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喜好不如读书
2024年05月22日
字数:1425
版次:04
一直觉得,最闲适的时光,莫过于每天晚上临睡前那一个多小时。把白天的紧张工作和杂七杂八的思虑放下,捧一本书,借着温柔的灯光,安静地读进去,人像被放空,轻得如一片树叶、一片羽毛,跟着书里的情节,一会儿惬意地随波飘荡,一会儿沉进深深的水底,打着旋儿,翻滚几个来回后又升腾起来。
我从小就爱看书。家人说起我爱看书,常引用老妈对我的评价,“拿本书就钻
进去,打雷下雨不知道,油瓶子倒了不知道扶。”
农家总有很多活计,孩子们也各有各的差事。有一次老妈让我照看猪吃食,等猪吃完了再赶进圈里去,结果我坐个小板凳看书看得入了迷,根本忘了这码事儿。猪吃完了食又跑进隔壁婶婶家的菜园子,拱了好几棵大白菜。婶婶看到了大声喊,被在屋里忙活的老妈听到,抓起笤帚疙瘩就冲出来,若不是被奶奶拦住,一顿揍是免不了的。
还有一次老妈让我帮着淘米,我心里正想着书里的事情呢,干活儿就有点心不在焉。端着装了米的盆子,站在水缸旁边。心里是想着用水舀子舀些水放到盆里,结果鬼使神差地,把盆里的米都倒进了水缸,可以想象老妈是多么绝望。那次是老爸跑过来救场,说水缸反正也该彻底刷刷了。农村的水缸很大的,满满一大缸水啊,把老爸也累够呛,我在旁边一声也不敢吭,忙着把淘出来的水一盆盆端进园子里浇菜,衣服弄得精湿。
现在想起来,小时候是真爱看书,逮啥看啥的那种。教科书看完了看教辅,看《少年文艺》《故事会》等儿童读物。这些不够看,就四处找别的书看。大姨家表哥表姐的小人书,一本本差点被我翻烂了。四姨父订了很多杂志,《收获》《十月》《鸭绿江》等等,有时他还没来得及看就被我“偷”了出来先睹为快。舅舅的书架上有《红楼梦》《西游记》,字很小的那种,我捧着一看就是半天,读得津津有味,估计眼睛近视也跟“啃”这两本书有关。
那时候还小,哪有什么“积淀”啊,看书总归是看热闹居多。看《红楼梦》,并不懂“红学”的深奥,也不愿深究书里面复杂的人物关系,只拣有诗词和宝黛爱情的片段来看,那些凄美的句子被印在心里。后来看了连续剧,再反过来看书,就更有画面感,有时一闭眼睛,就恍惚看到我见犹怜的林妹妹,在“手把花锄”葬花,一首《葬花吟》让人柔肠寸断。
我现在在视频号里也爱看《红楼梦》的片段解析,每次三两分钟的一小段,借由这些碎片化的积累,对原本没什么兴趣的红楼人物关系也能理清了,也愿意沉下心去思考每个人物的命运,乃至整个贾家封建大家族的命运。《红楼梦》禁得起一读再读,经历和心境不同,感受也不同。
特喜欢在书店里的感觉,那才是“殿堂”。四周那么安静,只有书页翻动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书店里的人或站或找个角落席地而坐,每个都眉眼可亲。一排排散发着香味儿的书整整齐齐排列着,等着你的“一见钟情”。待选定了,抽出一本来,手轻轻抚上书页的那一瞬,就感觉被美好俘虏。好的书,封面设计好,纸张质地好,连段落排版都是美的,书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活的,往你心里钻。让你尖锐地疼,或让你静静喜悦。读书的过程,是体验别样人生的过程,跟作者,或跟书中的人产生共鸣。看的书多了,就好像也在很多“别人”的故事里活过了一回。
我是要感谢读书的。因为爱读,后来爱写。职业生涯始终与文字相关,也认识了很多灵魂有趣的爱好写字的朋友。
