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寻找苏东坡
◎牛岭岭
2024年05月22日
字数:1708
版次:04
  中华文明浩如烟海,文人风骨万世流芳。自古文人万千,吾独爱苏东坡。爱国诗人陆游曾称颂苏公“不以一千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现代学者林语堂也慨然赞誉“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星河流转,历史的长烟消散。2000年荣登法国《世界报》“千年英雄”的苏东坡至今是中国文人心中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是景行仰止的精神高地,也是一口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
  我曾多次凭着斑驳的记忆,穿梭在时空隧道里寻觅东坡踪迹。他似一缕清风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行走在春寒料峭的雨竹林,漫步于千里共婵娟的银光下,驻足于风和日丽的杨柳苏堤。他似一位不掸凡尘的仙风道友背手而立,凝望于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处,斑驳在捡尽寒鸦不肯栖的光影里,挺拔于飞鸿踏雪泥的豁达情志中。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行人。他是治水疏浚的勤政官员,是躬耕田垄的山夫野老,是通儒达识的大文豪,亦是我终生倾慕的灵魂导师。
  书香翰墨处的东坡是熠熠夺目的。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苏东坡文采才干千年以来无出其右。少时的他博览群书,才智过人。21岁时以一篇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科举文章名震天下,缔造宋代“制科奇迹,百年第一”的传奇佳话。被神宗皇帝不吝冠以“宰相之才”的极高赞许。“读轼书,不觉汗出”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对他的热情奖掖。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东坡如一颗璀璨的巨星走进中国文人视野。苏东坡终生勤奋,敦本务实,笔下生花。一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荡尽宋词之前的靡靡之态。其代表作《赤壁赋》《定风波》《水调歌头》奠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不但为宋词独辟一条不拘韵脚、言志载道的蹊径,也首创前无古人的一代豪放派词风。此外,天才亦全才的东坡深得儒释道思想之精髓要义,所作诗词文章云霞满纸、理趣相宜,通透多元。既饱含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又不失诗仙李白的率真浪漫,还兼具诗佛王维的恬淡澄澈。所出之言皆言之凿凿,去浮务实。每每于书香处与东坡邂逅,颇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沁人心脾之裨益神效。
  匡时济世中的东坡是悲悯慈悲的。他与历来中国文人一样,满怀入世立功的热忱,毕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古训箴言。在朝为官时,倾己力,听民声、利民举、佑民生,保一方太平福祉,深受百姓拥戴。四十载宦海浮沉,屡遭贬谪的他始终保有一颗利国为民之心。两度赴任杭州,他救灾祛疫,分坊治病,治西湖疏六井;任密州、徐州知州时,他深入民间,抗洪灭蝗,赈贫救孤。从命悬一线的乌台诗案脱身后,仍未躲过政敌的攻讦戕害,一度被流放至荒无人烟的儋州。“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位极致乐天派诗人纵使身处逆境依旧能挖掘出生活美学,裁理出花塘,怡然自得。被贬黄州后,东坡再度问道老庄,觉醒于跌宕丰富的人生阅历,思想和创作才情皆升华至新境界。接连创作出《赤壁赋》《浣溪沙》《水调歌头》等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仕途得志时则兼济天下勤政爱民,力有不逮时便独善其身潜心学说。苏东坡无愧于天下人的敬仰与爱慕,倾其一生为后世打造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伊甸园。
  乐观豁达的东坡是永垂不朽的。不同时代不同人,乃至不同年纪不同阅历,遇到的苏东坡皆是不同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是在苦求无果、陷入前行抑或止步的两难时他给予的一份期许;“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在伤逝往昔、叹老嗟卑时他寄予的一份勉励;“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这是裁断谋事时他奉送的一份劝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缘聚离散终难释怀时他付诸的一份宽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吾心安处即吾乡”这是羁旅他乡主事浮沉时他赠予的一份安宁。“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面对风无定、人无常的无奈境遇时他赋予的一份释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思想画地为牢、囿于局限时他馈赠的一份清醒;“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布施的一份豁达;“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寄身三餐四季时他规劝的一份珍惜。
  点一缕沉香,温一壶茗茶,舒展宣纸,誊抄诗词佳文。在氤氲缱绻中我仿佛又与东坡相遇。刹那间,我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其实东坡不必寻,因为东坡一直在。

(作者单位:朔黄铁路机辆公司)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