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校生到“工人导师”
2024年05月20日
字数:2710
版次:02

禹长征(中)为与员工讲解电气检修技艺。
人物名片
禹长征,平庄煤业元宝山露天矿采矿一部电工班班长,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等称号。攻克了3#剥离线6KV变电站使用零序电流互感器连接方案的技术难题;牵头设计并实施的231胶带机与113胶带机搭接、5#破碎站与1#、2#煤线搭接2项改造,年节约用电1000万度,直接创效800余万元。其中,矿车自动计数器、真空接触器辅助开关实用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职工申请专利的空白。
今年5月,禹长征当选集团公司“国能工匠”首席电工。
禹长征,这位扎根电气领域多年的“先行者”集多项荣誉于一身,个头不高,消瘦的面容略显清新,说话还有点腼腆,但这个瘦小的身体里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他把青春和汗水抛洒在钢铁蛟龙的中枢神经,书写了一曲“匠心”之歌。
誓做一名电器“大拿”
禹长征1993年7月来到平庄煤业安装科从事电气维修工作,当时,他只是一个刚刚符合企业招工条件的中专技校毕业生,自此,他的人生开启了新的旅程。
禹长征从小就对电气感兴趣,但爱好归爱好,电气维修各环节在他眼里还是非常陌生。进了大企业要靠什么立足?他暗自定了一个目标——通过日积月累,一定要在电气方面干出个样儿来。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建昌营附近,坐落着被誉为“八五”时期全国五大煤矿之一的元宝山露天矿,当时矿上有着全国最大的连续工艺采掘排弃系统,其中高37米、长123米、设备总重量达2700吨,被称为“煤海航母”的轮斗挖掘机是镇矿之宝。初来乍到的禹长征得知这个“大家伙”只需要在司机室里面轻轻动一动摇杆,便能像饮水的长龙时而探颈、时而俯首,并把物料源源不断输送到绵延十几公里的胶带上时,他内心大为震撼。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面对挑战,禹长征没有一丝疑虑和怯懦,下定决心要完成掌握这台设备的电气工作原理。此后,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认真钻研设备的电气结构,白天上班时一边向老员工请教,一边用手机拍照,晚上回家再一遍遍复习,将所有知识牢记在心。不仅如此,他还购买了《西门子PLC编程原理》和《ABB变频器》等大量专业书籍学习理论知识,在复印店打印了几百张电子材料,并用最基础的方式照着资料反复试验。他说:“就像是笨鸟先飞,记得多了、熟了,也就了解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勤奋好学、锲而不舍的韧劲儿,禹长征很快就掌握了轮斗机、破碎站、胶带沿线各种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检修工艺,在电气维修班脱颖而出,成为了班组里的中流砥柱。
从“徒弟”到“师傅”
智能化建设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禹长征乘着设备升级改造的“东风”,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持之以恒的探索钻研,禹长征先后攻克了3号剥离线6千伏变电站使用零序电流互感器连接方案的技术难题;创造性地设计了自动计数器,将破碎站大车运煤人工计数改为自动统计;牵头设计并实施的231胶带机与113胶带机搭接以及5号破碎站与1、2号煤线搭接2项改造,年节约用电1000万千瓦时,直接创效800多万元。其中,矿车自动计数器、真空接触器辅助开关实用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该矿职工专利申请的空白,着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无独有偶,自2016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的“谢金龙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禹长征被任命为电气创新工作组组长。在担任组长的9年里,他先后参与了工作室技术改造30余次,为企业节约资金达到2000余万元,企业的加速转型升级给予了他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凭借着“阅”机、排“故”无数的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2019年,禹长征被聘为“工人导师”,负责电气班组转岗职工和新分配职工的培训工作。为了尽快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他白天翻阅资料、编制教案,晚上回家制作课件、视频,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禹长征电气培训讲堂”如约而至,他毫无保留地为大家传道授业,培训内容涵盖电气基础知识、技术革新、修旧利废、降本增效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自开展培训工作的5年多时间里,他结合岗位实际自编电工教材9册,累计为职工培训电气知识1200余人次。在他的带领下,电气班全体人员都有了跨越式的进步,现6人获得高级技师、5人获得技师,其余成员全部获得高级电工技术职称,让电气班成为了“育才摇篮”。
提到从“徒弟”成长为“师傅”的事情,禹长征的脸上总是挂着一丝羞涩。他说,他还很年轻,也称不上老师,初心是把技术经验与更多的青年职工分享,为团队赋能,让工匠桃李满园。
在平凡岗位“发光发热”
风雨兼程几十载,无论严寒还是酷暑,禹长征一直用瘦小的身躯默默守护着千米胶带线,把青春和汗水抛洒在这钢铁蛟龙的中枢神经。
2022年10月,元宝山露天矿引进了德国塔克拉夫公司生产移动式履带运输。在安装调试过程中,面临时间紧、任务重、语言不通等诸多困难,禹长征白天在安装现场与德国AVI公司的电气技师交流技术方法,晚上回到家则把实物与图纸进行一一对应,反复钻研,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付出总会有回报,几个月下来,每天的加班熬夜让他看着憔悴了不少,但也让他把设备调试到了最佳状态。新设备、新面貌、新动力,激发着每一位职工的工作热情。
去年6月正值汛期,降水量同比往年不减反增。为此,禹长征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对1号破碎站、4号破碎站胶带测速打滑装置的升级改造,通过在胶带机上加装烟雾报警器,并把所有拉绳开关升级为智能数字开关,使开关动作会第一时间在综保仪上精准显示动作地址,极大地缩短了查找电气故障时间,同时可准确地记录故障具体信息,为日后设备检修及故障诊断提供详细依据,对企业提高智能化程度、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胶带跑偏是影响设备稳定运行的突出问题。今年2月,316号输煤胶带在雨雪天气发生跑偏故障,禹长征得知此消息后,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发现托辊表面粘煤、滚筒包胶不均匀以及落料点物料位置偏移是引起故障的主要原因,但现有的跑偏开关分别安装在胶带机机头和机尾,无法在胶带中间段触动跑偏开关动作停止运行,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处理完此次故障后,展开“头脑风暴”的他灵机一动冒出来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在胶带中间两侧位置设置跑偏开关?
说干就干。在与领导沟通协调后,禹长征在该胶带中段处两侧各安装1个跑偏开关,达到了实时监测胶带机全段运行状况的目的,若发生胶带跑偏现象可立即使胶带机停止运行,有效防止了胶带纵向撕裂事故发生,最大程度保证生产安全。此项举措成效显著,在全矿胶带线进行了推广应用,年节约材料及检修费用200余万元,对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如今,禹长征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辉煌的足迹,他用实干精神书写着人生的价值,用精益求精践行着对“匠心”的崇高追求,用执着和坚守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