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包神铁路:从重载到“智”行
本报通讯员 刘 刚
2024年06月06日
字数:3001
版次:02
  初夏的陕北大地,一列列满载乌金的钢铁巨龙正穿山越岭疾驰着奔向远方,一声声巨龙的轰鸣声划破长空飘向远方,能源保供的“重头戏”正在包神铁路这条国家能源运输大动脉上演。
  数十载以来,包神铁路用保障安全运输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时刻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主题,大力实施改革创新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全员创新厚植创新沃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包神铁路始终秉承创新这一发展理念和内在驱动力,坚持依托全员创新来持续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包神铁路大力开展职工“走出去”“引进来”技术创新工程,加强与铁科院、中车株洲所、西南交大等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坚持强强联合、强强合作,有效加快了新型技术成果的引进、转化和应用,有效协同联动,形成创新合力。积极深入实施创新人才强企战略,有效发挥集团公司级王绍成、朱志峰劳模创新工作室核心带动作用,持续发挥王绍成、朱志锋、宫明、李宁等一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同时,广泛开展了职工五小发明、QC小组、青年创新活动,加大经验成果交流与运用推广力度,增强全员创新意识,提升工作效能。2023年,包神铁路《重载机车智能运维系统》等6个项目实现了阶段目标,荣获集团公司级荣誉2项、国家级荣誉11项、国际金奖与发明专利各3项。
  创新驱动厚植运能释放
  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对于能源需求的激增,铁路重载运输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包神铁路审时度势、敢为人先,积极布局重载铁路发展新赛道。
  从2007年开始,包神铁路便着手开始了重载列车无线重联同步控制系统的研制和相关试验工作。经过近两年的技术研发、试验论证,2009年宣告研发成功,同年10月15日成功开行了首列以SS4B型直流电力机车以“2+2”编组牵引的组合万吨重载列车,标志着包神铁路神朔线全面迈入万吨重载时代。这一控制系统的创新,成功填补了当时我国大功率直流机车无线重联技术的空白,为运输潜能的释放增加了助推器。
  2013年以来,随着首批神华号8轴、12轴、国能号24轴新型交流机车的陆续上线运行,包神铁路机车动力和牵引模式革新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新型交流机车相较于传统直流机车有着能效输出功率大、运维人员需求少、机车运用效率高、编组运用灵活、运输成本低的颠覆性优势,极大满足了包神铁路针对不同机车、车辆、中间站的万吨重载列车编组需求,经过了严谨的系列实验测试,陆续成功投入运行了神华号8轴机车以“2+1”“3+0”编组牵引模式,神华号12轴机车以“1+1”“2+0”编组牵引模式,国能号24轴大功率机车以“1+0”牵引模式,不断丰富了重载列车牵引模式。
  正是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能源运输企业的感召下,在全体包神人的创新奋进下,数年时间里,包神铁路万吨重载列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2023年全年累计安全开行万吨重载列车达43517列,较2022年同比增长达5%以上,到达神池南站分界口的万吨重载列车开行率达到了96%,万吨列车开行连续多年始终保持住了稳定增长态势,极大满足了下游朔黄铁路公司神池南站场两万吨编组效率。不断增长的万吨开行数量,使包神铁路运输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2023年全年运量31472万吨,较2022年运量增长达1400余万吨,从2021年至今累计运送煤炭超10亿吨,运输潜能得到了充分释放,持续为能源保供工作提供了强劲动能。 
  科技赋能厚植发展潜力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为了顺应能源革命瞬息万变的时代大势,全体包神人时刻聚焦机车智能驾驶科技发展前沿,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根基,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技术超越为责任担当。为此,由包神铁路牵头主导,联合中车集团株洲科研所、株洲机车厂技术人员组成了技术攻关小组,以“感知、决策、执行”为智能驾驶设计思路,针对包神铁路神朔线坡陡弯急,全线桥梁、隧道、涵渠众多,所处的陕北高海拔地区春秋季多风沙、冬季高寒气候的特点,经过了大量实地试验和测试,不断对智能驾驶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实现机车自动唤醒、调车、挂车、编组、起车、区间运行、对标停车等机车全自动驾驶运用,极大满足了智能驾驶针对不同线路的实际应用需求,有效确保了机车智能驾驶系统时刻拥有最优的安全性、稳定性。
  2019年10月29日,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研发,包神铁路基于神华号8轴机车的智能驾驶“3+0”单元万吨重载列车正式开行,实现了我国万吨重载列车智能驾驶“零”的突破,全面开启我国重载铁路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
  截至目前,该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全面覆盖了神华8轴、12轴、国能号24轴新型机车共计30台,智能驾驶机车覆盖率达19%,机车智能驾驶累计安全运行近100万公里,在实践运行中列车在弯道、长大坡道通过能力显著增强,机车智能操纵投入率达到了98%,极大降低了机车乘务员工作强度。
  该智能驾驶万吨重载列车技术的成功运用,是继包神铁路重载列车无线重联同步控制系统研究、基于供电技术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研究之后,公司的又一次系统的技术创新、技术突破。
   管理创新厚植提质增效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铁路运输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唯有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谋发展,才能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包神铁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刀刃向内的勇气,陆续开展了地乘分离创新改革、降低万吨重载列车吨公里能耗等重点管理创新工作。
  地乘分离改革是将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中的库内整备和始发站、终到站、折返站的作业环节从列车运行作业环节中分离出来,由地勤专人来负责,实现地勤出入库、检查、检测、整备、维修、保养、保洁一体化专业管理,减少长交路机车乘务员辅助工作时间,保证了交路乘务员可以最大化延长值乘距离,交路乘务组“送重取空”的周转时间由原来的22小时左右缩短至12小时左右。实现了交路乘务员“出勤即开车,到达就退勤”的“航空化”机务管理,实现了各配合衔接作业环节更加的专业化,大大提高了交路乘务员的劳动效率,同时地勤作业中各环节实现了专人专管、提高了机车整备质量,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该值乘模式的创新为铁路机务行业又提供了一种新的乘务制度参考。
  近4年来,随着地乘分离改革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机车在始发站、折返站作业时间得到了大幅压缩,列车技速速度由43.5km/h提高至48.1km/h,参与地乘分离乘务员平均劳时由起初的平均14.3小时下降至目前平均12.8小时,极大提升了机车利用效率和乘务员劳动效率。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基调。包神铁路在降低万吨重载列车吨公里能耗上,自加压力、深挖潜力,采取了定好目标、明确任务、压实担子、抓好落实工作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工作中,公司首先从优化乘务员操纵办法入手,针对列车运行至起伏坡道、长大上下坡道线路时,不同类型机车、牵引不同车体的牵引力、空电配合进行了实地测验,针对不同机车提出了最优操纵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乘务员标准化操纵,有效减少了机车在运行过程中的无谓电耗。其次在机车运用组织中加大新型交流机车神8、神12、神24机车的上线比例,进一步发挥交流机车低耗能高输出的优势,来进一步降低电力机车万吨公里能耗。截至2023年底,包神铁路电力机车万吨公里能耗实现连续两年以2%幅度持续下降,达到了168.8kw/h,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良好趋势,有效助力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工作。
  敢于创新才能拥抱未来,勇于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未来包神铁路将会在不断总结创新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机务“铁军精神”,积极投身于一体化运营,勇担能源保供工作重任,为包神铁路全面高质量发展当好排头兵。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