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方法和行动要求。
当前,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双重驱动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国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产业面临保安全、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等严峻挑战。新疆公司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以“建设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为目标,锚定加快推进科技项目成果落实落地的目标,在能源技术创新中抢攀“春山”。
聚人才强基础 让创新成果“涌”出来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近年来,新疆公司致力于打造聚才引智“强磁场”,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向纵深发展。
“每年公司都要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对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我们要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有力激发他们技术创新的热情。”公司科技信息部主任蒋新军说。
将科技创新项目交给员工“小白”,以“老”带“新”,边干边学、边悟边创新,新疆公司大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选“苗”170人,切实把科技创新的“种子”种在能源转型升级的沃土上,进一步激活企业创新活力,为创新型能源企业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准东矿刘迪、黑山露天矿李思维、阿克苏公司熊建思等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凸显;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风机齿轮箱温控阀改造、浮油检测及收集装置等一项项科研成果横空出世……
近年来,新疆公司狠抓科技创新,不断强化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一批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与西安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的“一带一路”能源研究院揭牌;“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智能互馈预警与协同治理关键技术”等2项成果入选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典型案例;“寒旱矿区采煤驱动下水文生态效应及其调控关键技术”等11项成果获省部级及行业级科技进步奖;“基于多源时空数据融合的冲击地压灾害前兆特征挖掘与智能可视化判识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仅2023年,就获授权专利68项,同比增长23.6%,其中发明专利8项,同比增长2.7倍。
今年,新疆公司将持续抓实科技创新,让更多科研成果涌现,为实现科技创新能源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攻技术引长技 让产业升级“智”起来
“师傅,可以通行了。”从南方而来的拉煤师傅开车上磅仅用时30秒便踏上了返程。汽运过磅时间由原来的3分钟缩短至30秒,这得益于新疆公司成功应用的一体化智能装运销管理系统,使装车效率显著提升。
能源革命,产业升级为先。新疆公司全面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司已累计建设煤矿智能化项目191个。其中,建成全国煤矿中级智能化示范矿井的乌东矿,建立了新疆首个多元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基本实现冲击地压可防可控。宽沟矿成功应用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切顶新工艺,减少45%爆破钻孔工程量和近90%火工品使用量,形成了“超前大区域预裂+局部精准防治”的新型防治模式。全集团最大科技项目——黑山矿区新型智能绿色运输(空轨)系统已立项。另外,甘泉堡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控制系统开发已完成I/O模块研制,成功打造了源网荷储一体化控制国产运行模式。
“我们现在在这一个楼里就能控制产业版图上这一大片的风光电。”甘泉堡公司的杜晓晨自豪地说。
“一区域一集控”技术实现了风光“集中控制、数据共享、智能运维”,进一步加强集中控制能力,使得信息传递更快、操作迅捷。
新疆公司积极引进新兴技术,不断加快产业运行效率,有力拓展了产业升级提质增效空间。
吉林台公司建成以生产经营决策分析系统和安全风险智能管控系统为代表的智慧管理平台,提高了对现场设备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能力,打造成集团五星级智能电站。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24年,新疆公司在新的征程上将继续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让“上春山之路”遍布“科技创新之花”,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充沛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