人生那么短,理当好好珍惜、好好经历、好好体验,成就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如果可能,我还要变成讲故事的人,把脑海里翻腾的或“正在进行”的一切,浓缩进书页,等待未来的一个什么人,在林林总总的书丛中,一眼发现,惊喜打开。
我从小就爱看书。家人说起我爱看书,常引用老妈对我的评价,“拿本书就钻
进去,打雷下雨不知道,油瓶子倒了不知道扶。”
农家总有很多活计,孩子们也各有各的差事。有一次老妈让我照看猪吃食,等猪吃完了再赶进圈里去,结果我坐个小板凳看书看得入了迷,根本忘了这码事儿。猪吃完了食又跑进隔壁婶婶家的菜园子,拱了好几棵大白菜。婶婶看到了大声喊,被在屋里忙活的老妈听到,抓起笤帚疙瘩就冲出来,若不是被奶奶拦住,一顿揍是免不了的。
还有一次老妈让我帮着淘米,我心里正想着书里的事情呢,干活儿就有点心不在焉。端着装了米的盆子,站在水缸旁边。心里是想着用水舀子舀些水放到盆里,结果鬼使神差地,把盆里的米都倒进了水缸,可以想象老妈是多么绝望。那次是老爸跑过来救场,说水缸反正也该彻底刷刷了。农村的水缸很大的,满满一大缸水啊,把老爸也累够呛,我在旁边一声也不敢吭,忙着把淘出来的水一盆盆端进园子里浇菜,衣服弄得精湿。
现在想起来,小时候是真爱看书,逮啥看啥的那种。教科书看完了看教辅,看《少年文艺》《故事会》等儿童读物。这些不够看,就四处找别的书看。大姨家表哥表姐的小人书,一本本差点被我翻烂了。四姨父订了很多杂志,《收获》《十月》《鸭绿江》等等,有时他还没来得及看就被我“偷”了出来先睹为快。舅舅的书架上有《红楼梦》《西游记》,字很小的那种,我捧着一看就是半天,读得津津有味,估计眼睛近视也跟“啃”这两本书有关。
那时候还小,哪有什么“积淀”啊,看书总归是看热闹居多。看《红楼梦》,并不懂“红学”的深奥,也不愿深究书里面复杂的人物关系,只拣有诗词和宝黛爱情的片段来看,那些凄美的句子被印在心里。后来看了连续剧,再反过来看书,就更有画面感,有时一闭眼睛,就恍惚看到我见犹怜的林妹妹,在“手把花锄”葬花,一首《葬花吟》让人柔肠寸断。
我现在在视频号里也爱看《红楼梦》的片段解析,每次三两分钟的一小段,借由这些碎片化的积累,对原本没什么兴趣的红楼人物关系也能理清了,也愿意沉下心去思考每个人物的命运,乃至整个贾家封建大家族的命运。《红楼梦》禁得起一读再读,经历和心境不同,感受也不同。
特喜欢在书店里的感觉,那才是“殿堂”。四周那么安静,只有书页翻动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书店里的人或站或找个角落席地而坐,每个都眉眼可亲。一排排散发着香味儿的书整整齐齐排列着,等着你的“一见钟情”。待选定了,抽出一本来,手轻轻抚上书页的那一瞬,就感觉被美好俘虏。好的书,封面设计好,纸张质地好,连段落排版都是美的,书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活的,往你心里钻。让你尖锐地疼,或让你静静喜悦。读书的过程,是体验别样人生的过程,跟作者,或跟书中的人产生共鸣。看的书多了,就好像也在很多“别人”的故事里活过了一回。
我是要感谢读书的。因为爱读,后来爱写。职业生涯始终与文字相关,也认识了很多灵魂有趣的爱好写字的朋友。
人生那么短,理当好好珍惜、好好经历、好好体验,成就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如果可能,我还要变成讲故事的人,把脑海里翻腾的或“正在进行”的一切,浓缩进书页,等待未来的一个什么人,在林林总总的书丛中,一眼发现,惊喜打开。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