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风霜雪雨搏激流
——朔黄铁路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巡礼

本报记者 王建君 通讯员  张 波 特约记者 孙振乾


  高铁看中国,重载看朔黄。
  数九寒天,华北大地银装素裹。千里朔黄铁路线上,一列列万吨钢铁巨龙顺着黄土高原一路东征不舍昼夜,穿太行、越平原、近沧海,用太阳石的炽热点亮万家灯火,温暖神州大地。


  朔黄铁路开通运营20多年来,能源保供气吞山河,大国重器力扛千钧。截至2023年底,朔黄铁路公司累计完成货物运输46.57亿吨,为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作出了积极贡献。
  青春年少的朔黄铁路,煤炭独大白货瘦小,重载丰满智慧骨感,成长中的烦恼如影随形。
  走进新时代,站在新角度,朔黄铁路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打出扩能增运、数智加持“组合拳”,又将创造出怎样的辉煌?
  走进朔黄,让我们一起探寻在新发展理念下钢铁巨龙的领跑姿态。
  居安思危,机遇挑战时不我待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1992年,朔黄铁路作为国家西煤东运新铁路通道,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一批重点骨干工程被写入党的十四大报告。
  国家所需,社会所盼,企业所为,民生所向。
  1998年,朔黄铁路公司应运而生。经过25年的发展,朔黄铁路公司拥有了朔黄、黄万、黄大三条铁路,形成了“一干两支、多通道集疏运”运输网布局,并且成为晋陕蒙核心区煤炭经朔黄铁路到达黄骅港下海运输路径最短、收费最低的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
  朔黄铁路为国家Ⅰ级、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西起山西神池县,东至河北黄骅港,横跨山西、河北两省22个县(市),全长594公里,设车站33个,与国铁同蒲、京广、京九线纵横相交。
  2000年5月18日朔黄铁路开通运营,实现了当年铺通、当年运营、当年盈利的“优生优育”。
  2006年,朔黄铁路运量突破1亿吨,2013年运量突破2亿吨,2017年运量突破3亿吨。目前,年运量已经达3.6亿吨,远超当时的远期设计目标,实现了长周期安全高效运行。
  黄万铁路起自朔黄铁路黄骅南站,一路向北到天津滨海新区万家码头车站后,通过天津地方铁路到达公司自管的神港站,对接集团在天津港的煤炭码头,全长79公里。2006年10月8日开通运营,年运输能力4500万吨。
  黄大铁路起自朔黄铁路黄骅南站,经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接入益(都)羊(口)铁路大家洼车站,与黄万、大莱龙、龙烟铁路一并构成环渤海湾铁路运输通道,线路全长216公里。2020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年运输能力5000万吨。
  目前朔黄铁路公司所属的朔黄、黄万、黄大三条铁路“一干两支”运力约4.5亿吨,朔黄铁路公司2023年实际完成运量3.68亿吨,与铁路设计目标相差近1亿吨。
  朔黄铁路公司决策层认为,补齐近1亿吨运量的短板,一方面要对朔黄铁路干线进行扩能改造,储备高峰运力3.8亿吨;另一方面要引流上线开拓大物流市场,实现黄万、黄大两条支线的满负荷运营,扭转“大马拉小车”的被动局面。
  坚车能载重,快跑靠智能。
  新经济时代,“两化”融合的程度,决定着铁路运营质量的高度。
  九九归一,智慧重载成了朔黄铁路公司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不二选择。
  追求卓越,领军企业任重道远
  高铁看中国,重载看朔黄,是国人展示给世界的亮丽名片。
  2023年2月,朔黄铁路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纳入“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成为全国200家入选企业中唯一一家铁路企业。
  百里挑一,风光无两。
  朔黄铁路公司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其实早有铺垫。
  朔黄铁路公司连续13年与国内外世界领先铁路企业对标,单台机车实现货物周转量、吨公里成本、收入净利率、机车能耗等9项指标世界一流,每公里用人、人均货物周转量等4项指标国内领先。
  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明显成为衡量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的核心标签。
  “一干两支、多通道集疏运”运输网布局,显示出朔黄铁路公司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和海纳百川的恢宏气度。公司推出的两万吨重载列车安全运行体系,成为行业标准、国际典范。两万吨重载列车开行7周年,共计开行87455列,累计运输煤炭9.76亿吨,占到总运量的1/5强。
  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朔黄铁路公司先后完成国家级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重载移动闭塞技术发布、3万吨重载列车静态试验、两万吨重载列车自动驾驶试验。
  与此同时,朔黄铁路公司经国家铁路局批准,成立“重载铁路高效运输技术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水到渠成。
  在2023年8月巴西召开的第12届国际重载运输大会上,“朔黄重载铁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技术研究与应用”成功发布,发出中国重载铁路声音。在智慧重载的世界赛道上,朔黄代表中国始终走在领跑者行列。
  一家运输企业以澎湃的第一动力牵引着重载钢铁巨龙闯关夺隘、气贯长虹。朔黄铁路公司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46项、国家授权专利400余件。
  一流企业做品牌,二流企业做营销,三流企业做产品。
  朔黄铁路公司建立了以“朔黄铁路”品牌为主的“一主多元”品牌大厦。其中,“国家能源朔黄铁路”“国能两万吨重载列车系列技术”“国能朔黄铁路检测救援分公司”“国能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4个品牌入选集团公司首批示范品牌建设名单。2022年,朔黄铁路品牌价值获评217.09亿元,较上年度提升了74%,位列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第二位。
  转型升级,智慧重载未来可期
  静卧在晋北高原海拔1533米高地的朔黄铁路西端,注视着包神、新朔、大秦3条线路在神池南站交会,自身“多拉快跑”的优越感溢于言表。
