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亲密关系上,人类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无论种族,不分文化背景。家庭关系中,越是重视谁,越是依赖谁,就越害怕失去谁。于是不敢直面矛盾,甚至会抑制自己的需要来取悦他。时间久了,爱到力不从心,就成为了枷锁。再然后就是无声无息地疏远,直至关系冷却,无休止地冷却。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拯救者。
《热锅上的家庭》就给我了不一样的感受。书中的女儿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在一个家里,爸爸妈妈之间严重隔离,冷得几乎没有感情交流。男人热衷于工作,女人热衷于孩子。双方都有不满,却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生怕一旦说破,连表面平静这点可怜的安全感也消失殆尽。而这种令人绝望的平静,恰恰是孩子最害怕的。身为长女,她背负起了家庭的十字架,在潜意识里她希望自己的反抗和叛逆能改善父母的关系。她甚至希望通过矛盾升级,让父母学会吵架。她不希望家里人都是“木头人”,她尤其不喜欢父亲的说教,没有爱的表达,越是理智就越会令人抓狂……书本中,心理医生对这个家庭进行了9次治疗,每一次都会揭开一层纱布,直到人心上的疤痕完全裸露。
书中很少用总结性的话语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基本上是在讲述一个案例,一个“热锅上的家庭”,一个被矛盾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家庭,一个盛怒之下口不择言,甚至大打出手的家庭,一个明明希望重塑亲子关系,却无意中走向轮回的家庭,一个希望在亲密关系中得到拯救,却备感孤独的家庭……在一个家里,问题从来不是出在某一个人身上,而是整个系统出现了“死机”。唯有重装系统,重建爱的信仰,才能重获新生的力量。任何时候,你要记得,你心里难过,是因为你总是寄希望于别人给你快乐,寄希望于别人满足你的心理需求。其实,很多时候,你可以依靠的是你自己。你阳光快乐,就能给人快乐;你不快乐时,只需要明确说出你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发泄情绪,指责别人;同样,当你爱的人伤心难过时,你不要试图为自己辩解,更不要讲什么大道理,无声的陪伴和拥抱足以解决一切问题。
“不要拿孩子撒气,不要完全忽视对方的决定,更不要借孩子来吵架……”读书视频分享这句时,我看见,身旁的书友眼睛湿了。在生活里,有多少家庭两口子生气时,你叫孩子往东,我非叫他往西,只要能叫你心里不好过,不惜拿孩子做“替罪羊”。这一点,估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感触吧。
凡是严重割裂的,都曾经有严重依赖。相爱前,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拯救自己的人,能弥补自己心灵缺憾的人;热恋时,我们觉得自己很幸运,有了一个能随时随地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人。你是他的例外,他是你的宇宙;后来,亲密关系越持久,对爱人的要求越高,爱到最后就是无能为力,累得几乎没有能力再相互拥抱。起初还相互埋怨逐渐变成对对方的失望。不得不说,婚姻中的男女都是幸运的,面临情感危机时,还有子女挺身而出,为他们转移矛盾。这不是儿女的青春期在叛逆,而是你的家庭关系出现了裂痕。人常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凡事必有因果。当你心情灰暗的时候,多想想这句话吧。
往期的愉悦夜话,播放完读书视频后都会有很多书友分享感受,今夜却罕见地寂静。其实,不说也知道,每个人心底都泛滥着往事的河流。越是如此,越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家,爱情,亲情,永远是人心底最柔软的琴弦。
月亮很好,又大又圆。朝我家走,正好面对着月亮。我走一步,就离月亮近一点。似乎我不是回家,而是要往月亮里去。月光下的一切安静而又美好。当然,这些都远远不及饱含温度的、热气腾腾的家。愿你珍惜自己的家,即使那是个“热锅上的家庭”。任何时候,请记住:做一个有趣而快乐的人,让自己的家充满爱的温暖。爱,让我们成为永恒。(作者单位:河南济源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