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下好创新“先手棋”做强科技“硬支撑”
电科院聚力打造一流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报讯(通讯员 卢 喆)“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强化产业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开启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3月11日,电科院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绘就发展新蓝图。
  近年来,电科院持续加强科研体系建设,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成为推动集团公司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谋深谋远,先谋而后动。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电科院牢固树立大局思维,在集团“三非”“三紧”精神的指引下,加强顶层设计,《电科院“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加快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重要规划相继发布,构建了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生产技术中心、基层单位和重大工程项目研发基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2023年,电科院成功入选国资委“科改企业”名单,标志着电科院高水平创新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从顶层设计出发,以规划为引领,擘画了电科院的创新蓝图——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创新要素聚集,持续推动着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电科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调研分析、优化科研力量、高位推动落实。2023年,多年的科技创新工作积累,奠定了“低碳智能燃煤发电及超净排放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的基础,该实验室也成为集团公司唯二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大型超算力平台、37个专项检测实验室先后在电科院落地,创新活力全面释放,创新动能更加强劲。
  抢占科技制高点,人才是关键。多年来,电科院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自主培养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集团首席科学家1人,涌现出一批中国电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集团创新人才、省级“双创”博士,逐渐构筑起跨年龄、多层次的创新人才“金字塔”,对打造强劲发展引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勇闯科技“无人区”,敢啃技术“硬骨头”,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集团首个国际标准成功发布,国内外首套千兆赫兹级发电机定子局放监测系统研制成功,环境风洞关键设备国产化、测试技术精准化和工程应用系统化取得重大突破,国际首创“煤质快检”技术进入测试应用阶段,连续5年取得省部级、行业级科技创新一等奖,23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被评为国际领先,拥有专利数量958项,其中发明专利242项……一项项成果的背后,是体制的支撑、平台的赋能和人才的聚力。
  与此同时,在找准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切入点的过程中,电科院深度联合集团内外产业公司,建立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全流程成果转化机制。2023年,电科院全年科技成果转化突破1亿元大关,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上走出了一条高质高效的新路子。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