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 者 陈其芳 通讯员 宋会贤)“机组一键启动及自动控制优化项目实施后,机组在一键启动、运行、事故处理方面自动化水平高了,值班员不用进行大量手动操作,不仅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3月下旬,谈及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江苏太仓公司运行部主任助理孙振波难掩兴奋地对记者说道。
太仓公司持续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企业发展核心位置,全面塑造企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聚焦设备性能提升、能效提升、管理提升等重点工作,以“生产+革新+运用”的模式高位推进科技创新,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创效活动,持续攻克生产经营难题,积极推动成果应用,提升创新驱动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公司现有两台机组已投产超过15年,运行中存在不少问题。在孙振波的记忆里,以前机组启动过程中大量操作需要手动执行,值班员凭经验进行参数调节,导致部分启动参数控制不稳,误操作风险高,随着后续一个一个工序启动、投料,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开机时间长,令人头疼。公司以“吴云峰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实施“机组一键启动及自动控制优化研究与应用”项目攻关,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对机组的启动、运行、事故处理等方面进行自动控制优化,实现锅炉一键启动,手动操作量大幅减少,误操作风险也随之降低,机组启动时长较之前缩短3小时,主要运行参数更稳定,机组煤耗降低,机组整体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显著提高,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约450万元。
在智慧电厂建设中,公司结合机组和系统的局限性,实施《基于边缘计算与数字孪生的虚拟电厂研究与应用》项目攻关,开展多源数据融合、数字化虚拟电厂构建、设备管理智能化应用研究,形成业务数字化与数字业务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基于数字孪生的三维可视化管理,以及运行状态指标智能诊断分析、检修质量智能管控。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生产、产生效益、促进发展。太仓公司深入实施创新创效,坚持“机器代人”的理念,完成多项机组启动、定期工作自动化模块升级,不断提升机组自动化程度。完成电气系统负荷导航系统开发运行,提高停送电效率和操作安全性。以劳模、工匠及青年人才牵头的创新工作室为载体,持续发挥创新创效示范引领作用。“郑沧海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江苏省“省部属企业系统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煤化验实验室通过国家CNAS认证,《机组一键启动及自动控制优化研究与应用》入选集团2023年度优秀科技创新案例集,《高压旁路控制方法、系统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一项发明获江苏省部属企业员工十大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