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能号”机车运行得更快更稳
2024年05月29日
字数:2538
版次:03

5月4日,牛卫东荣获国家能源集团“青年岗位能手”的喜报传到朔黄铁路公司时,他和往常一样,在认真审核困难区段联维施工作业项目。参加工作12年来,他在供电设备运营、维护的岗位上,以辛勤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守护着千里朔黄线。
精益求精,毫厘之间见真章
2012年7月,牛卫东从学校毕业入职朔黄铁路公司,从晋南来到晋北,从象牙塔到基层一线,从此迈入人生新天地。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只是从书本中了解接触网知识,等真的爬上了7米高的接触网杆时,腿还是忍不住地颤抖。”回想起第一次上杆作业的场景,牛卫东心有余悸。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电工,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高空作业的恐惧。从此牛卫东成了练兵场的“常客”,每天都要在距离地面7米高的接触网杆处上下攀爬几十次。他边学边练,仅接触网腕臂就反复拆卸安装了千百遍,直至各部分的螺母扭矩值烂熟于心。
2016年,朔黄铁路扩容改造工程在原平分公司管内拉开序幕。牛卫东白天参加承导线换线施工,夜晚潜心研究技术业务,连续2个多月扎根在施工现场,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扩容改造工程结束后不久,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牛卫东被调任原平南站副作业组长。成为基层班组长的牛卫东又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把精力放在山区重载铁路设备质量提升上。
2017年5月19日,原平南变电所211断路器保护动作跳闸,班组成员一时判断不出原因。牛卫东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现场,对当日天气及跳闸电流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对比,得出跳闸结论。经现场验证,他的判断是准确的。随后,牛卫东和班组成员顶风冒雨在该地段安装驱鸟器,确保了行车设备安全。
牛卫东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对技术孜孜以求,通过不断勤学苦练,2019年凭借接触线断线接续的精准操作,在原平分公司技术比武中一举夺冠,拿到了参加国家能源集团技术比武的入场券,最终获得集团技术比武接触网工团体第一名。
敢为人先,创新突破不停步
龙宫站地处恒山山系的长梁山以及云中山脉的山谷地带,进入冬季,寒潮轮番来袭,平均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使穿行于群山隧道之中的铁路大动脉受制颇多。
数九寒天,山体渗水从衬砌裂纹处流出,在衬砌表面形成冰柱,一旦冰柱处理不及时触及到隧道上方接触网、承力索,轻则引起接触网设备跳闸,重则烧断导线,影响供电安全和运输秩序。
2023年12月,管内区段遭遇断崖式降温,隧道内结冰集中爆发,给打冰人员及时快速处理带来了考验、增大了安全隐患……为消除隧道结冰隐患,牛卫东每天带领打冰人员出入隧道,挥舞除冰工具,一寸一寸地清理结冰,手掌磨出了茧子、脸上划出了伤口,但是工作没有片刻停歇。
为了能够彻底解决隧道结冰顽疾,牛卫东创新性地总结提出“战略上消除隧道结冰顽疾,战术上打赢隧道打冰攻坚战”的思路,优化打冰作业方式,高频次开行轨道作业车巡冰打冰,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减少打冰小组在线路上作业。
2022年3月,牛卫东在天窗作业时,发现绝缘子M销取销较为困难,极大地影响了作业效率。于是,他反复琢磨改进方法。经过多次试验,一套专为绝缘子量身定制的M销取销钳诞生,并申请授权国家专利。
这一次的成功激发了他创新改造的热情。不到半年时间,引入无人机参与设备巡检,开拓无人机运用于隧道出入口落石排查、隧道漏水山体水系调查及汛期山洪源头调查等领域,打造了无人机巡检“战队”。他还参与制定了《山区铁路电力设备无人机巡检管理办法》,细化无人机巡检安全卡控措施,填补了该巡检模式的空白。
薪火相传,阔步春风再出发
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管辖线路是山区与重载的叠加,是风险与挑战的重合,是施工与维修交织的典型。如何才能使“山区+重载=安全”,实现本质安全?途径就是创建山区重载数原平特色的抓手之一——联维。
联维是联合运维,是原平分公司在公司的指导下首创的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模式。龙宫中心站作为公司“一体化”改革的重要萌发地和实验田,主动担负起了联维试验区段的重要任务。
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模式可套用、更没有案例可模仿,如何“联维”?今年3月,在中心站党支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一场如何开展联维的头脑风暴讨论会在四面环山的龙宫站二楼会议室拉开序幕。查问题、剖根源、献计策,最终确定,组建由联维项目承包单位为施工主体,中心站联合各施工维修单位统一提报综合计划并组织实施的作业新模式,着力实现“施工与维修整区段一体化规划、机械修一体化运作、承包商一体化管理、智能设备一体化推进”工作目标的生产模式。
面对千头万绪的试点工作,牛卫东针对供电班组即将开启的施工与维修任务,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积极转变观念,坚决遵循打破专业堡垒,以中心站“一体化”管理为基点,谋划推行“四图、一表、两票、两方案”管理体系,将所有工作以“保证联维施工安全”为出发点,在不断摸索总结中,推动中心站联维模式逐渐趋于成熟。
特别是在联维计划铺排、计划平衡、计划兑现的问题上,牛卫东严格按照“动—静—变”要求,带领班组员工研究构建了精细化、精准化联维施工计划,为推动联维计划精准兑现起到了积极作用,切实做到了向计划要安全、要效率、要效益。在强有力的考核制度下,各施工单位天窗工作量兑现率争破新高,联维施工模式从一开始就呈现大干态势。
现如今联维施工已全部铺开,牛卫东作为困难区段联维施工负责人,自3月15日联维模式正式启动至5月21日,累计实施了25个天窗,在龙宫站党支部科学、安全、高效的组织下,施工及维修共计完成665项,同比增加106余项,天窗容积率提升19.0%;施工机械车组共计109处,同比增加9处,车组容积率提升9.0%;投入防护人员共计917名,同比减少851名,减少48.1%;累计实现线上交叉作业137项,实现了从0到N的突破,工效明显提升,达到了减人、提效、降本、保安的目标。
“干一行就要钻一行,只有把设备质量提上来,安全才能有保障。”牛卫东说。如今,随着3万吨重载列车试验开行成功,牛卫东也给自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让“国能号”机车牵引3万吨列车在朔黄线行驶得更快、更稳。
说说心里话
坚守困难区段保供电,扎根重载山区筑安全。在组织搭建的成长平台上,我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在挑战中提升,可以说是收获满满。我将以此为新起点,保持归零心态,整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攻坚克难的干劲,立足本职岗位,提升专业能力,戒骄戒躁、继续攀登,在工作岗位上奉献青春、绽放青春、不负青春。 ——牛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