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是安徽安庆电厂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的一年,申报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14项合理化建议被评为“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10项创新建议被评为安徽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金点子”,1项创新成果被评为安徽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金成果”。同时,多项小发明、小改造成功转化运用到生产实际中,让科技成果服务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初见成效。
科技创新满园春
本报通讯员 张振华

  
  科技创新是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安庆电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聚焦传统火电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不断激活创新发展潜能。
  小改造 大提升
  “今天我们着重讨论一下如何提升重要辅机备用联启可靠性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畅所欲言。”
  “像EH油泵、定冷水泵这样的重要设备,现在虽然设有两套联启保护,但每次设备定期切换时都需要人为去现场手动切换,这也增加了人为误操作的风险。”
  “对,如果通用硬联锁的选控开关(在开关二次回路处改变接线方式,通过选控开关实现联启功能)位置选错,同样会导致备用设备无法联启或者出现故障设备重合闸情况的发生,对机组运行的安全性有重大隐患。”
  “那我们现在的研究方向就应该是怎么减少人为干预,让系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
  这是该厂电气二次班黄阳创新工作室成员热烈讨论生产现场遇到的新课题时的一幕。
  思路有了,那就付诸行动。就这样,他们成立了技改小组,开启了设计之路,查文献、找资料、画图纸、理论验证……效果不满意,重新再来,咨询厂家、询问同行、更换方案、出图纸、再验证……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重新设计了一套开关联启回路,使用一种功能继电器,让选控开关只需设置“投入”“退出”两个挡位,便能够解决现有设计方案中操作繁琐、易误操作、可能故障后再次合闸等缺点。
  然而,设计是否成功,还需要实践的验证。
  此时,3号机组正准备停机检修,该技改小组决定率先在3号机定冷泵上验证新方案的可行性。于是,集合好人手,备齐装备,等待机组停运后,便立即对定冷泵二次回路进行改造。
  拆解、接线、安装、测量……每一步,技改人员都仔细对照图纸反复确认,只为万无一失,最后经现场验证使用效果良好。
  目前,该厂已完成相应的技术升级改造工作,成功减少运行人员操作流程,有效避免了人为误操作隐患,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解难题 求突破
  一直以来,该厂高度重视“金成果”工作,以人才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持续开展创新增效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用创新解决现场实际需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2023年安徽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中获得“金成果”奖的“对冲燃煤锅炉侧墙近壁区还原性气体与高温再热器壁温超温协同治理”技术成果,便是该厂技术人员在面对问题与不断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的一套解决方案。
  该厂2×100万千瓦机组配置的锅炉为前后墙对冲燃烧∏型直流锅炉,长期存在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高、管壁磨损大、结焦面积广、容易发生超温等现象,严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和环保指标。
  为了彻底解决锅炉的“顽疾”,该厂成立技改专项工作组,从运行部、设备部抽调技术骨干,攻坚克难,一边外出走访调研,学习借鉴其他电厂在面对相关问题时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一边深入了解自身机组的运行特性,在不断实践中寻找解题方法。
  成功没有捷径,唯有一步一个脚印。
  在那段时间,失败成了工作组的家常便饭。但该厂的技术攻关人员并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逐渐找到了锅炉燃烧的规律。最终创造性地通过优化燃煤锅炉二次风流场,对锅炉二次风道及导流板、贴壁风扩管、燃烧器层风箱入口及导流板等设备进行改造,建立近壁区还原性气体检测和评估体系,实现了锅炉精细化运行调整。
  据了解,该成果应用以来,该厂单台锅炉每年产生经济效益达118万元,累计产生经济效益708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在7家发电企业8台燃煤发电机组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发明 见实效
  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瞄准薄弱环节协同攻关,这是该厂科技创新工作的信条。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火电机组污染物排放是重要的环保监测指标。
  长期以来,该厂SCR脱硝装置依靠传统调节方式,导致喷氨量一直居高不下,一旦机组负荷、煤质发生变化时,控制稳定性差、准确度低、响应速率慢等短板突显,造成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波动,严重影响机组环保安全。
  针对此特殊情况,该厂成立了以运行部、设备部、安环部为主体的联合攻关小组,并邀请科研院所支持配合。
  为摸清机组运行特性,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与运行人员沟通,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对负荷稳态、升降负荷、启停磨煤机等不同工况下锅炉燃烧参数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比对分析,找出影响脱硝喷氨控制系统调节效果不佳的原因。
  “现场采集数据一定要实事求是,一次不行,那就多试几次,要确保参数准确。这样才能找出影响调节精度的原因,为后期在逻辑设计工作上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项目负责人在讨论会上反复强调。
  在大量数据的梳理下,技术人员明确了以煤量、氧量、风量、启停磨为前馈信息的设计思路,不断精益求精,优化设计,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脱硝控制策略,达成对喷氨量的精准控制,并在3号机上试验成功,为机组安全环保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该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目前,该厂已完成对相关系统的技术改造工作。全新的脱硝控制策略运行后,尿素单耗由修改前的55吨/亿千瓦时下降至目前的38吨/亿千瓦时。脱硝效率在83%时,氨逃逸率由优化前的0.000746%下降至0.00007%,有效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发明永无止境,创新未有穷期。安徽安庆电厂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一个目标、三个作用、六个担当”总体发展战略,用全新的思维、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定位、更远的目标,打破思想桎梏,强化科技赋能,让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