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包神神朔铁路公司供电维修工杨博:
“包浆”青年“橙光”闪亮
2024年05月15日
字数:2405
版次:03

本报通讯员 任亚菲



   

杨博更换软横跨斜拉线。

  人同器,亦有浆。任何物件,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洗礼,都会存在包浆,比如一把铜锁、一方砚台、一只紫砂壶,甚至是老农用久了的锄头,锄柄上都会包浆。
  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阅览室长时间阅读,坐过的椅子在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这是“马克思版包浆”;邓小平在江西红沙石地上思索时踏出了一条小路,这是“邓小平版包浆”;焦裕禄在工作中长期用硬物抵在靠椅上顶住肝区止痛,藤椅被顶出个大窟窿,扶手也磨得锃光瓦亮,这是“焦裕禄版包浆”。
  器皿的包浆是在流逝的光阴中经历一次次“揩磨”而成,温润有质、亮中带柔;人生的“包浆”是经过阶段性的锤炼,在能力、品行、德行方面,逐渐外化显现出的勤奋、敬业、坚韧、严谨、求索的“斑斓光泽”。
  “对于‘包浆’青年你怎么理解?”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每个人都应活出人生‘包浆’,青年更应以积极‘包浆’的自我态度献礼新时代。”32岁的包神铁路神朔铁路公司供电维修工杨博浅述了他个人的观点。
  “沙场”砺刃沉淀浮华
  作为供电接触网工区的一名供电维修工,从12年前参加工作起,便把“学技术”“当能手”放在第一位。
  虽曰“君子不器”,但在某一行业或某一专业能达到高精专是极少的。杨博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并行不悖地琢磨自己的专长,连续参加了5届职工技能大赛,并在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中多次取得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2023年,他还先后荣获了陕西省技术能手和包神铁路集团技术能手两项荣誉称号。
  “小杨在集训期间,经常凌晨4点就起来看书,有时通宵研究设备图纸,为了与同事探讨一个接触网业务知识点错过饭点也常有发生……”师傅樊刚对杨博印象深刻,“爱钻研,对供电设备几近痴迷,遇到问题不问透彻、不搞清楚决不罢休。”
  “杨博为了备战技术比武,把定好的婚期都推迟了,好在新娘子善解人意,没有责怪他。从神朔铁路公司技术比武一直到国家能源集团职工技能大赛闭幕,新娘苦等了他整整4个月,最后这小子捧着荣誉回家结婚,也算没有辜负家人和单位领导对他的期望。”同事刘帆想到了3年前与他一起集训的生活,一切恍如昨日,“我们哥几个认识十几年了,他还是老样子,下班没事儿总爱在练兵场地猫着,跟师傅一个样儿。”
  2020年,神朔铁路公司阴塔站区建设了一个供电练兵场地,杨博主动报名参建。从规划场地到接触网支柱坑基开挖,再到安装绝缘子设备、接触网张力和高度精调等所有环节他都参与其中。在建设过程中,他与同事们勘察了管内所有供电线路,经过整合分析,最终确定在练兵场地建立两个不同杆型的接触网设备。经过这次历练,杨博成长了不少,成为了专业内的“百事通”。
  演练场地与他所在的工区仅有一墙之隔,白天参加演练场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晚上回来宿舍透过窗户描画设备示意图。短短一个月,他啃完了技术和安全两本规章,16开、近2厘米厚的本子写满了学习笔记,每一页纸张的背面都透着清晰的笔痕,凹凸有序,像极了“摩斯密码”。
  一次在参加接触网补偿装置测量作业中,杨博突然对师傅说道:“师傅,我觉得接触网补偿装置的测量,是不是可以利用激光,不仅可以快速精准地测量出补偿装置的距离,还杜绝了登高作业劳动安全风险,测量时间缩减了,作业效率也能成倍提升。”得到了师傅的充分肯定。
  此次建设练兵场地,他勇于提出合理化建议,打破了很多固有思维,巧妙改造废旧材料,大胆实施现场验证,这为他进一步精进接触网检修技术和工艺赋予了更多创新动能。
  在与接触网“结缘”的这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逐渐沉淀下了年轻浮躁的心,倾注匠心,锤炼匠艺,用智慧追寻梦想,用勤奋书写人生。
  云端检修“线”上出彩
  “王阴区间发生跳闸,重合闸成功,快,赶快叫人,我们要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消除设备隐患。”
  2022年7月的一个夜晚,晋北山区遭遇区域性雷雨和大范围对流天气,闪电在空中炸裂,杨博在值班室接到调度通知后,立即与同事出动处理,经过20分钟的排查,确定故障原因为支柱悬式绝缘子遭遇雷击损坏。在等待要点命令的时间里,他与同事顶着风雨,守在距离故障地点最近的护网外,直至对讲机中传来“可以上道作业”的指令后,迅速爬上接触网杆进行故障设备更换。作业完毕后,他再次对前后一公里的设备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巡视,返回工区后已是次日凌晨2时30分。
  忙碌了一晚上的杨博来不及脱掉湿透的工作服,便靠在办公椅上睡着了,以他的经验早已预料到,这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不会太平,再次出动抢修的几率很大。果然,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又将他从美梦中拉了回来。
  “带好手电,快!”
  4时38分,他又投入到了另一起故障设备排查更换作业中……
  “干完活,索性别回去了,再有半个小时天窗点也到了,我们还是直奔站内吧。今天的作业是检修站内接触网设备,有一处线岔非支抬高不够,上次临时处理了,今天在利用天窗点好好检修一下。”
  杨博和同事张腾将工具平稳地装入依维柯车厢,准备向下一个地点出发。
  “就是9号道岔,上次机车受电弓‘打弓’了,咱们自制了‘S钩’保证了抬高和水平,恢复到了技术标准范围内,今天要好好整治一下,不要留有任何隐患。”
  经过2小时的奋力检修,他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春防雷击鸟窝,夏防洪灾蛇害,秋防枯枝挂网,冬防大雪冰凌。四季更迭,循环往复,他用执着和坚守谱写了一曲“劳动之歌”,在云端“把脉”消缺,在“线上”演绎“芭蕾”。
  说说心里话
  作为一名供电维修工,我深刻感受到接触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列车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在接触网的维护和检修过程中,我要在离地6米的接触线上,完成2万多个零部件的检修工作,每次作业3小时左右,一开始也挺害怕,毕竟接触线只有拇指粗,倒吊着、趴着也都是常事,但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就感觉不到害怕,慢慢也就习惯了。我们这个工作要求严谨细致、争分夺秒,看到列车飞驰而过,我感觉很自豪,很骄傲。希望自己能够持续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在工作质量上做到高、细、实,像我师傅一样成为守护万家灯火的“供电卫士”。 ——杨博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