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3年,国电电力舟山海上风电公司锚定“一主双核四驱动”的发展蓝图,实干当先、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实现全年发电量14.23亿千瓦时,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建成国电电力第一个百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
2023年,该公司总装机容量达151.02万千瓦,全年绿电交易电量达9585万千瓦时,创收796万元……
“党建+”赋能 把好发展“方向盘”
党建做实就是生产力,党建做强就是战斗力,党建做细就是凝聚力。
为了积极响应“双碳”目标,作为海上风电的先行者,该公司党委规划“一主双核四驱动”的发展蓝图,建强“党建+”为基的“融”品牌,夯实“四能”举措,以特色党建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帮助,让各个党支部的工作有遵照的标准。”政治工作部主任周欣在部门会议中强调。为此公司以“党建+队伍”为出发点,制定并实施《支委建设提升工程方案》,设置支委准入条件清单和负面条件清单、开展党支部换届情景演练、定期开展“新知识、新技术”专题辅导讲座。
以“党建+行动”为落脚点,以党建主题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为载体,党支部瞄准全年16项重难点工作,开展“夯实基本盘,服务桥头堡,智慧引领,全年无故障风机达60%+”等5项主题实践活动,将党支部工作与生产经营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让党员先锋领航、积极分子跟进、党支部把关定向、群众员工齐参与,全力推进公司重难点工作。
除了日常的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学习方式,开展了为期7天的主题教育读书班、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还组织全体党员分两批前往宁德市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四进坦洋”等生动故事背后强大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
“来到下党乡,这一路走来,我看到了从一个‘五无三怕’的贫困山区发展到现在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在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上,普陀风场党支部的党员吕忠余回忆起他参加“三进下党”活动时的场景,感触良多,“这让我感受到只要我们共产党人锚定目标,就一定能为人民群众谋得福利,就像我们的建设项目,虽然困难很多,但我们依然坚定无畏勇敢向前。”
管理聚力 筑牢保供“压舱石”
在生产经营提质增效“百日大会战”中,舟山海上风电时刻关注绿电交易政策,准确把握绿电交易要求,2023年9月,完成首次绿电交易,打开了绿电营销的新局面,全年绿电交易电量达9585万千瓦时,共创收796万元。
2023年8月,5号台风“杜苏芮”刚走,6号台风“卡努”又至,进入24小时警戒线直逼象山,距离象海风电场最近时风场海域最高瞬时风速达到了42米/秒,浪高一度达到了6米。
该公司象海风电场、普陀风电场所在的海域台风多、涌浪大,每年都要和台风作战,打响抗台“保卫战”。每一次台风临近,风电场的员工都会坚守防台一线,紧紧抓住台风来临前的短暂窗口,奔赴海上检查关键设备和消缺维护。台风影响期间,时刻关注风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随时准备处理可能突如其来的故障。在这样的努力下,2023年12月17日,两风电场单日发电量达1634万千瓦时,创投产以来日发电量新高。
普陀风电场已连续2年实现“百日无故障”风电场目标,电场成立风机状态监测四个专项小组,对振动系统、设备环境温湿度、通讯系统以及设备腐蚀情况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安全专项监测检查,保持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生产月,编制《舟山海上风电“文化润心系安全”安全文化主题实践方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专题教育、组织体验活动,构建“学+教+行”模式,实现从思想到行动的全贯彻,实现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今年1月18日,为督促新入职员工、新投产项目施工人员能更好地履行安全职责,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稳定性,提升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新一年的“三种人”资格考试拉开帷幕。
创新笃行 打赢建设“攻坚战”
船从象山县鹤浦码头一路航行,一片片风机群,41台、56台……在无边的蔚蓝海天交接处,矗立在浪涛翻涌的海面上,巨大的叶片随风高速旋转,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与风电场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美的海上清洁能源画卷,这就是象山1号项目。
2023年底,舟山海上风电实现象山二期504兆瓦海上风电项目、50兆瓦光伏项目全容量投产,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01.02万千瓦,建成了国电电力第一个百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
2022年底,象山二期项目开工建设;2023年中,万年光伏项目开工建设。舟山海上风电开辟了“双战场”,他们立志要带着建设经验,在年底实现两项目全容量投产,再打造一个“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项目。
工程进入冲刺阶段,紧迫的战鼓已经擂起,工程管理部全体员工放弃节假日,探索创新的脚步从未曾停止,依托工程管理部主任和副主任牵头的“工匠创新工作室”和“青年创新工作室”,把创新作为奋斗的动力。
创新应用国内首个轻量化海上升压站,利用空间交错型布置,整站重量2400吨,比传统海上升压站重量下降约1600吨,面积减小25%,建设周期缩短约30%;
首创国内海上风电分布式“一机一储”,和常规的“大孤岛系统”相比,节约成本近100万元,实现了一次调频,又为抗台提供后备电源;
创造了世界跨航道海底电缆埋深9米的纪录……
海上施工作业面多、任务量大、人员分散,不宜管控。他们就让管理可视化精细化,开发数字化工程管理平台,实现工程进度和人员安全动态管控,还和宁波气象局合作,实时更新温度、风速、浪高、海上可见度、出海指数等,能够提早做好开工收工准备。
数字化工程管理平台,对施工进度的动态管控的同时,可以实时跟踪海域上船舶的位置、施工的位置,如果遇到突发情况,系统会及时提醒和预警,保证海上作业人员的安全。
基建过程中资料多而杂,分类管理和保存难。他们积极做好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项目工作,利用文控系统和紫光档案系统,实现基建过程中所有文件资料“形成、流转、归档”的全过程管理。
步入2024年,舟山海上风电以新理念为“舵”,以党建“红”引领发展“绿”,定向领航砥砺前行,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激流勇进立潮头,激情奋进谱新篇,一路扬帆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