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髓”爱而动 点亮生命之光
2024年06月14日
字数:3795
版次:03

本报通讯员 孟 晨 吴竑旭


  该公司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登记个人信息。


  该公司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部分志愿者合影。


  图为谏壁公司7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左至右依次为刘吉明、杨歉、潘文忠、王竞辉、汪洋、杨立、蔡遥东)。

  4月27日,在“点燃生命的希望”第22届镇江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集中行动中,江苏谏壁公司4名职工加入中华骨髓库,为“大爱之城”注入谏电温度,持续书写小城大爱荣光。目前,该公司已有250余名职工加入中华骨髓库。
  被称为“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是白血病患者生存的唯一希望,但是非血缘配对成功率仅为十万分之一,极为珍贵。作为江苏省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者最多的企业,20年间,谏壁公司陆续涌现出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陷入绝望的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一个接一个的成功捐献案例,被镇江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誉为“谏电现象”。
  在今年6月14日世界献血日20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谏壁公司,聆听谏电人持续传递爱心火种,为他人点亮生命之光,书写大爱的感人故事。

  爱心接力,用热血为生命“续航”
  谏壁公司的爱心接力始于2004年7月,公司锅炉检修专业职工刘吉明接到骨髓初配成功的通知。当时,他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还一知半解,只记得2003年初响应公司团委号召,与120名工友参加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没想到时隔一年就配对成功了。
  虽然既紧张又害怕,但“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意义太大了!”怀着这种信念,2004年12月,在爱人和女儿的陪伴下,刘吉明毅然赶赴北京,住进了北大医院,用热血帮助患者重启生命。
  尽管已时隔多年,但一个细节至今还萦绕在刘吉明的脑海中:平安夜,一家三口逛王府井,他特意为受助者买了中国结和贺卡,6岁的女儿用稚嫩的笔迹在贺卡上写下了:“祝愿你平平安安——一个和你血脉相连的有缘人。”
  就这样,刘吉明成了谏壁公司第1例、镇江市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06年,32岁的潘文忠也踏上了捐献之路,成为该公司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来到医院后,得知受助者特意准备了豪华套间病房,潘文忠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坚持住回了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来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不是来享受和增加患者负担的”。同时,他将镇江市红十字会赠送的1000元慰问金一并捐献给了患者,诚恳地说:“这钱应该给到需要帮助的人手里。”
  潘文忠的爱心善举曾在当年被广泛宣传,受助者——一个13岁的男孩小翁看到新闻报道后,特意给他写了感谢信。十几年过去了,潘文忠仍然保留着这封信,小翁在感谢信上一笔一画写下稚嫩的字迹:“长大了,要做和潘叔叔一样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潘文忠正在读大学的儿子传承了父亲的爱心善举,在今年4月27日也加入中华骨髓库。看着正在采集血样的儿子,潘文忠欣慰地笑着说:“希望儿子传承大爱精神,让更多生命得以延续。”
  2012年4月18日,是蔡遥东的42岁生日。就在这一天,在外地挂职的他被紧急召回镇江,踏上了捐髓之路,成为该公司造血干细胞捐献第3人。而这距离他2003年采集造血干细胞已经过去了9个年头,期间由于更换电话,镇江市红十字会一度没能联系上他,最终还是通过刘吉明和他取得了联系。用他的话讲:“电话号码变了,但挽救患者的初衷未变。”
  杨立曾和蔡遥东开玩笑:“我也是2003年参与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怎么到现在还没有配得上?”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月后,杨立接到镇江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9年前您采集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2012年9月20日,杨立赴南京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镇江市第30例、谏壁公司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而那一天,恰好是他30岁生日。
  2016年7月27日,杨歉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该公司第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4年,他参加单位组织的学雷锋活动,报名加入了捐献志愿者行列。平常喜欢爬山、跑步、骑单车的他,还是一名禁毒志愿者,热衷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多次参加无偿献血。
  2017年7月,作为当年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的发起人,时任谏壁公司团委书记的汪洋也配对捐献成功,成为公司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7年3月的一天,他接到红十字会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相合,汪洋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希望捐献的意愿。在采集医院的病房里,汪洋对医护工作者们说道:“希望我的付出能够挽救一条生命,延续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
  去年9月5日,45岁的王竞辉前往南京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作为该公司运行部的一名普通职工,早在2003年,他就在公司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然而,这颗“种子”却久久没有“发芽”。20年的等待,让当初的阳光大男孩也变成了中年大叔。
  去年3月份,王竞辉接到镇江市红十字会电话,有一名白血病患者急需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而他刚好和患者初步配型相符,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他当即同意捐献,激动地说:“这既是奇迹,也是缘分。如果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有意义了,我愿意!”
