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等了您三千年的城市
2024年05月23日
字数:1936
版次:04
我喜欢在邯郸的街巷弄堂慢慢穿行,那里的桥、台、亭、榭无不披着时光的印记既斑驳又厚重。三千年的时光,漫长的岁月,让这座从未更名的城市把开放包容、多元共存的雍容气度融进了一景一物,如春风化雨。
我最爱去邯郸博物馆参观,这里记载着这座城的前世今生。夏商时期,商纣在这里建起了离宫别馆;春秋战国,邯郸作为赵国都城雄霸一方;魏晋南北朝,邯郸邺城先后为六朝国都,水陆便利商贾云集。它是中国唯一一座三千年未更改过名字的城市,今天,烽烟虽已遁去,但前朝慷慨悲歌的遗风却被世代相传,他们作为历史脉络串联起昨天和今天,让这座古城拥有了历史的厚重。
弘扬历史文脉,赘续千年风华。2020年10月邯郸博物馆由中华大街迁至人民东路文化艺术中心西侧,与龙湖公园相对。新馆造型典雅独特,外部青铜色的外墙采取战国时期邯郸丛台印象,又宛如一顶古拙的高冠,吸引着各地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9627件,珍贵文物达252件。该馆占地约12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679平方米,高35.5米,共分7层,地下一层为停车区和多功能厅;地上一层为典礼大厅和青少年体验区;二层为成语典故观摩区;三四层是四个常设展厅,五六层是文物保护工作区。整个场馆采用“回”型设计,中间挑空,运用现代技术和智能设备,视觉效果十分惊艳。步步高的台阶与双轨电梯平行通至顶层,不仅方便游客上下,其创意还体现了源远流长的文化意境和继往开来的美好愿景。
走进一层展厅,中央是三匹高大雄伟的青铜马雕塑,这是根据馆藏一级文物复制的参展品。这组青铜马以昂扬矫健身姿穿越时空,其生动逼真的形体足以见证当时青铜技艺的精湛。据考证这组文物比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还要早四百年。
二层设有情景再现区和文创产品区。邯郸作为成语典故之都,与其有关的成语典故达1500多个。依托这些成语典故,在情景再现区可以通过答题的方式参与互动,每答对一个成语就能点击进入,沉浸式体验成语典故的出处和故事发生的场景,这种身临其境体验极受观众喜爱。文创区精巧的手工制品,代表了各时期邯郸的风物市貌。
三层是“甘丹”风华——邯郸历史文化展厅,作为该馆最大的展区,他全面介绍了邯郸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邯郸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新桥遗址,至夏商兴盛繁荣,那是一个耀眼的青铜时代。从出土的钟鼎、酒具、祭品的器型和纹饰可以看到,这些青铜制品华美绝伦,工艺精妙,从而印证了夏商王朝制造水平的高超。春秋战国,邯郸作为赵国国城,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赵武灵王励志图强,通过改革兵制,胡服骑射,完成称霸中原的梦想。后经朝代更迭民族融合,到南北朝时期邯郸邺城先后成为六国国都,建安风骨魏晋遗风由此盛行,正是这种慷慨悲歌的人文情怀把华夏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新中国的崛起,让这座古城结束了战火的洗礼,挺身而出的燕赵儿女续写了不朽的辉煌。
四层有三个陈列室,分别是磁州瓷器陈列、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这三个陈列室与三层的甘丹风华展厅共同组成该馆的核心部分,即四个常设展厅。
磁州窑作为民窑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先后经历了陶器、黑白瓷、彩瓷三个阶段。但在器型上都十分精美大气,从日用的碗、盘、罐、枕到装饰用的瓶、筒等摆件,无论大小皆尽精巧细润。磁州瓷在两宋时期达到顶峰,茶盏杯具极受追捧,后被彭窑的粉彩替代,粉彩代替白地黑花的青瓷是邯郸烧瓷技艺的一个飞跃,这是土与火的升华。在晚清,有着“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声誉,他们形成南北呼应之势,瓷器远销海外。
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走进这间陈列室,看着从古到今,那些形状各异、厚薄不一的金银铜纸币种,不由得惊叹先人的智慧和社会革新之伟大。从秦始皇统一钱币后,五花八门的货币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统一币制,汇通天下往来贸易得以便利。“青蚨还钱”的故事引起我的兴趣,其中的传说与刘安的《淮南子·万毕术》中如出一辙。
说到邯郸的古代石刻技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时代。在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响堂,随着佛教文化的盛行,邯郸作为魏都汇集了大量的能工巧匠,寺院佛龛的雕刻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其代表作邯郸的“微笑”以红砂石为原料雕成的菩萨头像,脸部表情和头饰纹路细腻生动栩栩如生,虽历经千年但微微含笑的神态雍容典雅柔美端庄,让所有到馆的游客叹为观止。
参观结束时,我忍不住返回展厅再次观看了几件镇馆之宝:磁山文化的代表乳钉绳纹鸟首形陶支脚(煮饭用的陶锅脚),年代之远造型之美让人不敢相信来自八千年前;汉代“蜀西工”造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两千多年的光阴,这个泛着光泽的酒樽依然华美夺目;战国时期的三匹青铜战马雄姿矫健,他们一如胡服骑射带着风云际会的硝烟,散发着无尽的荣光。
