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新疆公司:同风展翅扶摇起
本报特约记者 王小燕
2024年06月26日
字数:2913
版次:02
  能源是经济的血脉与动力。为了确保能源安全,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遵循,开启了我国能源事业奋力变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新疆,能源富集,潜力无限。十年来,作为国家“三基地一通道”战略的重要能源供应企业和自治区煤炭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新疆公司乘着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东风,在探索中实践、在变革中前进、在发展中壮大,书写出企业发展不同凡响的一章,勾勒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改革让保供底色更重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十年前,正值中国煤炭市场的“寒冬”时节。荒凉的戈壁滩上,年产量600万吨的红沙泉煤矿地面洗选系统寂静无声,由于市场低迷,煤炭长期积压,经常发热冒烟,人员疲于覆盖灭火……乌市北郊的乌东煤矿刚刚完成三矿合一联合改造,系统复杂、设备老旧、安全基础薄弱、运行效率低下……企业连年亏损,发展步履维艰,员工士气低落,是新疆公司当时的现状。
  “窘”境下,能源安全新战略给新疆公司带来了久违的清朗。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疆公司迎难而上,提出“安全发展、强化销售、提升效益、团队建设、幸福员工、绿色能源”二十四字工作方针。
  巨大的压力激发出超常动力,严峻的挑战凝聚起广泛共识。宁可降薪减资,也要逆境图存。新疆能源人拿出非凡的定力和滚石上山的勇气,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在这条治亏减亏的长征路上,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数年的坚持不懈,砥砺前行,终于迎来曙光微露。2017年,新疆公司实现盈利0.5亿元,一举甩掉了亏损企业的“帽子”,首次进入集团经营考核A级行列。
  就在新疆能源人埋头苦干,并迫切地想突破、想提升的时候,改革重组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2019年11月28日,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由原国电电力新疆公司与原神华新疆能源公司整合而生,继而拉开了光荣与梦想的大幕。
  肩负能源变革的使命,新疆公司讲政治、顾大局,在整合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煤为龙头、以电为主打、以运输为延伸、以化工为递延的综合能源企业,构建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2020年,在新疆公司重组整合一周年之际,实现煤炭产量4779万吨,煤炭销量4925万吨,发电量227.12亿千瓦时,实现了“1+1>2”的整合成效,铺就了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国企改革发展之路。
  融合让能源结构更绿
  全力夯实“稳”的基础,持续增强“进”的势头,新疆公司持续发力。
  重组后的新疆公司加大煤电统一调度、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力度,煤炭板块形成以露天为重心的发展新优势,电力板块形成了以水电、新能源引领绿色发展的新态势,运输板块实现由点到面的发展新布局,各个板块企业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协同发展。
  扩能改造与新建煤矿等一套“组合拳”打出煤炭主业的龙腾气势。新疆公司以自治区加快“八大产业集群”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露天矿基地式开发,煤炭产能核增至1.069亿吨,煤炭实际产量自2020年以每年千万吨级的速度递增。
  借助区域一体化营销战略,电力和煤炭两大业务板块优势互补,绿色转型蹄疾步稳,清洁能源产业直指基地化、一体化、多元化开发。
  2022开年就是开工,总投资106亿元的20项重点工程的“重磅大戏”提上日程。
  开都河畔,水电建设者们正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建设清洁能源基地。自治区重点工程项目霍尔古吐水电站项目和全国首个和静抽蓄电站和开都河滚哈布奇勒水电站一体化工程梯次推进。
  古尔班通古特北部沙漠,以“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整体规划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源网荷储一体化”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与在建的源网荷储一体化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形成齐头并进之势。
  煤炭产量增至9560万吨,发电量突破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市场化交易电量、成交电价量价齐增,公司产业100%绿电消费……是新疆公司2023年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也意味着绿色转型发展迈进新阶段。
  创新让供应韧性更强
  “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紧跟能源安全新战略,新疆公司扣紧时代脉搏,通过科技创新,打造“硬核”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
  井然有序的生产工作面,机声轰隆,不见工人的身影,滚滚的煤流顺着皮带直接进入储煤仓;40秒货车完成过磅,50秒左右装完64吨的专列车厢;高山峡谷间的坝区电站,“千里眼”和“顺风耳”智能观测、准确预报;场站安全监测、无人值守……这是新疆公司乌东煤矿和吉林台水电站的真实场景。
  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下,新疆公司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乌东煤矿率先建成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吉林台公司被评为“智慧发电企业示范建设”高级智能电站(五星),开都河公司入选集团第二批智慧发电示范建设单位,走出了一条节能环保、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建设之路。
  与此同时,运输产业多点布局积极推进。作为“疆煤外运”重要扩能工程,全长55.6公里的将黑线新建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加紧建设,准东戈壁滩上,铁轨犹如长龙般不断延伸。“项目建成后,可与将淖铁路无缝衔接,较以前外运路线减少300公里运距,运输能力增长7.5倍,极大满足煤炭外运需求。”新疆天山铁道公司技术负责人说。
  为了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新疆公司积极探索多方式多渠道煤炭运输模式,参控股铁路400.7公里,建成胶带输煤廊道27.6公里。目前,国家级首例黑山空轨项目进入试验段筹建,疏运端安北煤炭储运基地项目建设“提档加速”,疆煤外运重载铁路通道建设“步伐有力”,将极大疏解产能运能矛盾,有效服务能源保供大局。
  协同让发展后劲更足
  围绕“双碳”发展目标,新疆公司稳步向亿吨级煤炭基地迈进,绿色矿山建成率达100%,5个煤矿被列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保供区域覆盖10多个省区40余家客户,出区量占全疆出区的15%,实现了“稳固西北、兼顾西南、辐射华中”的煤炭供应网络新布局。
  同时,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开都河、伊犁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和甘泉堡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谋划准东、巴州、吐鲁番等“水光储蓄”多能互补基地新布局。
  “2023年,新疆公司水电及新能源项目年度核准备案总规模突破350万千瓦,新增新能源装机突破275万千瓦,完成首个光伏制氢项目核准备案,启动了哈萨克斯坦风电项目及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能源项目投资机会研究,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新疆公司规划发展部负责人刘长江说,“‘十四五’以来,新疆公司累计获取水电及新能源资源历史性突破1000万千瓦,2023年新能源获取、开工、投产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新疆公司新的使命和职责,就是把新疆区域打造成资源接续保证区、一体化发展模式孪生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行区、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区,打造成巩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新支点、促进能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平台、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前沿、践行国家‘双碳’目标的新战场、支撑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地。”提起发展规划,刘长江回答道。
  由“煤炭”单一商品供应商转变为“煤电运化”综合一体供应商;由单一的客户体系,逐步发展成为战略、重点、市场等多元化客户体系,从“年产2000万吨的亏损企业”到“煤炭亿吨级、清洁能源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企业”……十年发展,数据的背后,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跃。
  更新起点,更新高度,更新境界。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之路,还有新时代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这篇大文章可做。践行“非我不可”的担当,深耕“非常必要”的领域,新疆公司胸怀理想、志存高远……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