煤业坚持“以煤为基、改革赋能、延链补链、协同发展”的发展方向,围绕“双碳”目标任务,积极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探索“光伏+土地综合治理”新模式,推动煤炭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和资源多能互补,逐步构建多元化的产业格局,以新质生产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3月4日,平庄煤业锡林河公司与内蒙古蒙西公司合作开发的12兆瓦光伏项目,取得内蒙古公司立项批复,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该项目利用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矿北排土场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12兆瓦,占地总面积约350亩,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输送绿电2027.2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182.24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24吨、氮氧化合物排放量3.62吨。项目所发电量由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矿就地消纳,可实现煤矿电价下浮10%以上,预计每年节约自用电成本600多万元。
一直以来,平庄煤业始终将“低碳”理念践行到企业发展全过程,持续加大生态环保资金投入,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和节能降耗,增强生态治理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十三五”期间,公司加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以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力度。通过除尘脱硫系统提标改造,移交地方政府、实施集中供热、改用清洁能源等措施,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通过新增矿井(坑)水治理能力、建设危废暂存库和对矸石山治理以及生活污水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矿区周边环境的扰动。
“十四五”期间,公司积极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实施了4个井工矿以及白音华公司和锡林河公司露天贮煤场封闭工程,实现了卸、储、运、装封闭进行,防止厂区煤尘污染;实施白音华公司、老公营子矿和六家矿矿井(坑)水处理站提标改造项目,实现了矿井水“零排放”;实施元露天矿、蒙东矿业和六家矿等采暖热源替代改造项目,引进空气源热泵+太阳能设备和燃气蒸汽锅炉替代传统燃煤锅炉,更加低碳节能环保。
“采煤不见煤、出煤不见尘、用水不排水”,这些过去煤炭企业无法想象的场景,如今在平庄煤业变成了现实。
一项项节能降耗举措,汇聚起低碳发展的蓬勃力量,在平庄煤业塞外煤城铺展开来。一幅幅壮美的生态画卷,诠释着这个具有65年悠久历史的煤炭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完美蜕变。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未来,平庄煤业将坚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档升级,以绿为笔,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矿区美好生态新画卷,为筑牢我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平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