三千年的岁月从这里走出,带着耀眼的风华成为这个城市专属的名片。驻于斯,我在等您! (作者单位:河北新能源)
我最爱去邯郸博物馆参观,这里记载着这座城的前世今生。夏商时期,商纣在这里建起了离宫别馆;春秋战国,邯郸作为赵国都城雄霸一方;魏晋南北朝,邯郸邺城先后为六朝国都,水陆便利商贾云集。它是中国唯一一座三千年未更改过名字的城市,今天,烽烟虽已遁去,但前朝慷慨悲歌的遗风却被世代相传,他们作为历史脉络串联起昨天和今天,让这座古城拥有了历史的厚重。
弘扬历史文脉,赘续千年风华。2020年10月邯郸博物馆由中华大街迁至人民东路文化艺术中心西侧,与龙湖公园相对。新馆造型典雅独特,外部青铜色的外墙采取战国时期邯郸丛台印象,又宛如一顶古拙的高冠,吸引着各地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9627件,珍贵文物达252件。该馆占地约12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679平方米,高35.5米,共分7层,地下一层为停车区和多功能厅;地上一层为典礼大厅和青少年体验区;二层为成语典故观摩区;三四层是四个常设展厅,五六层是文物保护工作区。整个场馆采用“回”型设计,中间挑空,运用现代技术和智能设备,视觉效果十分惊艳。步步高的台阶与双轨电梯平行通至顶层,不仅方便游客上下,其创意还体现了源远流长的文化意境和继往开来的美好愿景。
走进一层展厅,中央是三匹高大雄伟的青铜马雕塑,这是根据馆藏一级文物复制的参展品。这组青铜马以昂扬矫健身姿穿越时空,其生动逼真的形体足以见证当时青铜技艺的精湛。据考证这组文物比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还要早四百年。
二层设有情景再现区和文创产品区。邯郸作为成语典故之都,与其有关的成语典故达1500多个。依托这些成语典故,在情景再现区可以通过答题的方式参与互动,每答对一个成语就能点击进入,沉浸式体验成语典故的出处和故事发生的场景,这种身临其境体验极受观众喜爱。文创区精巧的手工制品,代表了各时期邯郸的风物市貌。
三层是“甘丹”风华——邯郸历史文化展厅,作为该馆最大的展区,他全面介绍了邯郸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邯郸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新桥遗址,至夏商兴盛繁荣,那是一个耀眼的青铜时代。从出土的钟鼎、酒具、祭品的器型和纹饰可以看到,这些青铜制品华美绝伦,工艺精妙,从而印证了夏商王朝制造水平的高超。春秋战国,邯郸作为赵国国城,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赵武灵王励志图强,通过改革兵制,胡服骑射,完成称霸中原的梦想。后经朝代更迭民族融合,到南北朝时期邯郸邺城先后成为六国国都,建安风骨魏晋遗风由此盛行,正是这种慷慨悲歌的人文情怀把华夏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新中国的崛起,让这座古城结束了战火的洗礼,挺身而出的燕赵儿女续写了不朽的辉煌。
四层有三个陈列室,分别是磁州瓷器陈列、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这三个陈列室与三层的甘丹风华展厅共同组成该馆的核心部分,即四个常设展厅。
磁州窑作为民窑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先后经历了陶器、黑白瓷、彩瓷三个阶段。但在器型上都十分精美大气,从日用的碗、盘、罐、枕到装饰用的瓶、筒等摆件,无论大小皆尽精巧细润。磁州瓷在两宋时期达到顶峰,茶盏杯具极受追捧,后被彭窑的粉彩替代,粉彩代替白地黑花的青瓷是邯郸烧瓷技艺的一个飞跃,这是土与火的升华。在晚清,有着“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声誉,他们形成南北呼应之势,瓷器远销海外。
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走进这间陈列室,看着从古到今,那些形状各异、厚薄不一的金银铜纸币种,不由得惊叹先人的智慧和社会革新之伟大。从秦始皇统一钱币后,五花八门的货币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统一币制,汇通天下往来贸易得以便利。“青蚨还钱”的故事引起我的兴趣,其中的传说与刘安的《淮南子·万毕术》中如出一辙。
说到邯郸的古代石刻技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时代。在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响堂,随着佛教文化的盛行,邯郸作为魏都汇集了大量的能工巧匠,寺院佛龛的雕刻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其代表作邯郸的“微笑”以红砂石为原料雕成的菩萨头像,脸部表情和头饰纹路细腻生动栩栩如生,虽历经千年但微微含笑的神态雍容典雅柔美端庄,让所有到馆的游客叹为观止。
参观结束时,我忍不住返回展厅再次观看了几件镇馆之宝:磁山文化的代表乳钉绳纹鸟首形陶支脚(煮饭用的陶锅脚),年代之远造型之美让人不敢相信来自八千年前;汉代“蜀西工”造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两千多年的光阴,这个泛着光泽的酒樽依然华美夺目;战国时期的三匹青铜战马雄姿矫健,他们一如胡服骑射带着风云际会的硝烟,散发着无尽的荣光。
三千年的岁月从这里走出,带着耀眼的风华成为这个城市专属的名片。驻于斯,我在等您! (作者单位:河北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