  此次赴南京捐献,王竞辉光荣履行守候20年的“生命之约”,成为江苏省第1243例、镇江市第115例、谏壁公司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髓”爱而动,点亮生命之光。多年来,谏壁公司积极宣传和发动组织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工作。2003年,该公司积极响应镇江市红十字会和镇江团市委的号召,公司122名职工报名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采集志愿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同年,该公司组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自服务队成立以来,共有250余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其中7人成功捐献,成为江苏省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者最多的企业。
  近年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始终秉持“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开展无偿献血、为患者送温暖、宣传雷锋精神、普及造血干细胞和防治白血病知识、保护环境等形式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2月,受新冠疫情影响,镇江市血液库存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为缓解用血压力,服务队16名志愿者主动相约前往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6000多毫升,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该服务队先后荣获“电力行业雷锋式先进集体”“镇江市红十字工作先进集体”“镇江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江苏省职工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被《新华日报》、江苏卫视、《镇江日报》等媒体报道,展现了公司职工履行社会责任、践行使命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引领和鼓励更多职工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用爱心和行动点燃更多生命的希望。
  榜样引领,书写“大爱谏电”篇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凡人善举彰显大爱。多年来,在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榜样引领和感染下,谏壁公司越来越多的职工加入奉献爱心、参与公益服务的行列,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凡人善举层出不穷。
  去年8月31日,从镇江市献血办公室传来消息,谏壁公司4名职工获得“2020至2021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其中田波荣获“2020至2021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艾彬荣获该奖项金奖,印泽令、刘吉明两名职工荣获该奖项铜奖。
  获得终身荣誉奖的田波是谏壁公司一名普通的运行职工,从2002年11月第一次参加公司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以来,他一直坚持定期无偿献血,已累计献血89次,其中包含成分血157个治疗量。2010年9月,他第一次接触到成分血,了解到捐献血小板间隔期短,可以挽救更多生命,立即动心了。经检查符合捐献血小板的条件后,田波便开始捐献血小板的历程。他一年捐献血小板10次将近“满额”,累计献血相当于36200毫升。面对此次获奖受表彰,田波微笑着说:“无偿献血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这是每一位献血者对社会最诚挚的奉献。捐献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第二次获得金奖的艾彬,已经连续参加献血19年,累计献血23250毫升,其中成分血114个治疗量。在他的感染下,他的家人也纷纷加入了这项公益事业,成为“献血达人”。自2013年开始,艾彬和妻子一起开始捐献血小板,11年来,他们已累计捐献133个治疗量。
  印泽令自2001年首次献血以来,一坚持就是23个年头,累计献血量达5500毫升。作为该公司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刘吉明,也一直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以赤诚担当传递满满正能量。
  多年来,谏壁公司积极践行央企责任担当,成立“谏电志愿者服务队”,1000余名职工注册为志愿者,先后开展“大手拉小手”“情暖夕阳红”“绿色环保、你我同行”“助力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该公司投身社会公益,连续20余年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每年为镇江市血站“补充”近20000毫升血液,连续三年参与京口团区委“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实施,认领并交付6间“梦想小屋”,获评镇江市京口区“梦想改造+”关爱计划爱心单位。
  该公司传递爱心、互帮互助的浓厚氛围与企业积极构建的“家园文化”紧密相关,在职工的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多年来,该公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家园文化”浓厚氛围,厚植榜样精神力量。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周”“道德讲堂”“法治讲堂”“劳模先进宣讲”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企业文化活动,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加深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理解和认同,满足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凝聚合力,厚植精神沃土,让文明之花绚烂绽放。
  此外,谏壁公司成立文学音舞、篮球、垂钓、棋牌等9个文体协会,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通过职工书屋和健康小屋阵地,因时制宜组织开展读书沙龙、朗诵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职工提供陶冶情操的“净化站”、提升素质的“加油站”,提升企业文化内涵,为“把电力做到最好,打造百年发电厂”夯实人才根基。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