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长羽绒服,裹着羊毛围巾,从零下十摄氏度、七级大风的榆林来到天津市蓟州区,一颗心立即被这里的和风吹拂得柔软了许多。
初春的蓟州,风吹在脸上,让人想起那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幸福感油然而生。
蓟州背靠燕山山脉,是天津的北大门,历史悠久,风景俊秀。“扼东北入京之要冲,控中原与坝上之险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畿东锁钥”之称。蓟州距离北京只有90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拱卫北京的军事重镇。
蓟州是古代的燕云十六州之一,中国历史上,燕云地区一直是中国农业最发达、经济最繁荣、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战略上具有巨大的价值。
提起燕云十六州,不由得想起《天龙八部》中萧峰麾下的燕云十八骑,长枪在手,策马狂奔,是当时囿于一隅,捧书沉迷的我,少年时最觉酣畅淋漓的时刻。
独乐寺是坐落在蓟州的一座千年古刹,是我国目前留存的三大辽代建筑当中非常神奇的一座古寺庙,自建立以来,历经二十多次地震,依然完好,堪称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1932年6月,梁思成先生在论文中,关于独乐寺创始建寺的年代,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独乐寺虽为蓟县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与蓟人谈,咸以寺之古远相告。”
走进独乐寺院里,仰头观看宏大精美的建筑,发现天空之中似有神秘巨手,以神来之笔挥毫泼墨,为这人杰地灵之宝地,独具匠心晕染出独一无二的湛蓝深远,碧霄高耸之下巍然屹立的独乐寺。看一眼那沉稳精妙的建筑,升起了对邈远深邃历史的敬畏之感。
独乐寺静静地矗立在清澈蔚蓝的天空之下,等待着更多的人,前来欣赏感悟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美,更等待着我们去破解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个谜题。望着独乐寺上空的蓝天,我生出一份浓浓的感恩之心,感恩因缘际会,使我这样一个笨拙粗糙的人,有机会站在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精美遗产面前,流连观赏,沉思遐想。
看完蓝天,再看这独乐寺,需要仰视的东西太多了。独乐寺的建筑、塑像和壁画是三绝。观音阁斗拱的建造模式堪称我国之最,观音阁供奉的是一座观音菩萨的泥塑,十六米高,如此高的造像,最为神奇的是,这座高大的观音菩萨的上半身微微向前倾斜。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辽代的原塑,历经千年,依旧十分稳固地站立,供游人膜拜。不得不赞叹,我国古代佛像建造技艺的高超。两缕飘带,无比飘逸地悬挂在观音像的身边,让观音像充满飘飘欲仙的灵气。静静地凝视,出神地遐想,我的心里升起一个笃定的念头,古人在这座观音像上留下这么多斑斓而令人感动的色彩,那里面藏着古人留给我们的缤纷绚烂遗产。
从大殿出来,仰头观看“观音之阁”四个大字,越看越舍不得离去。
独乐寺流传着一段“李白飞笔点”趣话。悬挂在观音阁正中的“观音之阁”四个字,是李白的真迹。诗名惊天动地的李白,被隆重请来在匾额上题字,狂放的诗仙,照例先喝一通大酒,才有兴致展笔挥毫,喝着喝着就把自个儿喝醉了,写出来的“之”字写错了,少写了一点,第二天酒醒,看见那些因为围观诗仙墨宝,而看到错别字时面面相觑的脸,太白唇角一勾,眉峰一挑,潇洒地将蘸了浓墨的毛笔随手一扔,刚好扔出之字上面的一个点,待到众人反应过来两眼放光,赞叹不已时,狂放不羁的太白早就深藏功与名,仰天大笑出门去。
自行脑补着李太白的趣闻轶事,心情愉悦地从观音阁出来,移步到大雄宝殿,红色廊柱上悬挂着:诞妄不生虚无视事,悠闲自得清静为修。我想,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提醒和帮助,只有虚无视事,才能悠闲自得。五十岁,是该从繁冗无聊的琐碎之事中慢慢抽离,与自己,与岁月,与命运清静相守。
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独以普度众生为乐。“普度众生,清静为修”,这八个字是与两位好朋友一起拜谒独乐寺的收获,一个人如果能时时处处坚持帮助别人,清静修身,他就不用四处拜佛祈求护佑,因为慈悲的人,本身就是一尊肉身佛。(作者单位:国电电力锦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