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清洁路 温暖源
——包神铁路“后花园”里绿色浓
 

本报通讯员 王阳阳


  在千里包神线上,钢铁巨龙描绘着草长莺飞、繁花一路的春天画卷,走进包神铁路的“后花园”,太阳能、电锅炉、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等绿色清洁能源设备以智能化、高效率、低噪声、“零污染”的运行状态,在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和员工幸福相结合的路上,留下了斑斓、亮丽的智慧色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包神铁路集团坚持党的引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突出因地制宜,将燃煤锅炉治理工作作为高效节能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深入探索适合实际生产需要的地源热泵新能源供热方式,组织各中心安技员和班组维修工实地探索太阳能、电锅炉、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等绿色节能设备代替传统燃煤锅炉的工程改造项目,精心研究不同地区太阳能应用的差异、夜晚和阴天的辅助加热、升温和降温的幅度及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等核心问题,在石圪台、韩家村和乌兰木伦等车站的草坪和花园里,各项节能改造工程陆续施工,新型绿色能源被成功引入站区。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热源进行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的新型能源设备,可有效利用地下热能,在运行过程中只需消耗少量电能就可产生4倍以上的冷量或热量,比传统的空调供暖方式节能约30%至70%,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具有高效节能、稳定可靠、环保可再生等优势。
  包神铁路沿线投入首批地源热泵设备代替了传统的燃煤锅炉以来,这项高效节能、无环境污染的绿色能源让沿线车站、宿舍、公寓和食堂逐渐实现了冬暖夏凉自动控制。然而,在员工作息环境舒适、后勤满意度提高的同时,负责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维修工却眉头紧锁,认真思考着如何解决设备以后的保养和维修问题。
  越先进的设备,对维保的工作要求就越高。为了快速掌握这门先进技术,公司从年轻员工中精心培养出一批骨干力量先后赴沈阳、上海等地拜访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虚心学习机器的维修技能。外出学习期间,他们整日与厂家维修人员挤在狭窄的机房里进行维修作业,靠着“软磨硬泡”,从设备厂家获取技术资料,向外委技术人员学习维修工艺……
  现担任地源热泵技术主管的徐伟,是公司重点培养的第一批地源热泵工,也是最早一批掌握设备特性和运行工艺的人。回想起近年的成长经历,他感触颇深:“地源热泵这项工作专业性极强,理论和实践的技术要求较高。我们刚接触时一窍不通,连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都理解不了,但是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及时修复,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加强现场实践。”
  在摸索求知的起步阶段,员工逐渐掌握了设备原理、工作性能和日常维保等业务知识,地源热泵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科学化,设备安稳运行得到有力保障,全员自修能力逐步提高,公司逐渐脱离了对外委维修单位的技术依赖,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外委维修费用。
  为提高地源热泵设备的供热效率,包神铁路深挖降本潜能,从影响设备能耗的主要因素着手,建立完善了一套规范的节能运行管理体系,作业人员在巡检和维护过程中准确研判设备状态,详细记录各项运行数据,反复统计、分析、对比设备耗电量,积极开展降低地源热泵月平均耗电量质量管理活动,推广设备节能改造五小成果运用,设备节能运行成效显现。
  “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大胆探索、积极尝试,不断创新才能闯出新路。”在公司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广大干部员工钻研业务、提高技能,依靠小改小革顺利完成了地源热泵设备自动补水、循环泵自动控制等系统的改造,并采取加注阻垢剂、加装管道零配件、改造水系统管道走向等技术措施,最大程度优化系统配置,解决了原水循环管道水垢大及高层空调排气不畅等技术难题。
  公司多次邀请设备厂家人员对沿线生产岗位的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并将参数调整、故障处理和操作维修等内容作为复合型人才定岗依据,通过理论和实作考试,帮助大家逐渐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切实提高设备维护保养和检修技术技能。全面提高维管质效,修订操作规程,明确使用维护周期,规范管理标准,建立设备设施专人负责台账,将设备维护管理责任到人,不断提高设备运行质量。
  “沿线最早的供热设备是清一色的燃煤锅炉,不仅粉尘大、煤烟大,而且司炉工的劳动强度也很大。而现在,通过电锅炉、太阳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多种绿色能源驱动供暖方式并用的多样化发展,不仅清洁高效,而且实现了智能自动化控制,减少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谈到多年来供热设备的转型变化,分管供热工作的副总经理一边笑着拿笔在空中比划,一边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包神铁路绿色能源的工作原理、使用情况和探索经历,诠释着公司在清洁高效绿色跑道上逐渐起跑并不断加速的过程。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