  “网运分离、联合运输,统分贯融、保障综合”的朔黄模式一经问世,便得到了业界的推崇。这既是公司首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又是朔黄铁路公司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基石。
  做强做优做大智慧重载,是朔黄铁路公司锚定的中期目标,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又是“十四五”确定的攻坚任务。
  公司决策层审时度势、复盘资源、精准把脉,开出了“功能转型”和“内涵转型”两剂“药方”,补短板、锻长板。
  公司聚焦能源保供和一体化高效运行的主责主业,全力打造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能源大通道。
  公司按照评估的3.8亿吨运能能力空间,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解决关键堵点。
  公司围绕神池南、黄骅港作业效率的提升,强化作业协同和运输组织调整,提高2万吨、万吨列车编发效率。不断优化4.5亿吨提质增效方案,提升关键技术站的运输组织效率。
  科学匹配机车上线,稳开满开2万吨列车,推动支线铁路尽快达产运营。
  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小半径曲线改造、黄万线电气化改造、神池南焊轨基地、原平南国家级综合应急保障基地、朔黄上行线大修换轨、隧道病害整治等重点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宁武西旭阳专用线顺利开通运营。
  公司聚焦现代化能源大通道产业链建设,实施一个运营中心、打造一个平台、制定一套体系的“三个一”工程建设,从而实现内外资源有效统筹,路、港、航协同联动,构建起“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综合物流的大构架,实现由单一的煤运通道向综合运输物流通道的转型。
  如今,朔黄铁路公司已经建立起辐射京、津、冀、鲁、晋、陕、蒙、宁等地的市场营销网络,先后开通铁矿粉、钢渣、碎石、聚丙烯、锰矿、水泥及水泥熟料等37项非煤业务品类,年均非煤货物运量达2000万吨。
  2023年,公司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煤炭不足非煤补、上游不足管装补”的经营策略,使得非煤业务品类、市场覆盖、运量规模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大物流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出多式联运组合拳。6月29日,从非洲几内亚到山东烟台,再到龙口港,经由朔黄铁路到达西柏坡,最后由汽运转到山西孝义的铝矾土运输业务实现首列运行,标志着横跨晋冀鲁的多式联运陆海新通道全面贯通。
  为支持国家战略雄安新区建设,公司于下半年先后开通内蒙古二道河—河间—雄安新区水泥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西柏坡—河间—雄安新区钢材多式联运业务,搭建起直供雄安新区的大宗建材跨省运输新通道。9月14日,朔黄铁路、中国雄安集团共同举办“助力雄安”多式联运物流洽谈会,27家企业在大物流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11月17日,由朔黄铁路、沧州市人民政府在黄骅港共同举办的“共建共享国能—沧州现代物流产业洽谈会”上,14家企业现场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日,朔黄铁路黄骅南站至包神铁路万水泉南站首列氧化铝成功发运,成功开拓西部地区氧化铝运输新通道。
  随着铝矾土、化肥、钢材等新品类运输业务落地和运输新通道的开辟,非煤业务品类增加到约50种,引流上线的非煤资源、客户遍及海内外。
  据朔黄铁路物流分公司经理刘志刚介绍,国能系统年非煤运量约5000万吨,其中朔黄铁路公司的运量占到40%左右,名副其实成为国家能源集团非煤运输的排头兵和压舱石。
  今年,朔黄铁路公司非煤运量同比增加260多万吨,有效弥补了煤炭计划欠量的不足。
  假以时日,朔黄铁路公司将建成链条完整、功能齐备、管理现代,服务战略多元的“物流+”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届时非煤运输从拾遗补缺的小众产品跃升为通道运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朔黄铁路公司卓越工程师孟宪洪认为,智慧重载既是朔黄铁路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也是公司内涵转型的重头戏。
  公司先后开展了智能运管维、智能调车、智能驾驶等重点课题研究和重大示范工程建设,承担了3万吨、移动闭塞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国资委1025专项,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过3年集智攻关、自主创新,国内首创的重载铁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技术于2023年5月24日在朔黄铁路发布。这是引领我国传统重载铁路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提升重载铁路基础设施运维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一块里程碑。
  6月2日,公司顺利完成两万吨重载列车自动驾驶东段线路试验,实现100%自动化控车,相比人工驾驶技术速度每小时提升2.7公里,并且试验列车的核心控制系统全部实现了国产自主化,标志着我国重载自动驾驶列车正式迈入“全自主时代”。
  同年,公司完成宁武西旭阳专用线至定州西站28吨轴重重载列车点对点开行试验,单列提高载重520吨。山区地段首趟普列编组自动驾驶试验成功,3D轨道状态巡检系统上线试运行,提高工效15倍。
  公司研制的THLJ-16型桥梁换运架一体机成功应用,解决了国内部分小跨度圬工梁无法更换难题,填补了国内在换梁领域的空白。
  公司继续深化研究及推广30吨轴重关键技术,开行28吨轴重列车,加强交通强国试点任务3万吨重载列车开行和移动闭塞工程化应用工作,确保重大项目高质量实施。
  朔黄铁路公司紧扣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紧跟集团重大项目,紧接国家级研发平台,打造数字化驱动生产线,构建智慧、安全、高效、绿色的重载铁路系统。
  “点线面体域”5个维度构建的2028朔黄智慧重载4.0方案,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与铁路行业高效融合,将各层级、各专业、各业务通过数字串联起来,达到业务互通、设备互联的状态,推动公司从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眼下朔黄智慧重载4.0行动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已经全面铺开。预计到2026年,搭建完成智慧神经网的基本节点。2027年,将基本要素单元进行有效联系和高效互通,形成神经网。2028年,形成稳定高效的朔黄智慧重载运输体系。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