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一线故事
寒风中的“破冰行动”
本报通讯员 秦 媛
2024年01月18日
字数:934
版次:02
  “咣当、咔嚓……”冬日里,寒风中,准能公用事业公司小沙湾水厂旁的黄河冰面上奏响了一曲交响乐。这是小沙湾水厂的破冰人正在进行“破冰行动”,为确保生产用水、保障能源供应,他们每年冬天都要破冰取水。
  黄河水域冰冻期持续6个月,一般为11月至次年4月。河面冰冻后,小沙湾水厂每天组织人工破冰取水,保证矿区正常生产用水。
  “受黄河水位过低及前期流凌影响,一直无法取水,准能集团多方协调,我们也积极破冰寻找水源,一直到去年12月31日水位才到可取水标准。”小沙湾水厂副厂长杨泾湓说道。
  去年12月开始,连续多天温度下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冬天的河面像是风的通道,“呼呼”的风声直接把温度又“吼”低了两三摄氏度。在这样的低温里,虽然一直无法取水,但是破冰人却从未停歇。
  寒风凛冽,黄河水域变化莫测,破冰人全员上岗,坚守在寒冬一线,只为保证矿区正常生产用水。他们拿着笨重的冰镩,一点点凿着冰层,需凿开一条宽8米、长10到20米的冰渠才能使一级泵站的移动泵车取上水。遇到个别比较厚的冰层,也没有什么妙招,破冰人只能使尽浑身力气一下下地凿。
  “破冰是个体力活,一次作业下来,帽子、衣服、裤子、鞋里全是冰,走起路来裤子都是硬邦邦的。”破冰工白海元说道。
  水溅在衣服上,衣服顷刻成了冰铠甲,手也冻得发麻,可破冰人的心里像装着一团火,为了共同的取水信念而战,他们成了冬日里黄河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破完冰,冰凌和冰块还需要用铁锹、小推车等工具一点点地运输到旁边。“遇到比较大的冰块,我们只能用手搬。”白海元说道。
  汗水顺着破冰人的脸颊流下来,摘掉安全帽,用手套擦一擦,累了就在冰面坐着歇上一会儿。短暂休息过后,他们继续开凿,周而复始。
  “主要是因为今天刚把冰块全部处理掉,第二天又会迅速封河恢复原样,造成小沙湾水厂一级泵站取水困难。”小沙湾水厂副厂长索卫清说道。
  为此,小沙湾水厂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解决取水难题,一方面及时启动流凌期取水应急预案,根据天气及水情预报,在流凌期和封河期到来之前做好储水工作,实行高水位运行模式,保证安全池水量充足。另一方面,合理组织人工破冰,每天都会重复凿冰、运冰7至8个小时,直到黄河解封。
  截至1月11日,小沙湾水厂共破冰取水17.1万立方米,供水量12.2万立方米,3个蓄水池保持满水状态,为生产保供蓄能。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