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
2024年07月02日
字数:1863
版次:03
荆州电厂固废物实现资源化利用
本报讯(通讯员 刘 凡)为助力集团公司“无废企业”创建工作落地见效,湖北公司荆州电厂充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危废处置能力。截至6月25日,顺利完成97.98吨废旧脱硝催化剂的处置工作,积极推进无废企业建设。
该厂在转移前认真核实处置协议、转移批复、运输应急预案及相关资质材料,确保固废综合利用、危废利用处置等符合法律法规和外部监管要求。处置过程中,严格遵循危废管理制度要求,实行“一车一联单”管理,严格把控催化剂装车覆盖工作,实行从贮存到转移再到最终处置的全程跟踪,确保危废处置零风险、零污染、零违规。同时,进一步强化源头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燃煤电厂固体废物治理和利用,已累计销售灰渣21.05万吨、石膏3.36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率达到100%,有效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为推进无废企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台山电厂燃煤供应管理有序充足
本报讯(通讯员 陈俊全)今年以来,广东台山电厂狠抓电量营销和长协煤计划落实工作,精准研判燃煤库存和供应规律,充分发挥集团煤电路港航一体化优势,科学安排煤炭储存,确保燃煤库存持续提升。截至6月23日,该厂年累计燃煤接卸量达502.9万吨,突破500万吨大关,有效保障迎峰度夏期间发电机组“口粮”充足。
该厂强化燃煤接卸过程管控,根据不同煤种“量体裁衣”,科学制定“一船一策”快速卸煤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合理调配接卸人员,采取不停机方式进行交接班,全力以赴提升卸煤效率,全面压缩船舶在港停留时间;严格执行煤场标准化管理办法,按照“分堆存放、烧旧存新”原则合理堆取存燃煤,动态管理煤场存煤情况,发挥数字化煤场协同作用,对煤堆存放时间、煤种、数量、分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加快煤场周转,及时清空场地,保障码头卸煤连续稳定;加强燃煤接卸设备的巡视检查,安排人员24小时现场值守,及时发现卸煤设备缺陷隐患,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清单化”管理,列入缺陷隐患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全面提高消缺效率和质量,提升设备健康水平,保证输煤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全力保障燃煤接卸工作顺利进行。
锦界公司“三同”对标领跑区域第一
本报讯(通讯员 罗 剑)截至6月21日,国电电力锦界公司年累计发电量93.54亿千瓦时,折合机组年利用小时数为2514.59小时,以超区域“三同”对标机组平均值205.94小时的成绩排名第一,为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该公司咬定提质增效经营目标,牢牢树立“电量为王”理念,全面推进抢发电量各项措施;与电力调度中心保持良好沟通,加强公司各部门协同,对外锚定电量营销目标、对内实施机组压红线运行,充分发挥生产运营一体化优势;通过建立“三同”对标体系,深入挖掘机组潜力,在不断提升发电利用小时数的同时寻求锅炉燃烧稳定、达标排放、机组带负荷能力,全力以赴提升机组发电量。
此外,公司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做好安全风险防范,高温天气加大重点区域、重要辅机巡检频次,加强设备精密点巡检力度,提升重大操作监护等级,常态化开展防汛防灾知识技能培训和实战应急演练,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和意识;扎实开展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充分利用机组检修时机,对机组主辅设备进行维护、升级改造,着力解决设备安全隐患及影响机组经济运行的缺陷和问题,努力提高设备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为增发、抢发电量提供良好的设备保障,确保关键时刻发得出、顶得上、稳得住;筑牢煤炭供应防线,把好迎峰度夏机组“口粮”关,同时加强对输煤系统各位置积煤情况的检查,杜绝因高温导致积煤自燃情况的发生,为机组“火力全开”抢发、稳发电量提供“口粮”保障。
王曲公司临猗光伏项目负荷再创新高
本报讯(通讯员 孙振江)6月21日,山西王曲公司临猗光伏项目集电线路有功功率达到了4.84MW,为年内光伏最大出力,发电负荷率高达92.54%,成功刷新了年内最高纪录。
该光伏项目长期以来坚持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维护周期等进行了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注重职工培训和考核,通过提升职工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确保了电站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在日常运营中,光伏项目坚持定期对电站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电站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应用和运营策略,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日益复杂的运营环境。在调度管理方面,光伏项目进行了优化升级,根据天气情况和电力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光伏板的倾斜角度和朝向,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提高发电效率,加强对电力输出的监测和控制,提升电站运行效率,确保电力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